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霞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縣融媒體中心)
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大部分群眾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更為旺盛。廣播電視(以下簡稱“廣電”)是傳播新聞資訊、娛樂節目、影視劇情的主要平臺,也是大眾獲取各類信息的重要渠道。在長期的發展中,廣播電視為廣大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大餐”,積累了龐大的用戶基礎。新媒體時代,廣電技術的發展愈加功能化與多元化,而廣播電視節目播放順暢度和廣播電視技術與設備的穩定性具有較大關系。因此,廣播電視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人員需要重視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通過有效維護與管理保障廣電系統的穩定運行,保證電視節目的安全播出,為受眾提高優質播出服務,提高受眾視聽滿意度,提升廣電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占有率,實現廣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穩定的傳輸系統是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其較大程度上決定了電視節目的傳播范圍和市場占有率。因為技術水平較為有限,廣播電視通常使用點對點的傳播模式,能夠傳輸的信息容量比較有限,覆蓋率也難以提升[1],大量優質節目僅可以在重點省市播放,難以覆蓋到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2020年期間,全國廣播和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呈逐漸增長趨勢,2018年廣播和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8.94%、99.25%,截至2020年,分別增長為99.38%和99.59%(詳見表1),這說明我國基本上具備了全面視聽廣播電視節目的條件。由此可見,得益于信息傳輸工具的出現,通信光纜、衛星等較大程度上增大了廣播電視節目的覆蓋范圍,傳輸系統信息容量也因此而增加[2]。

表1 全國廣播和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情況表
早期的廣播電視通常在晚間停播,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目前的廣播電視基本上處于24小時不間斷播放狀態。數據顯示,2018—2020年,廣播與電視節目播出時長均呈增長趨勢,2018年廣播與電視節目播出時長分別為1 526.74萬小時、1 925.03萬小時,截至2020年底,廣播與電視節目播出時長分別為1 580.72萬小時與1 988.31萬小時,同比增長1.76%、1.91%(見表2)。另外,傳統廣播電視頻道播出模式較為單一,當前的廣電信息發射系統正在朝著綜合化與復雜化的方向發展,推動了廣電事業的發展[3]。因此,廣播電視機構只有投入較大的技術維護成本,才能保證節目播出的穩定性,進而滿足用戶全天候接收的需求。

表2 全國廣播和電視節目播出時長
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和推動,在電視設備系統中運用信息技術,促使廣播電視播出模式發生了變化。傳統廣播電視播出模式逐漸被網絡傳輸的自動播放模式替代,播放模式的改變需要優化廣播電視技術,更新相關設備[4],這給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帶來了挑戰的同時,促使廣播電視機構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維護水平。
廣播電視媒體設備自身的使用壽命較為有限,并且對運行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但媒體設備的部分零件由于出廠設置原因,或是檢修措施與維護保養不到位,可能會出現無法啟動與黑屏等故障[5],此類故障檢修難度較高。
廣電設備一般是借助光纜傳遞信號,但光纜線路由于運行環境比較差、鋪設線路比較長,長時間運行容易出現技術故障。尤其在低溫、高溫、光照等因素影響下,光纜很容易出現變形,嚴重時會發生線路故障。另外,部分不法分子為了牟取個人私利,可能存在蓄意破壞或是偷盜光纜產品的行為。同時,在電力線路維修過程中,操作方式不當也會導致光纜受損,出現線路故障問題。
廣播電視設備運行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特別是臺風、暴雨與雷電等天氣,容易干擾廣播電視設備的正常運行。部分廣播電視設備和雨水接觸后,或者受到雷電干擾后,可能會停止運行,并且漏電或者短路等風險可能性增大。
與新媒體平臺相比,廣播電視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理念和方法比較滯后,盡管在發展過程中應用了新的技術與設備,但大多數情況下依舊沿用傳統的維護與管理方法,不能保證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不夠完善的技術維護與管理制度、落后的管理方法,在較大程度上阻礙了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降低了設備的使用效果和生命周期。
國家廣電總局官方數據顯示:2018—2020年期間,全國廣播電視行業收入呈持續快速增長趨勢,2018年為6 952.14億元,截止到2020年底,已經增長到9 214.60億元,2020年同比增長13.66%;廣播電視機構近幾年逐漸減少,2018年播出機構共2647家,2020年共2543家,減少了104家,這說明廣電行業競爭比較激烈,廣電機構正在轉型或者被同類產品替代。但值得注意的是,廣電電視機構數量減少的同時,廣電從業人員數量反而呈增長趨勢,2018年為97.90萬人,2020年為101.10萬人,增長了3.2萬人(見表3)。這表明廣播電視行業的迭代發展,需要更多人員的支持,尤其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更多。當前大部分廣播電視機構均采用高清數字網絡一體化的錄制、播放模式[6],這對維護人員有著較高的技術水平要求,但一些技術維護人員未能掌握先進的專業技術,設備管理人員對設備維護的意識較弱,導致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降低了先進技術設備的應用率與應用效果。

