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 胡曉燕 門正興 白晶婓
摘? 要:目前隨著國家在教育體制改革上的深入,高職院校是否可以借此創新?采用學分銀行的模式,通過讓學生使用學分認定、轉化、儲存學習成果,積累各行業知識能力,同時高職院校也將靈活的運用此模式為國家不斷的培養輸出職業技術人才。學分銀行模式的不斷完善不僅有助于教師綜合素質與育人能力提升,同時也是拓寬學生就業發展之路,提高學習能力。明確學分銀行定位、統一學分銀行成果認證標準、明確學分銀行適用范圍和規則是在高職院校實施開展需要明確的。下面我們將此模式進行探究-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希望未來模式的落地能促成社會、高職院校、學生三贏的共同局面。
學分,是用于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設立學分銀行其中一條最重要的基礎便是學分認定,學分認定是指學分銀行通過建立的學分標準體系,判定學習者的某種學習成果的學分量,并在學習者達到一定程度時,根據學習者的需要將其擁有的學分轉化為其它類型的學習成果,這項功能是學分銀行發揮教育“立交橋”作用的關鍵因素。一個人的學習成果多種多樣,有學歷教育,也有非學歷教育,有知識性的,也有技能性的。根據實踐中來看,我國學歷教育成果認證也不容易,很難接受不對等的教育體系內的學習成果,比如重點大學不認可民辦高校、職業院校學習成果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因為非正規、非正式的學習成果形式多樣、風格迥異造成關于非學歷、非正規、非正式的學習成果的認證難以達成統一。
學分判斷標準和如何兌換在我校還缺少落地方案,比如考取了計算機二級證書,可免修部分課程,這中間如何銜接,要有明確的實施對策。因此想要制定一個通用的、科學的認定方式是當前建立學分銀行的難點之一。
4構建“學分銀行”模式探究及保障策略
4.1設立校內服務機構
綜合分析國內各省份建設學分銀行的成功案例和建設思路,以四川省為例,目前四川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由四川省教育廳批準成立,四川開放大學(原四川廣播電視大學)承擔建設和運行[4]。主要承擔服務我省全民終身學習,推進四川開放教育體系建設,探索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融合發展的職責。并以現代技術作為支撐,優化整合資源,為各類學習者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擁有專業的教學團隊,卓越的教學體系,完善的學習平臺,靈活的課程體系,優質的學習資源,并且提供完善的服務。
我校可向其申請設立學分銀行分中心、學分認證點,并與四川開放大學學習,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校的學分積累及轉換相關辦法,方便我校學生認證學分。我校學分銀行分中心系統應至少包含政策與公告,業務辦理,標準體系,資源超市,特色展示,幫助中心。政策與公告是介紹國家、學校的建設方案,以及最新版的實施細則等相關政策方面的推文。業務辦理是選擇你要辦理學分認證、轉化、存儲、積累等功能的業務窗口。標準體系是建設學歷教育成果、非學歷教育成果、無定式教育學習成果,并分別設置他們的等級以及轉化的成果名稱,其中在學歷教育成果下還應增加設置對應的高校課程。資源超市是類似數字圖書館一樣的功能,給出常用的網站,比如XX省開放大學課程鏈接,供同學們鏈接到其他網站上進行學習。特色展示是宣傳欄,宣傳校內通過學分銀行完成的成果,并建設了哪些特色培訓班等。幫助中心是解決問題的,常見的操作或如何申請開戶等問題,可以在此咨詢,并提供專人進行線上答疑。機構設立后應主要擔負以下任務:
一是為本校學生提供咨詢、學分認證、專業學習、成果轉化以及相關教學服務工作。
二是組織籌劃學分銀行的宣傳工作,使學生明白學分銀行的建設目的、根本職能和主要工作,以及給學生的價值提升,普及終身學習概念,使終身學習意識在學生心中扎根。
三是定期梳理學分銀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和需求,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并向上級匯報。
4.2對現有學分制度進行改革
現有的學分制度在與上級制定的轉換規則存在分值不同、分值認定標準不確定等現實問題。為了更好實行學分銀行模式,應從下面幾個方面實施學分制度改革:
一是調整教學內容。區分文科、理科、工科等科系與上級學分銀行進行對接,調整教學內容,盡量做到專業內容、專業教材與國家層面接軌,方便下步學分標準的確定。
二是確定學分標準。一方面直接采取上級學分銀行的學分認證、學分轉換等制度。另一方面組織各學校根據我校特色的教學科目、科研成果、競賽排名等明確“本土化”的學分認定、學分轉換制度,并報上級學分銀行組織批準,最大的保留我校教學特色。
