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華
習作單元是統編教材聚焦習作的專項訓練,從三年級上冊起每學期選擇一個專題,在一個單元內設計系列板塊集中訓練。習作單元安排了五個板塊的內容,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靈活運用。比如,初試身手板塊,可以與其他板塊內容進行有機結合或重組,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初試身手板塊的作用。
初試身手作為習作單元中的一個獨立板塊,有著自身獨特的內容設計,從板塊名稱看,具有嘗試性的特點,而且重點指向寫作實踐。教師研讀這樣的板塊內容,既不能局限于某一個習作單元,又不能僅僅看板塊本身。教師梳理初試身手的內容,縱向上要看所用習作單元的初試身手設計,橫向上要看一個單元內初試身手與其他板塊之間的關系。
首先,梳理縱向關系。統編教材共安排了八個習作單元,每個習作單元的初試身手板塊中一般安排一到兩個訓練點,對接整個單元的習作訓練目標。在這些訓練點中,也不全是通過寫來完成的,有不少是要求學生在寫之前先想清楚,把如何寫、寫什么,甚至為什么寫都想明白了,再通過片段進行實踐,驗證想法是否行得通。不難看出,初試身手板塊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以思考、交流為主的訓練點,如三年級上冊是“與同學交流在生活中觀察到什么”,四年級上冊是“看圖說清楚圖上的內容”,四年級下冊是“看圖說參觀的順序”,五年級下冊是“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現家人的特點,列出來和同學交流”,六年級上冊是“判斷材料是否符合中心意思”。二是以片段寫作為主的訓練點,如三年級下冊是“接龍編故事”,四年級上冊是“用上動詞把做家務的過程寫清楚”,四年級下冊是“按一定的順序寫身邊的景物”,五年級上冊是“運用多種方法介紹事物”和“把散文改寫成說明文”,五年級下冊是“用描寫人物的方法寫人物”,六年級上冊是“根據題目選擇不同方面和事例來寫”,六年級下冊是“選擇具體情境寫出不同的心情”。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對訓練點的思考還是嘗試性的片段寫作,都是緊緊圍繞習作單元的專項訓練點開展的,是對整個單元教學重點、難點的分層突破。
其次,梳理橫向關系。初試身手板塊前面安排的是精讀課文和交流平臺。交流平臺既是對精讀課文可以提取的涉及專項習作方法與技能的總結,又是對后續運用到的素材積累、寫作思路、表達結構與技巧的提示。可見,初試身手板塊通常就是對接交流平臺所呈現的習作要點。在初試身手后面的板塊中,習作例文以批注結合練習的形式,提示涉及單元習作的重點方法如何舉一反三,可以讓學生找到合適的實踐路徑;單元習作是整個單元學習的綜合性實踐,初試身手形成的局部經驗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突破習作重點、難點。
教師在單元教學之初,讓學生根據習作單元的專項訓練目標要求,在不加任何指導的情況下開展一次習作練習,就是將初試身手板塊內容擴充之后的前置訓練。這個訓練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摸清楚學生在這一專項能力上的真實學情。
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寫一個有特點的人”為題目進行習作訓練,學生以一節課時間當堂完成,教師不加任何指導,不用說這就是前置性的初試身手訓練。習作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單元頁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和交流平臺總結的描寫人物及特點的常用方法,并以此作為評價標準,對前置性初試身手訓練進行自評和互評,從中確認自己在描寫人物方面已經掌握的方法,找出前置性初試身手訓練中的不足,如描寫方法單一,缺少典型事例,人物特點是貼標簽似的等。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學情后,需要思考運用相應的策略與路徑,解決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在精讀課文《兩莖燈草》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選擇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例描寫人物,也就是聚焦典型事例,通過一而再、再而三地寫同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動作,在最后才把謎底揭開,就能夠將典型事例寫得有吸引人的魅力。其次,在精讀課文《刷子李》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心理描寫和側面描寫表達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注意與使用的人稱相匹配,突出人物的特點。
習作單元中的初試身手,顧名思義就是在單元習作進行之前寫一寫,也就是說初試身手是為單元習作打基礎和做鋪墊的。這種基礎和鋪墊,根據單元習作要求和目標可以體現在多個層面。
首先,為單元習作積累素材。這一訓練點主要是由初試身手中安排的思考與交流要求承擔的。如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專項能力訓練是圍繞中心意思寫,初試身手安排的第一項訓練是:對所提供的8項材料進行判斷,看是否可以用來表達“戲迷爺爺”這個題目中的“戲迷”的特點。經過思考,學生判斷其中的“常給我們講故事”“干活時會哼上兩句流行歌曲”“每天看書看到很晚”三項材料不能體現“戲迷”的特點。如果教學到此為止,并不能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對上述三項材料進行改造,如“常常給我們講戲曲里面的精彩故事”等,學生從中就能學到圍繞中心積累素材的有效方法。
其次,為單元習作進行練兵。習作單元是針對專項習作能力開展的聚焦訓練,從精讀課文提取相關寫作方法,到最后運用這一方法完成單元習作之間,存在著無法一步跨越的距離,需要借助初試身手開展練兵。如四年級下冊習作單元訓練的要求是“學習按游覽的順序寫景物”,教師就可以在初試身手安排的第二個訓練點中,用游覽校園為題,要求學生按規定的順序(從進大門到出后門)寫,就能夠讓學生對按順序寫形成清楚的認識。
總之,在教學習作單元初試身手板塊時,教師要認真研讀其中的訓練要點,善于捕捉其他板塊指向習作專項訓練的方法、技能、訓練要點,實現編者在習作單元中由讀到寫、順學而導的意圖,通過系列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