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寶東, 吳紫揚, 黃炎松, 林嘉玲
(汕頭市潮陽區大峰醫院 泌尿外科, 廣東 汕頭 515154)
近年來,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進展, 我國膀胱癌發病率日益提高。 根據腫瘤浸潤深度, 膀胱癌主要包括兩個類型, 即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前者惡性程度比較高, 容易出現復發或者遠處轉移, 如果未能予以及時干預, 患者預后較差[1]。 在臨床中, 保留膀胱術式是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常用手段, 盡管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 但術后復發仍是困擾臨床醫生的難題。 因此, 分析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保留膀胱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十分重要。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保留膀胱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 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我院行保留膀胱手術的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90 例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 ①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②行保留膀胱手術治療; ③意識清晰, 可正常溝通; ④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伴有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礙; ②合并重要臟器嚴重病變; ③其他類型膀胱癌; ④伴有遠處轉移; ⑤依從性差; ⑥臨床資料缺失。 患者年齡范圍40 ~84 歲, 平均 (61.28± 4.18) 歲; 男性51 例, 女性39 例; 體重指數18 ~25 kg/m2,平均 (22.01 ± 0.86) kg/m2; 文化程度: 小學及以下10 例, 初中20 例, 高中及中專30 例, 大專及以上30 例。
1.2 研究方法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包括性別、年齡、 體重指數、 糖尿病、 高血壓、 腫瘤直徑、 腫瘤數目、 腫瘤分級、 腫瘤分期、 是否即刻膀胱灌注、 是否靜脈化療。
1.3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 s)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 (%) 采用χ2檢驗, 術后復發的獨立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復發的單因素分析90 例患者中復發17 例, 復發率為18.89%。 單因素分析顯示, 腫瘤直徑、 腫瘤數目、 腫瘤分期、 腫瘤分級以及是否即刻膀胱灌注治療是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 (P<0.05)。 見表1。

表1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保留膀胱術后復發的單因素分析
2.2 術后復發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 腫瘤直徑≥30 mm、 腫瘤數目≥8 個、 高級別尿路上皮癌、 腫瘤分期T3~T4是術后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 即刻膀胱灌注治療是保護因素 (P<0.05)。 見表2。

表2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保留膀胱術后復發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關于其流行病學、 診斷方法、 高危因素、 治療方法的研究一直備受臨床的高度重視。 研究[2]表明, 腫瘤大小、 分級、 分期等腫瘤學特征是引起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術后復發的高危因素。 此外, 有文獻[3]報道, 糖尿病、 高血壓等疾病在腫瘤發生與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且在腫瘤復發過程中, 靜脈化療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因此, 本研究將體重指數、 糖尿病、 高血壓、 靜脈化療納入影響因素分析。 糖尿病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 與泌尿系腫瘤患者的不良預后息息相關。 然而, 本研究表明, 當膀胱癌患者伴有糖尿病時, 其術后復發率并未明顯提高, 原因可能為患者腫瘤分級與分期存在差異, 加之地域差異以及糖尿病治療方式差異的影響, 導致糖尿病未成為膀胱癌患者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4]。 本研究中, 不同體重指數的膀胱癌患者術后復發率并無明顯差異, 原因可能在于, 研究對象選取的數量比較少, 加之研究區域差異、 體重指數劃分標準差異, 使得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腫瘤直徑、 腫瘤數目、 腫瘤分期、 腫瘤分級、 是否即刻膀胱灌注治療是術后復發的影響因素,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表明腫瘤學特征 (大小、數目、 分期、 分級) 與術后復發密切相關。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腫瘤直徑≥30 mm、 腫瘤數目≥8 個、高級別尿路上皮癌、 腫瘤分期T3~T4是患者術后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 而即刻膀胱灌注治療是保護因素。 此外, 在膀胱癌患者手術治療后, 普遍認為卡介苗膀胱灌注是最佳的輔助干預方法, 然而, 我國多數地區依然采用化學藥物灌注治療[5]。 有關文獻[6]報道, 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術治療后予以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干預, 可以顯著減少患者術后復發。 既往研究[7]表明, 膀胱灌注治療可以有效滅殺手術治療中產生的游離腫瘤細胞, 還可以對一些微小腫瘤進行滅殺。 本研究結果表明, 予以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術患者即刻膀胱灌注治療, 能夠發揮一定的保護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術后復發率,提示在臨床中, 表柔比星、 吡柔比星等蒽環類抗生素在膀胱癌術后短期復發的預防中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 腫瘤直徑≥30 mm、 腫瘤數目≥8 個、 高級別尿路上皮癌、 腫瘤分期T3~T4是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 而即刻膀胱灌注治療是保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