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熒
“您剪的蝴蝶太漂亮了,我想帶回家學習臨摹。”6月13日下午第一課后,學生晏菲菲率先“爭取”到了這幅新鮮出爐的剪紙作品。這幅作品出自益陽市實驗小學美術老師曹鋒之手。
2009年,在一次剪紙藝術展上,初見一眼,學工藝美術出生的曹鋒便喜歡上了剪紙。她收集大量與剪紙有關的教程、書籍以及民間故事,反復動手操作。漸漸地,在剪刀與紅紙的碰撞中,一幅幅作品在她的手中有了溫度。
“右手拿剪刀,左手慢慢轉動紙張,再沿線剪下來……”課堂上,曹鋒教學生們學習剪紙的方法和技巧。對于初學者,剪斷、剪錯是常有的事,她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多加練習,控制好剪刀,當剪斷、剪錯時應該想怎樣補救,不能輕易放棄!”在曹鋒的鼓勵下,一張張紅紙變成了靈動的剪紙作品,十二生肖、開心超人、海綿寶寶、喜羊羊等形象躍然紙上。“很多剪紙教學內容都是根據學生要求來設計的,學習起來他們更容易接受。”曹鋒說。
深諳剪紙教學的曹鋒意識到,剪紙課不能只是剪紙技術的學習,還應該是思想品德的養成,她將剪紙教學與德育活動有機結合,并做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
在開展“經典誦讀進校園”活動中,曹鋒發現很多學生背誦《弟子規》時,并不清楚它規范了哪些行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說的是要尊敬、孝順父母。我們在設計這幅作品時,要融進對父母的愛,在剪刻時,刀法要細膩。”曹鋒一邊解釋,一邊指導學生畫圖創作,由500名學生共同創作了90幅作品匯編成《少兒習讀剪紙本·弟子規》,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在“平安校園”創建活動中,曹鋒發動學生廣泛搜集與安全有關的剪紙素材、宣傳畫等,將剪紙作品與交通安全深度融合,編寫了《交通安全剪紙》校本教材,一幅作品就是一條宣傳標語,圖文并茂,獨具特色。
“每一個剪紙作品,都能很好地反映一個德育主題。”這是很多人看過曹鋒的剪紙作品后的共識。因多年來在剪紙教學中融入德育元素,曹鋒以“以德立校——優秀案例”為題在益陽市資陽區各學校進行巡講。
同時,曹鋒將剪紙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如在剪紙中學習中華美德故事、用剪紙作品記錄成長故事等。“能用剪紙藝術這一方式開展育人活動,傳遞中華傳統美德,我感到十分自豪。”曹鋒說。
一把剪刀,一張紙,可以變成很多圖案,講述著中華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浸潤著學生的心靈。而曹鋒就是在這樣一條路上,展現了一位教師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