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蕓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社會保險服務中心
引言:社保卡已經成為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社保卡還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掌握社保卡現實意義的基礎上,需要結合智慧城市的目標,總結社保卡的應用思路。
1.社保卡特征。社保卡的制作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統一規劃面向社會發行,用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領域的集成IC卡,并由各地政府在統一規劃精神指導下,責令當地人社部門負責發放社保卡。社保卡涉及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的各項服務,利用社保卡可以在指定的服務領域內辦理各種業務;由于社保卡涉及到的服務門類不斷擴張,在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愈發明顯。另一方面,社保卡中集合了持卡人的綜合信息,包括社保卡持卡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出生年月、社保年限等多方面信息;同時體現出社保卡持卡人的詳細信息,例如可以辦理養老保險事務,辦理求職登記和失業登記手續,申領事業保險金,申請參加就業培訓,申請勞動能力簽訂和申領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在網上辦理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等等。此外社保卡還具有考試資格身份認定的作用,考試人持有社保卡,能夠接受身份驗證并進入考場考試,充分利用社保卡身份認定的優勢。
2.智慧城市。智慧城市顧名思義,是“智慧”與“城市”體系的結合。智慧城市概念興起于傳媒領域,借助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對城市服務系統進行整合,提升城市服務體系的技術含量和信息化分量,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城市資源的合理分配,提升城市服務系統質量,作為優化城市管理體系的重要切入點。智慧城市是對傳統城市管理體系的革新,相當于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待城市管理。以打造智慧城市為契機,正視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充分考慮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使得城市服務體系更加貼近居民的需求,凸顯智慧城市的價值。借助智慧城市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行業體系的融合,實現信息技術優勢的轉化效果,同時作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力量。城市在信息化的加持下,促進城鎮因素、信息因素之間的融合,城市管理精細化程度不斷提升,由此構建城市動態管理體系,城市管理效率進一步提升,對于城市管理層次的升級也是大有裨益。
1.優化資源配置。社保卡在資源配置優化方面的作用非常明顯,在社保卡應用引導下,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有序,配置質量進一步提升,間接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效率,對于社保卡持卡人體驗效果的提升也有反哺作用。以老人享受就醫服務為例,如果沒有辦理社保卡,在就醫過程中需要使用公交卡、就醫優惠卡等多種卡片;但老年人的記憶狀況逐步轉差,未必記得住需要使用哪些卡片,為老年人的就醫帶來諸多不便,還會降低就醫服務質量。借助社保卡進行功能整合,老人前往就醫過程中無需攜帶很多卡片,也不用專門記住需要帶哪些卡片;攜帶一張社保卡,就可以享受完整的服務,由此提升社會公共服務的人性化氣質。另一方面,社保卡使用情況數據信息被記錄在后臺,調動后臺數據可以分析社保卡使用特征,也為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有效依據。
2.提升民生服務質量。社保卡的制作與發行,意味著社保管理制度更加健全,與社會保障有關的流程手續更加簡潔高效,節省居民享受社會服務的時間。居民使用社保卡,無需往返于多個部門之間,大幅度降低享受社會服務的時間成本。由于社保卡包含完整的人員信息,居民無需擔心個人信息不完整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樣提升民生服務質量。
