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西安航天總醫院新生兒科,陜西 西安 710100)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指由肺部感染等疾病導致的新生兒急性呼吸衰竭。此病多見于早產兒群體。有研究指出,此病的發生與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有關。在發生肺部感染后,炎癥因子會損傷肺泡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導致局部肺組織出現嚴重的炎癥性反應,從而可增加肺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加快細胞液的外滲,引發肺泡間質水腫及肺泡損傷[1]。近年來,NRDS 的發病率逐漸升高。有研究指出,不同胎齡NRDS 患兒的發病因素、臨床特征均有所不同。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探討不同胎齡NRDS 患兒的臨床特征和疾病轉歸情況。
選取2016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2 例早產的NRDS 患兒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NRDS 的診斷標準[2];2)胎齡≤37 周;3)存活時間≥24 h ;4)其家長知情并同意讓其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其他影響呼吸功能的疾??;2)合并有嚴重的先天性疾病;3)住院時間≤3 d。根據胎齡的不同將其分為早期早產組(41 例,胎齡≤34 周)和晚期早產組(41 例,胎齡為35 ~37 周)。早期早產組患兒中有男22 例,女19 例;其胎齡為32 ~34 周,平均胎齡(33.23±1.65)周;其母親的年齡為23 ~31 歲,平均年齡(27.86±2.53)歲。晚期早產組患兒中有男21 例,女20 例;其胎 齡 為35 ~37 周, 平 均 胎 齡(36.69±1.57)周;其母親的年齡為25 ~34 歲, 平均年齡(28.23±3.18)歲。另選取同期足月生產的NRDS患兒30 例為足月生產組,其中有男18 例,女12例;其胎齡為38 ~41 周,平均胎齡(39.31±1.15)周;其母親的年齡為25 ~34 歲, 平均年齡(28.28±3.10)歲。除胎齡外,三組患兒的其余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三組患兒均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pulmonary surfactant,PS) 進 行 治 療。 為 其在氣管內滴注豬肺磷脂注射液(生產廠家:Chiesi Farmaceutici S.p.A. ;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81201 ;規格:1.5 mL:0.12 g),初始劑量為100 ~200 mg/kg,之后根據其病情的改善情況調整用藥量。完成滴注后,選擇適宜的呼吸機輔助通氣模式對其進行輔助通氣治療。對于輕癥患兒(存在Ⅰ級、Ⅱ級NRDS 征象),采用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法對其進行輔助通氣治療。若NCPAP 治療無效,改為對患兒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對于重癥患兒(存在Ⅲ級、Ⅳ級NRDS 征象),采用氣管插管法對其進行機械通氣治療。
1)發病因素,包括出生窒息史、經剖宮產、母親存在胎膜早破、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因素;2)臨床特征,包括氣胸、顱內出血、肺部感染、敗血癥及肺出血等;3)治療情況,包括使用PS 患兒的占比、使用PS 的時間,接受NCPAP 患兒的占比,接受機械通氣患兒的占比及接受呼吸支持的時間;4)疾病轉歸情況,包括治愈、放棄、死亡患兒的占比及住院時間。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早期早產組患兒與晚期早產組患兒中母親存在胎膜早破情況、經剖宮產患兒的占比均顯著高于足月生產組患兒,P<0.05 ;其中母親存在糖尿病患兒的占比均顯著低于足月生產組患兒,P<0.05。晚期早產組患兒中母親存在高血壓患兒的占比顯著高于早期早產組患兒和足月生產組患兒,P<0.05。早期早產組患兒中存在出生窒息史患兒的占比顯著高于晚期早產組患兒和足月生產組患兒,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患兒發病因素的比較[ 例(%)]
早期早產組患兒和晚期早產組患兒中出現氣胸患兒的占比均顯著低于足月生產組患兒,P<0.05 ;其中出現肺部感染患兒的占比均顯著高于足月生產組患兒,P<0.05。足月生產組患兒中出現顱內出血患兒的占比顯著低于早期早產組患兒,P<0.05。早期早產組患兒中出現肺部感染患兒的占比顯著高于晚期早產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2 三組患兒臨床特征的比較[ 例(%)]
晚期早產組患兒中使用PS 患兒的占比顯著低于早期早產組患兒,P<0.05 ;其使用PS 的時間和接受呼吸支持的時間均顯著長于早期早產組患兒,P<0.05。足月生產組患兒中使用PS 患兒的占比、接受NCPAP 患兒的占比、接受機械通氣患兒的占比均顯著低于早期早產組患兒和晚期早產組患兒,P<0.05 ;其使用PS 的時間和接受呼吸支持的時間均顯著長于早期早產組患兒和晚期早產組患兒,P<0.05。詳見表3。

表3 三組患兒使用PS 與接受呼吸支持情況的比較
晚期早產組患兒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早期早產組患兒,P<0.05。足月生產組患兒中治愈患兒的占比顯著高于早期早產組患兒,P<0.05 ;其住院的時間顯著短于早期早產組患兒和晚期早產組患兒,P<0.05。詳見表4。

表4 三組患兒疾病轉歸情況的比較
NRDS 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急促、鼻翼煽動、發紺等,嚴重者可發生呼吸衰竭甚至死亡[3]。近年來,胎齡大于33 周新生兒NRDS 的發病率逐年增高[4]。了解此病的發病機制及不同胎齡NRDS 患兒的臨床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研究顯示,在NRDS 患兒中,母親存在胎膜早破、經剖宮產、母親存在糖尿病患兒的占比均較高。有研究指出,胎兒的頭胸部未經分娩擠壓可導致其發生肺液潴留,從而可使其肺通氣和換氣功能受到影響[5]。本研究中早期早產兒使用PS 的比例顯著高于晚期早產兒。這與相關研究的結果相符[6]。本研究中早產NRDS 患兒肺部感染的比例顯著高于足月生產的NRDS 患兒。這可能是因為,早產兒的肺部發育不完全,導致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較少,從而使其易發生肺部感染[7]。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早產NRDS 患兒的住院時間顯著長于足月生產的NRDS 患兒,且早期早產NRDS 患兒的住院時間顯著長于晚期早產的NRDS 患兒。這可能是因為,胎齡越小的NRDS 患兒其病情往往越重。
綜上所述,不同胎齡NRDS 患兒的發病因素不同。與足月生產的NRDS 患兒相比,早產的NRDS 患兒中母親存在胎膜早破情況、經剖宮產患兒的占比均更高。胎齡越小的NRDS 患兒其發生氣胸、顱內出血及肺部感染的概率越高,其疾病轉歸情況越差。臨床醫生應對上述情況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