4.3優化擴大教學資源
當前我校學生基本依靠校內課程,受限于學校規模、師資力量等原因,不能滿足學分銀行所需的教學資源,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擴充優化:
一是加強本校教學質量。開展教師崗位培訓,督促教師提升自身學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組織教學比武競賽,總結好的經驗做法進行宣講,形成競賽-提升的良性循環。
二是大力發展網絡課程。有的學生因專業課與其想學習的課程沖突導致無法獲取學分,針對這種情況應大力發動教師進行制作慕課、微課、錄制公開課視頻等方式,并將其放置在學校官網學習資源中,以此豐富學生獲取學分的途徑。
三是加強省內高校合作。在高校或高校聯盟間建立學分銀行,在聯盟高校推行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認證方式統一等標準。統一目標定位、整體框架、技術方案、各項業務操作流程,這樣使得高校在資源上實現互惠互利。
4.4校企合作及產教研融合
就業是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的最終選擇,為了提高學生能力,更好的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以及變化。學校與企業根據產教研合作機制,讓教育更加貼合社會實際,是學分銀行制度發揮社會功能的現實需要,應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建設,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一尋找合作對象,挖掘發展機會。我校應在四川開放大學統管下,加強省內高校、職業院校在共享教育資源、學術競賽等方面的合作,增加學生交流機會,豐富學習經驗。另一方面應發揮學分銀行制度的社會功能,加強與社會企業合作。通過合作重點在于使學生了解就業前景和工作需求的理論基礎,同時可以為合作企業員工提供教育保障、職業培訓獲取專業證書、工種證書等。
二保障學習資源,拓展職業能力。一是從在校學生出發,我校為拓展學生就業機會,長期與行業各單位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充分調動校友等各方資源,為企業輸送專業化人才,并提前進行實習等。我校深入討論訂單定制班人才培養,航空科技,智能制造等合作事項,為此重點打造,建立特色培訓班等,吸引其他專業學生學習,并考取相關證書等。二是從在職員工出發。我校應為合作企業綜合設置并承擔企業員工的任職培訓、晉升培訓、拓展培訓等任務,通過培訓達到使其滿足任職條件、取得學歷證書或職業證書等目的,充分發揮學分銀行的社會功能。5B9726DE-BCEB-46E2-A3E6-A86877444DE0
三設置專項基金補貼,融入教學研究。鼓勵教師和科研人員對項目深入研究,建立和完善學分銀行管理體系,提供指導和分析,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使學分銀行服務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豐富各類課程。我校應積極推進,滿足一站式服務,既有助于學生學習,又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同時是學校在創新改革發展上邁出的一大步。
5總結
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國內學分銀行的現狀,以及在我校建立存在的困難,并給予建立后的保障策略。通過查看各省級開放大學的對外公開平臺,有很多省份已經設置了學分銀行開放入口,可以進行相關工作的認證及學習,但是對信息平臺的優化改進、職業院校的使用指南和培訓評價體系的搭建還不夠,并且有些相關資料還未及時更新,由此可見,通過學分銀行規劃學生的發展路徑,還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需要由國家學分銀行總部指導,分部監督,各院校通力合作,最終建成信息化,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5]。
隨著職業教育學分銀行不斷深入改革、政策法律法規的完善,學分銀行的建立在高職院校中將成為一項擴大其規模,擴大職業教育影響力、積淀職業教育成果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A/OL]. ( 2019-02-13) [2021-07-18]. http: / / www.gov.cn /zhengce /content /2019-02 /13 /content _ 5365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