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糧食行業協會

常德香米是由常德市在特定區域、特定自然環境下種植的雙季晚稻或一季晚稻生產的具有獨特香型的秈稻香米。為打造“常德香米”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常德市水稻產業,在常德市糧食行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的積極申請下,2018年“常德香米”成功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協會狠抓常德香米標準化生產,以品質提升品牌,以獨特性唱響品牌,以嚴管呵護品牌,以品牌助農增收。
1.加強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企業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落實4個重點:一是基地建在劃定的生產區域,從生態環境上保證常德香米的天然品質;二是基地水土重金屬不超標,從源頭保證質量安全;三是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集中連片建立單個基地在66.7公頃以上;四是企業設立標準化種植基地標識牌,接受主管部門和群眾監督。企業標準化種植基地實行“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生物防治、統一收購稻谷、統一加工銷售”的模式。
為保持常德香米質量特色,在推廣現代化農業科技的同時,保留了傳統生產方式。一是香稻田推廣種植綠肥紫云英或油菜,不施或少施用化肥,確保土壤肥力。二是推廣綠色防控病蟲害技術,香稻田的田埂種植黃豆,為益蟲提供棲息場所,利用害蟲的天敵消滅害蟲;香稻苗期采用人工“薅稻”,中耕除草;香稻田推廣稻田養鴨、稻田養魚、稻田養蛙,以消滅害蟲、雜草。三是香稻谷采用竹曬墊或曬坪晾曬、烘干機低溫二次烘干法烘干,然后專倉收儲,低溫安全儲藏,確保香米“保香”。2018—2021年,授權企業在市域內共建立標準化種植基地7.3萬公頃,幫助農民增收近5億元。
2.加強標志使用授權管理協會制定了《常德香米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管理規則》,規定了常德香米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使用條件,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協會與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照生產經營年度簽訂標志使用協議,明確使用的數量、范圍、責任及義務。對符合標志使用條件的生產企業提請常德市人民政府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授權授牌,實行標志使用授權管理。“常德香米”現有授權企業23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11家、市級龍頭企業3家。2018年以來,湖南興隆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常德市龍鳳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利用桃源縣土壤富含硒元素的自然優勢,種植富硒香稻5200公頃,加工銷售富硒常德香米23000噸。常德市勇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稻蝦等生態常德香米種植333.3公頃,加工銷售、稻蝦生態常德香米1200噸。常德市金穗優質米業有限公司發展有機香稻種植800公頃,加工銷售有機常德香米2500噸。
“常德香米”深受消費者喜愛,2017年榮獲湖南省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9年榮獲中國國際糧油產品及設備技術展示交易會金獎、第二十一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產品金獎,2021年榮獲廣州農業博覽會金獎、廣州世界農業博覽會“金棉獎”及“味道湖南”金獎。
3.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協會制定了《常德香米質量標準》《常德香米質量安全監管辦法》等,明確規定了企業對常德香米原糧、成品衛生指標進行自檢,建立檢測臺賬留存備查。協會加大對企業包裝產品、商品的抽查和處罰力度,督促企業全面自檢。一旦發現不合格的包裝產品,立即禁止其進入流通渠道銷售,落實授權企業主體責任。
協會還制定了《常德香米溯源管理規范》,加強了產品溯源系統建設。金健米業、興隆米業等常德香米授權企業按照“產品介紹、企業介紹、溯源日記、視頻直播”的基本內容要求,將設備安裝在種植基地和加工車間,完善了溯源系統建設,使常德香米質量做到從種植到加工到銷售全程可控。
4.實行考核激勵機制常德市農業農村局成立了常德香米產業發展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常德香米標準化生產考核獎勵實施細則,對常德香米品牌授權使用企業、常德香米種植新型經營主體的標準化種植面積、種植質量管控、執行質量標準、產品銷售、品牌保護推廣等方面進行嚴格考核,按照考核評分和獎勵標準給予獎勵。2021年上半年,常德市農業農村局為14家授權生產企業和13個常德香米種植新型經營主體,兌現獎勵資金150萬元。實行考核獎勵機制,調動了生產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對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2021年授權生產企業由14家增加到23家,標準化種植面積由2萬公頃增加到2.4萬公頃。預計到2025年,全市常德香米標準化種植面積將達到5.3萬公頃,常德香米產業鏈總收入將突破100億元,幫助農民增收10億元,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常德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