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鋒, 惠慶申, 張蘭芳
(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 1 普通外科, 2 胃腸外科, 3 健康管理中心, 廣東 廣州 513000)
目前, 手術是臨床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 腹腔鏡手術因其具有視野清晰、 微創等優點在結直腸癌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1-2]。 腹腔鏡手術雖可切除病變組織, 延長結直腸癌患者生存周期, 提高生存質量, 但受個體差異和其他諸多因素影響,部分患者術后仍會出現排尿功能障礙, 影響術后恢復進程[3]。因此, 為降低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后排尿功能障礙發生風險, 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明確患者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的相關影響因素臨床意義重大。 鑒于此, 本研究分析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的相關影響因素, 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收集2019 年2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我院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的43 例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將其納入發生組; 另收集同期在我院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后未發生排尿功能障礙的43 例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將其納入未發生組。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符合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7 年版)》[4]中結直腸癌的診斷標準, 并經病理學檢查確診; ②臨床資料完整; ③符合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適應證;④無凝血系統疾病。 排除標準: ①既往有排尿障礙史患者; ②腫瘤侵犯周圍臟器患者; ③術前接受放化療患者。
1.3 方法
1.3.1 排尿功能障礙判定標準 于術后第2 d 夾閉尿管, 患者出現尿意時拔除尿管, 尿管拔除6 h 后, 若患者出現排尿困難癥狀立即行超聲檢查, 觀察并記錄膀胱殘余尿量, 若超聲顯示膀胱殘余尿量>100 mL 即可判定為排尿功能障礙。
1.3.2 基線資料收集 設計基線資料填寫表, 記錄患者的性別(男, 女)、 年齡、 體質量指數 (>24 kg/m2, ≤24 kg/m2)、 腫瘤直徑 (≥5 cm, <5 cm)、 手術方式 (直腸前切除術, 直腸前切除術聯合腹會陰切除術)、 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 術后拔除尿管時間、 合并高血壓(是, 否)、 合并糖尿病(是, 否) 等。
1.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經Shapiro-Wilk 正態性檢驗, 符合正態分布數據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兩組的年齡、 體質量指數、 腫瘤直徑、 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 術后拔除尿管時間、 合并高血壓占比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兩組的性別、 手術方式、合并糖尿病占比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n (%), ±s]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n (%), ±s]
?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男性、 直腸前切除術聯合腹會陰切除術、 合并糖尿病是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 (OR>1,P<0.05)。 見表2。

表2 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對于結直腸癌患者而言, 腹腔鏡手術雖能通過切除患者病變組織, 降低癌癥轉移風險,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但部分患者術后仍會出現尿失禁、 排尿困難等癥狀, 且隨著病情進展, 會導致患者雙側腎積水, 進一步損害腎功能, 故積極尋找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的相關影響因素至關重要。 本研究中, 經單因素和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男性、直腸前切除術聯合腹會陰切除術、 合并糖尿病是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 分析原因如下: ①男性: 與女性盆腔相比, 男性盆腔較為狹窄, 盆叢神經束與直腸距離更近, 醫師在進行手術分離時, 容易損傷患者盆叢神經和血管神經束, 因此男性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的風險更高。 建議臨床在實施手術前, 應對男性患者盆叢解剖結構進行充分評估, 并盡量選取經驗豐富的術者對患者實施手術, 以降低男性患者腹腔鏡術后排尿功能障礙的發生率。②直腸前切除術聯合腹會陰切除術: 相關研究[5]指出, 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主要與術中會陰操作有關, 醫師在進行會陰分離過程中的過度牽拉會導致患者盆腔自主神經受損, 引發患者術后尿道解剖位置改變, 從而導致術后排尿功能障礙。 建議醫師在實施腹會陰切除術時, 應注意保護患者盆腔自主神經, 避免過度牽拉造成盆腔自主神經受損, 預防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 ③合并糖尿病: 合并糖尿病的結直腸癌患者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下, 容易發生微血管病變,損傷盆腔神經組織, 造成盆腔自主神經敏感性降低, 術中受損風險更高; 同時, 自主神經受損會引發患者機體自主神經病變, 進而導致患者腹腔鏡術后排尿感減退, 誘發患者排尿功能障礙[6]。 建議患者術前應控制好血糖水平, 改善盆腔自主神經的敏感性, 降低盆腔神經束術中損傷風險, 以有效預防術后排尿功能障礙的發生。
綜上所述, 男性、 直腸前切除術聯合腹會陰切除術、 合并糖尿病是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術后發生排尿功能障礙的獨立影響因素, 臨床可據此實施針對性干預措施, 以有效降低腹腔鏡術后排尿功能障礙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