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峰
(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畜牧獸醫站,江蘇 泰興 225411)
為探明近年來山羊球蟲病在泰興地區的流行特征及感染狀況,筆者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對該地區山羊球蟲病進行了摸底調查。
1.1 樣本來源 待檢90份山羊糞便樣本均來自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間泰興地區9 個鄉鎮已確診或疑似的山羊球蟲病病例,其中規模養殖場41 戶,散養戶49 戶。規模場一般采用高床養羊法,飼養管理、衛生狀況較好;散養戶養殖數量少,采用原始的圈養模式,飼養管理、衛生狀況較差。
1.2 樣本處理 取新排出的糞便或用直腸取糞法共采集山羊糞便90份,分別裝入20 mL一次性塑料采集瓶中,標記好性別、年齡、主要癥狀等信息,帶回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家畜寄生蟲病實驗室,儲存于4 ℃冰箱中待檢。
1.3 主要儀器 內光源生物顯微鏡、臺式冷凍離心機、生化培養箱、普通天平,1 000 W 雙聯電爐、鋼鋁鍋、1 000 mL 量筒、60 mL 三角瓶,60 目、120目、260目的銅篩,膠頭吸管、250 mL燒杯、冰箱和改良的麥克馬斯特計數板。
1.4 主要試劑 飽和生理鹽水溶液、2.5%重鉻酸鉀溶液,制備方法如下:用量筒量取清水1 000 mL至鋼鋁鍋中,電爐加熱至沸騰,倒入食鹽380 g,攪拌、溶解、冷卻、過濾即為飽和生理鹽水;用重鉻酸鉀25 g 溶于1 000 mL 清水中,即為2.5%重鉻酸鉀溶液。
2.1 蟲卵檢查 采用飽和生理鹽水漂浮法。將飽和生理鹽水同新鮮待檢糞便均勻混合后,滿盛于頸口小的玻瓶中,其上覆以載玻片,經一定時間,蟲卵或包囊即漂浮上升,浮至上層沾在載玻片上,翻轉載玻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
2.2 卵囊計數 用改良的麥克馬斯特蟲卵計數法對陽性樣品進行卵囊計數,計算球蟲感染率并進行感染狀況分析。
2.3 卵囊的分離培養 將各鄉鎮的陽性樣品集中、稱重,按照m∶v=1∶8~10 的比例加入蒸餾水,攪拌、研磨,分別用60 目、120 目、260 目的銅篩過濾,濾液靜置12 h,棄掉2/3的上清液,剩余濾液以3 500 r/min 離心10 min,棄上清液,沉淀后加入2.5%重鉻酸鉀溶液,置于27 ℃生化培養箱中培養至孢子化。
2.4 孢子化卵囊的形態學鑒定 參照汪明[2]的報道進行。
2.5 數據分析 用GraphPad Prism 5 軟件的T檢驗法對球蟲感染率進行計算、分析。
泰興地區山羊球蟲病總感染率為72.6%,種母羊和種公羊的平均感染率分別為64.22%和60.06%。不同日齡和不同性別山羊的球蟲感染率統計學差異均不顯著。黃橋、濱江、廣陵三個鄉鎮的樣本中,每克糞便含卵囊數(OPG)分別為2 808、1 107 和910。360 日齡以上、180~360日齡、180日齡以下山羊的感染率分別為54.70%、62.87%和68.36%。

表1 泰興地區9個鄉鎮不同日齡、不同性別山羊的球蟲感染率統計 占比/%
本次檢測共鑒定出7 種蟲體,其形態學特征如下:
3.1 山羊艾美耳球蟲(N=70)卵囊呈短橢圓形中型蟲體,平均大小29.27 μm×19.51 μm,形狀指數為1.50,孢子囊呈短橢圓形,粗而短。
3.2 羊艾美耳球蟲(N=36)卵囊呈短橢圓形中型蟲體,平均大小26.83 μm×19.51 μm,形狀指數為1.38,孢子囊比山羊艾美耳球蟲粗而短。
3.3 家山羊艾美耳球蟲(N=67)卵囊呈短橢圓形中型蟲體,平均大小24.39μm×18.29μm,形狀指數為1.384,孢子囊比山羊艾美耳球蟲粗而短。
3.4 艾麗艾美耳球蟲(N=143)卵囊呈短橢圓形小型蟲體,平均大小14.63 μm×13.41 μm,形狀指數為1.09,卵膜孔不明顯。
3.5 克氏艾美耳球蟲(N=116)卵囊呈卵圓形大型蟲體,平均大小41.46 μm×26.83 μm,形狀指數為1.55,孢子囊比山羊艾美耳球蟲粗而短。
3.6 雅氏艾美耳球蟲(N=61)卵囊呈短橢圓形小型蟲體,平均大小14.63 μm×19.51 μm,形狀指數為1.33,卵膜孔不明顯。
3.7 阿氏艾美耳球蟲(N=178)卵囊呈短橢圓形中型蟲體,平均大小29.2 μm×19.51 μm,形狀指數為1.53,卵膜孔不明顯。
4.1 臨床上發現山羊腹瀉、消瘦、營養不良,排除飼養管理不善因素,用抗生素治療無效,改用磺胺類藥能控制病情的,首先應懷疑的是山羊球蟲病,簡單的漂浮法就能確診該病。
4.2 本研究得出山羊球蟲病總感染率為72.60%。不同日齡、不同性別山羊的球蟲感染率有一定的差異,但不顯著。一般在每年的2~10 月份發病率較高,這與教科書描述相符[1]。
4.3 規模場一般采用高床養羊法,飼養管理、衛生狀況相對較好,感染率較低;散養戶養殖數量少,飼養管理、衛生狀況較差,感染率相對較高,這與泰興當地的飼養模式相關。山羊球蟲沒有中間宿主,可直接發育,隨糞便排出的卵囊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經2~3 d發育就成為感染性卵囊,若被山羊吞食后會在山羊體內增殖。年齡越小,感染率越高。剛出生的羊羔處于哺乳期往往散養在地上到處亂竄,很容易接觸或舔食被卵囊污染的不潔乳頭、飼草、飲水、土壤,卵囊被山羊舔食后潛伏起來,子孢子在消化道內脫囊而出,進入胃腸道上皮細胞吸取營養,長成第一代裂殖體后分裂成裂殖子,每個裂殖子再進入另一個上皮細胞發育成第二代裂殖體,如此不斷反復使上皮細胞受損,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致使羔羊抵抗力降低時,球蟲乘機大量增殖引起山羊發病。
4.4 國內有關山羊球蟲感染的報道中,重慶、廣西、河南、福建的感染率高于本研究結果[3-6];江淮地區的感染率低于本研究結果[7];同時這些地區報道的山羊球蟲的種類也多于本研究鑒定的種類。
4.5 臨床實踐中,人們普遍對家禽及豬患球蟲病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牛羊及寵物,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山羊球蟲病在泰興地區的感染率較高,應引起當地養殖場及診療人員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