1.在全國范圍內通用。社保卡的制定與發布充分貼合我國社會保障領域的要求,秉承“一卡通用”的原則,由各個地區人社部門負責發行,應用于社會保障服務領域,作為人力資源社會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社保卡是一種智能卡。伴隨著社保卡的發行與應用,相關的法律措施也在逐步完善,強調社保卡的信息證明屬性與法律效力,關于社保卡的違規操作直接觸犯法律要求,針對社保卡的造假、買賣等行為都屬于違法行為。當前社保卡涉及到的服務范圍非常廣泛,不僅證明持卡者的身份信息,還能為持卡者提供醫療、金融等多方面的服務,在現代化社會服務保障體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會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社會服務意識逐漸增強的背景下,社保卡應用范圍會進一步擴張。另一方面,社保卡的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社保卡不僅表現為實體卡性質,虛擬形式的電子社保卡推廣應用也取的很大的成效。將社保卡功能整合在社會公共服務類的APP中,通過社保卡合作金融機構銀行APP、掌上12333等渠道,利用手機就可以成功申領電子社保卡,電子社保卡的使用,是對傳統實體社保卡功能缺陷的有效彌補,真正實現社保卡跨區域無縫對接使用的效果。當前社保卡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通用,并與其他類型的政府卡有效融合,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實際可行價值非常明顯。
2.多卡合一。社會公共服務類型增多,涉及到銀行、電費繳納、健康、公共交通、醫療就診等多個領域,每個服務領域都有對應的服務卡片,但是每種卡片的功能比較單一,呈現出專卡專用的特征。以就診卡為例,大型公立醫院基本都有適用于本醫院所有院區的就診卡,但是不能在其他醫院中使用。由于居民并不會只在一家醫院看病,因此每個居民手中至少持有2~3個就診卡,間接提升居民的無形負擔,還會提升居民的用卡難度。從監管部門的角度出發,在就診卡領域的監管任務也就更多,還會提升監管部門的監管任務量。最突出的弊病在于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度較低,導致監管部門存在很多重復工作,降低監管部門的工作效率,同時導致公共資源的低效使用。按照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需要整合多種類型的服務卡,以大數據技術作為支撐,推動多卡合一進程,圍繞多卡合一的要求建立專業平臺,發揮政務數據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體現政府的服務職能優勢。多卡合一促進數據信息整合,數據檢索與處理過程更加高效,在公共數據服務檢索階段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更少,同時促進社會公共服務資金的合理使用,有效降低政府的資金負擔,實現政府服務提質增效的效果,社會公眾享受到的服務質量層次更高,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3.社保卡在多卡合一中的作用。若要推行多卡合一、體現社保卡的價值,需要注意信息識別、用戶支持等多方面要求。按照多卡合一的要求,首先能識別持卡人員的身份信息,以及支付資金的功能;要保證多卡合一的用戶群體規模,還要為多卡合一提供穩定的技術支撐。社保卡作為社會服務保障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在構建數字化社保體系、擴大社保覆蓋面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政府在構建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的過程中,高度重視社保卡的設計與發行工作。社保卡關系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選項。很多民眾已經完全依賴于應用社保卡解決問題,享受社保卡帶來的便利。另一方面,社保卡一卡對一人,通過社保卡可以識別民眾信息,間接提升資金支付的便利程度。民眾外出時即便沒有攜帶社保卡,也可以通過身份信息確定民眾信息,同樣享受社保卡的相關服務。在構建省市社保卡聯網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密社保卡應用網絡,將鄉鎮社保機構納入到社保聯網服務體系中,民眾使用社保卡的實際情況被詳細記錄,提供的服務更加多元便捷。圍繞社保卡數據信息建立數據庫,加大對社保卡使用情況的分析力度,同時做好社保卡數據更新工作,數據信息可以在不同環境之間遷移備份,也為社保卡的提供優質環境。
4.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社保卡關聯服務類型眾多,涉及到的服務信息數據規模較大,對于社保卡的應用發展有一定阻礙作用。以多卡合一為契機,加強技術研究與服務升級力度,注重社保卡服務與政策的融合性。政府部門應當充分理解人社部門頒布的、關于社保卡的各項政策,將社保卡政策作為電子政府服務平臺建設的重要切入點,保障平臺系統應用與社保卡相關政策精神導向一致。以政府公共職能為依托,注重社保卡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兼容效應,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信息共享;同時提升政府部門的信息意識,逐步構建并完善社保卡信息化監督體系,做好社保卡監督工作。
1.應用范圍不斷擴張。社保卡已經成為社會服務體系的重要支點,以社保卡廣泛發行為基礎,有效整合醫療、金融、公安等多個領域的公共資源,構建多方位的服務體系,發揮多部門合作的重要作用。社保卡發行使用規模與社會參保人員數量關系密切,當前社會參保人員規模超過90%,同時為社保卡的使用提供更多便利;如果持卡人員丟失社保卡,只需要花費少量時間至社保卡所屬銀行補辦社保卡,為社保卡的應用提供更多便利。
2.社保卡功能全面。當前社保卡已經步入到電子時代,社會環境中隨處可見使用電子社保卡的場景。社保卡與支付體系的融合,體現出電子支付的優勢,促進公共服務與信息化體系的整合。
(1)信息功能。社保卡關聯持卡人信息,因此社保卡號具有登錄賬號的功能。在社會公共服務類平臺中登錄本人社保卡賬號,就可以看到與本人有關的社會保障信息,數據檢索查看通暢便捷。還可以在專用APP或者微信公眾號中獲取關鍵內容,實現線上線下社會保障體系的聯動運行,有效消除時間和空間因素的阻隔影響,提升服務質量。