表3 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總收入、播出機構以及從業人員情況表
廣播電視設備故障誘因比較多樣,可能是設備自身原因,也可能是設備使用者操作不當所引起。所以,技術維護、設備管理,以及技術人員和設備應用者之間皆有密切關系。要想加強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廣播電視機構必須要建立健全設備應用與管理制度,規范化管理設備使用、維護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為降低由于使用不當引起的設備故障發生率,技術人員可對設備操作者進行常規的技術指導與培訓,讓其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簡單的維護保養方法,促使設備操作者具有相應的維護管理能力。比如,傳播信號無異常是廣播電視節目正常播放的前提條件,設備操作人員和技術人員通過檢查信號傳播關鍵接口部位的設備,保障接口功能完好,能夠保證節目播出效果的理想化。另外,廣播電視機構可設置一定的獎懲措施,通過監管設備應用人員,降低非技術故障的發生概率;通過監管設備技術維護人員,提高技術維護效率。
廣播電視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的重點在于預防,所以技術設備管理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日常檢修和養護意識,能夠基于技術維護特點,加強設備的定期維護與管理,并對常見設備故障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根據工作經驗調整和優化維護管理工作流程,明確維護管理的重點零部件,實現規范化操作。技術人員可使用故障排查法對發生故障的位置進行迅速精準定位。例如,大電流與高電壓部件更容易受損,使用頻繁的部件更容易受損,技術人員可定期檢修此類部件,提升維護管理效率[7]。為了實現技術創新,延長設備壽命,在維護與管理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設備材料的耐受性,保證設備運行狀態穩定性和安全性。另外,維護與管理人員需要準確把握技術設備的運行狀態和性能特點,如果設備出現異常狀況,要及時與專業維護人員交流,解決故障問題。
廣播電視目前是一種持續性播出狀態,高強度工作后播出器容易受損,從而影響播出任務的播放,所以技術人員需要重視對播出系統的維護。一方面,技術人員應定期檢查視音頻播放器,尤其是播放器中的磁盤列陣,由于磁盤讀寫較為頻繁,磁盤異常后易發生數據存儲錯誤,所以定期維修和更換硬盤至關重要。此外,技術人員需有效檢查與維修數據服務器,數據服務器主要負責存儲傳播信息,定期檢修能較大程度上確保播出數據的安全性。
當前媒體語境下,新媒體網站是新型傳播平臺,主要負責傳統廣電節目與互聯網內容的傳播。新媒體網站維護可從兩方面展開:其一,軟件維護。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人員日常要注重保養操作系統,及時對操作系統進行更新,及時補上安全漏洞,互聯網技術方面要借助防火墻防止病毒與黑客的侵入,數據庫維護方面要重視日常備份,以便后期查詢數據[8]。其二,硬件維護。廣播電視機房布置需要合理,將靈敏度較高的溫度與濕度顯示表安裝在廣播電視機房中,管理人員需要時刻關注兩個儀表的數值變化,防止機房因為過于干燥而發生設備靜電,從而引發集成電路損壞。另外,清潔人員要及時對廣播電視機房地面、設備控制臺面與設備表面進行清潔,管理人員進入機房時需帶上鞋套。此外,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人員要做好硬盤與內存容量的擴充工作,擴充的硬盤、內存需與原廠型號一致,提高服務器存儲性能與安全。
目前,一些廣播電視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人員沒有作維護記錄的習慣,導致其后期的維護管理缺少參考依據。因此,工作人員在維護管理工作結束后應第一時間填寫維護記錄,維護記錄填寫不僅是一個檢修記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工作人員在維護管理記錄填寫中可加深理解維護管理工作的重點、詳細步驟與注意事項等,也可讓之后的維修管理更有針對性,為后期的維護管理工作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維護水平。同時,維護記錄可作為一種工作交接資料,能夠讓其他維護人員對設備運行狀態有更加清楚的了解,幫助其更為精準地判斷設備故障問題,方便其盡早查找出故障問題和原因,實現故障的高效排除。
廣播電視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技術人員的要求更高,所以廣播電視機構應注重儲備與培養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人員,促使其更為高效地處理常見的各種技術設備故障。一方面,廣播電視機構應注重對維護管理人員的培訓,通過技能培訓豐富維護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提升維護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與崗位勝任力。同時,維護管理人員要重視分析和總結日常工作中的問題,可借助網絡平臺或是其他方式學習,以此掌握有效、先進的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手段,豐富自身技能。另一方面,廣播電視機構應重視對維護管理人員的安全教育。廣播電視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人員會接觸到大量的電氣設備,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發生一些安全事故,所以維護管理人員應嚴格按照要求穿戴防護設備,減少安全風險發生概率。
廣播電視的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是一個理論與經驗相結合的過程,氣候、時間、溫度、濕度等都可能影響設備運行質量。維護管理策略并非一成不變,工作人員唯有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工作經驗,才能在較短時間內精準判斷設備故障位置和發生原因,并采取對應的解決措施,避免技術設備故障導致劣播或是停播。廣播電視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的主要目標是降低技術層面的事故和設備方面的故障率,技術維護與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基于“以防為主,防搶結合”維護管理理念,全面及時開展維護管理的預防與搶修工作,嚴格按照規定要求排除故障,保證技術維護與設備管理方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創新技術的同時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最大限度保障廣播電視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實現廣播電視的智能化發展,為廣大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節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