楊海燕, 鐘云芳, 盧珊
(惠州市職業病防治院/惠州市結核病防治研究所, 廣東 惠州 516001)
結核病是由結核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 具有治療時間長、 病情復雜多變等特點, 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1]。 患者一旦確診為結核病, 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 研究[2-3]顯示,部分患者由于對結核病相關知識了解較少, 往往焦慮、 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 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效果, 導致病程延長或治療中斷。 因此, 加強結核病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在結核病患者門診治療期間的應用效果,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間在我院門診治療的98 例結核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各49 例。 對照組中男性27 例, 女性22 例; 平均年齡 (47.95 ± 1.69) 歲, 平均病程 (3.80 ± 1.50) 年。 觀察組中男性29 例, 女性20 例; 平均年齡 (47.83 ± 5.97) 歲, 平均病程 (3.79 ± 3.44) 年。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均符合結核病診斷標準; 患者具有咳嗽、 畏寒、 全身乏力等臨床癥狀; 痰涂片檢查為分枝桿菌; 影像學檢查可見典型結核灶。 排除標準: 合并免疫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礙者; 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其他感染性疾病者。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在治療期間給予常規護理, 包括告知患者用藥注意事項、 定期復診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 (A) 健康教育相關內容: ①結核病疾病知識宣講: 在患者進入門診后, 在治療等候期間或者門診治療過程中, 通過口述、 視頻或者文字形式向患者講解結核病相關知識, 以緩解患者治療期間的焦慮、 抑郁情緒。 ②結核病相關治療藥物宣講: 首先向患者介紹結核病的相關治療藥物有哪些, 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闡述藥物的作用機制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 告知患者治療藥物的服用方法及服藥時飲食禁忌證有哪些, 讓患者充分了解藥物相關知識, 減少患者在服藥期間存在的疑慮; 幫助患者建立遵醫囑、 按時服藥、 積極治療的意識。③飲食指導: 在治療期間給予患者飲食指導, 告知患者戒煙戒酒, 攝入營養豐富的食物, 如瘦肉、 牛奶、 蛋類等, 以有效提高機體抵抗力。 (B) 心理護理相關內容: ①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由于結核病存在治療周期長、 易復發等特點, 多數患者焦慮、 不安、 悲觀等不良情緒嚴重。 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指導患者通過恰當的方式宣泄負性情緒, 以減少不良情緒對治療產生的影響。 ②通過積極樂觀的態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在結核病患者門診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用積極的情緒影響患者, 用激勵的語言鼓勵患者,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③通過電話回訪或者走訪的形式了解患者的治療和用藥情況: 患者就診后通過電話回訪的形式了解患者對就診過程的評價及對護理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走訪與患者或家屬交談了解患者的治療和用藥情況, 確?;颊咴谥委熯^程中按時按量用藥。
1.4 評價指標①治療依從性。 評定標準如下: 嚴格遵醫囑按時服藥治療為完全依從, 較好遵醫囑但偶爾停藥為部分依從,不遵醫囑進行治療為不依從。 治療依從性= (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 /總例數× 100%。 ②負性情緒。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 抑郁自評量表 (SDS) 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負性情緒, 滿分100 分, 評分越高則患者焦慮、 抑郁情緒越嚴重。③護理滿意度。 采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包括健康教育、 心理護理、 門診護理人員態度、 護理效率及質量等幾個方面, 采用百分制評分, 其中>80 分代表非常滿意, 60~80 分代表一般滿意, <60 分代表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 (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 /總例數× 100%。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數資料以n (%) 描述, 實施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 s 描述, 實施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依從性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95.92%) 顯著高于對照組 (81.6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 [n (%)]
2.2 負性情緒護理前, 兩組的SAS、 SDS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護理后, 觀察組的SAS、 SD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 評分、 SDS 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 評分、 SDS 評分比較 (±s, 分)
?
2.3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 (91.83%) 顯著高于對照組 (77.5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
結核病治療周期較長, 目前主要依靠藥物進行治療。 對于在門診治療的結核病患者而言, 大部分時間屬于居家用藥治療, 缺乏專業的指導和管理, 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會出現耐多藥現象和明顯的不良反應, 增加治療難度。 若患者了解病情后出現消極心態, 不配合臨床醫生的治療方案, 對疾病的后續治療非常不利[4]。 因此, 除常規護理外, 在結核病患者門診治療期間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張燕南[5]的研究表明, 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相結合可以提高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王娜[6]的研究表明, 對于肺結核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的方式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降低焦慮與抑郁評分, 明顯改變患者的不良情緒,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陸燕萍[7]的研究也表明, 在常規用藥的基礎上給予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提高肺結核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還可以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 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中,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 結果顯示, 護理后觀察組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SAS 評分、 SD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 表明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在提高結核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 緩解其負性情緒方面效果顯著。 分析原因在于, 通過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的結合, 患者學習到了更多關于結核病病因及治療藥物的知識,減輕了對疾病的恐懼, 遵醫及服藥依從性更好; 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和護理人員的關系更加親密, 溝通更加順暢, 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 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在結核病患者門診治療期間應用效果顯著,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 緩解患者的焦慮、 抑郁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