(2)醫療功能。社保卡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不可謂不典型,居民在醫院掛號就診時需要使用社保卡,結算就診資金時也可以刷社保卡支付。異地就醫結算平臺的構建,進一步擴充了社保卡的醫療功能。居民的醫保卡可以在結算平臺聯網區域內部所有地區通用,擴展社保卡的應用范圍。
(3)社保繳納功能。社保卡關系到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費用報銷等多項事宜,通過社保卡渠道,向離退休人員支付養老金,公職人員的醫療補助以及醫療報銷款項同樣通過社保卡渠道支付,體現社保卡的醫療服務功能。
(4)憑證功能。社保卡本身具有“憑證”屬性,是對傳統醫療保險證、失業證等證件的整合與升級。各類專有證件中的信息匯入到社保卡,通過社保卡就可以掌握持卡人員的綜合情況,確定持卡人員對應何種層次的社會保障服務,由此體現社保卡的憑證價值。
(5)社保卡應用。電子社保卡是當前社保卡的主流形式,而且電子社保卡的領取非常方便。用戶通過支付寶APP、銀行機構APP或者人社保障類APP均可以領取電子社保卡,個人領取的電子社保卡與實體社保卡信息完全對接,在領取與應用角度充分感受便捷。電子社保卡提供了綜合性服務,服務質量較高、時效性好,對于社保系統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反哺作用,民眾通過電子社保卡享受更高質量的服務,滿意度逐步提升。因此電子社保卡具備“一卡通”的基礎,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以電子社保卡的“一卡通”屬性作為重要載體,為城市服務體系添加更多的“智慧”和“數字”屬性。
3.社保卡平臺建設。社保卡服務管理平臺在社保卡管理體系以及智慧城市體系中均扮演重要角色。關于社保卡管理平臺,涵蓋軟硬件環境、網絡環境、操作終端等多個組成部分。社保卡管理平臺的硬件環境包括數據庫存儲設備與服務設備,為平臺運行提供硬件支撐。社保卡管理平臺的后臺運行過程與服務平臺有關,借助服務平臺確保系統運行的邏輯、流程以及使用方式。社保卡管理平臺內部的數據通信,以及與其他同類平臺之間的數據交換則借助網絡環境。社保卡管理平臺終端應用主要體現在前端界面支持,例如在社保服務現場布局的網絡大廳,以及大廳內部的各種終端設施,各種終端之間通過網絡環境實現數據交互共享,也為構建多級社保卡管理體系奠定基礎。終端設施多數應用在基層社保服務場所,具體包括自助終端設備、語音服務設備等等。社保卡管理平臺網絡體系包含內網與外網兩種網絡環境,由于社會保障信息服務體系涉及到信息生產與數據交換兩種場景,分別對應部門人員工作以及居民享受服務兩大模塊,確保兩個模塊之間的隔離狀態,借助網絡隔離方式實現隔離效果,具體來講則是利用防火墻負責隔離任務。居民服務模塊要與運營商的短信平臺連接,將社保卡持卡人的服務信息以短信方式發送到社保卡持卡人的手機號。關于社保卡管理平臺的信息管理,涉及到多個信息門類,以及社保卡的基本信息;因此信息管理體系中應當整合社保卡制作、發放、社保卡數據交互、數據統計等多種功能。
1.擬定建設方案。社保卡與智慧城市建設的結合,需要優質的建設方案作為基礎,明確社保卡的價值和重要意義。憑借大數據技術的資源整合優勢,將社保卡涉及到的社會服務門類和項目進行整合,加大社會保障信息數據的挖掘力度,并作為加強部門聯系的重要手段。部分城市可能配發市民卡,可以將社保卡與市民卡功能整合,為居民提供更多便捷,凸顯社會保障體系的公益屬性,并加大公共事務管理力度。通過社保卡,可以辨別居民的身份,并實現社會保障信息檢索、資金支付等多項功能。
2.擴充社保卡功能點。社保卡涵蓋的功能點有很多,包括居民的日常服務、醫療就診等多個方面。首先對社保卡現有功能進行整合,以社保卡功能優化整合為契機,加大與醫院等醫療機構的合作力度,建立快捷式醫療服務體系。建議以城市為單位建立醫療服務體系,推動社保卡的廣泛應用。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聯系密度,例如將財政、人社、審計、監督等部門工作職能進行整合,密切人員聯系并成立專門小組,為社保卡的未來發展與規劃提供有效指導;例如圍繞社保卡建立一卡通模式,發揮專門小組的專業優勢,使得社保卡在公共政府服務體系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圍繞社保卡應用建立管理體系,結合信息化技術成立專業平臺,為社保卡的有序應用提供指導。
以社保卡支付功能為基礎,逐步優化待遇補貼機制。涉及到補貼的職能部門有很多,將退休金、工傷生育、財政、住房公積金、殘疾、扶貧等多個部門提供的補貼全部匯入到社保卡,確保補貼匯入與社保卡支付的統一性。通過社保卡使用情況,就可以獲取補貼匯入數據以及人員支付信息。另外可以將人臉識別技術融合在社保卡體系中,發揮社保卡在行為監督方面的優勢,為社保卡賦予監督功能。每個城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社保卡身份認證平臺。利用社保卡中的身份信息整合更多門類的服務。例如將社保卡與圖書館借閱卡、健身場館卡的功能融合,擴展社保卡的服務范圍,提升社會公共服務的智能化屬性,逐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廣泛收集民眾對于公共服務體系的整改要求,細化完善社保體系的相關標準,不斷提升社保服務質量。此外可以將水費電費繳納與社保卡融合,利用社保卡能夠繳納水費電費;或者將社保卡服務擴展到公共交通、藥品集采等領域,將社保卡功能滲透到社會公共服務的每個角落。
智慧城市建設是大勢所趨,目的在于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質量,意味著與社保卡還有更多的融合點。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注意探索社保卡應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進一步發掘社保卡的潛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