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尚
群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后提出自己的觀點,提升閱讀和分析思考以及寫作的一種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掘群文閱讀素材,確定閱讀文本,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優勢,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一、發掘群文閱讀素材
新教材標準規定初中生的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量,也是一線教師要面對的問題。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幫助學生設計有挑戰性的任務,明確教學內涵,摒棄無為教學引導、講授,選擇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
(一)慎重選取,聚焦主題
文章“合群”才可成群,群文閱讀的“群”在于我們以什么原則歸類文章。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從多角度確定主題,精選文章。可以從體裁角度來確定主題,如果是同一體裁的文章,可以從寫作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其次,還可以從人文內涵角度確定主題。確定主題后,選擇三至四篇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再進行比較,接著拋出與主題相關的問題,指導學生多角度解決問題,體現文本的教學價值。
(二)整合目標,拓展閱讀
群文閱讀是建立在單文閱讀的基礎之上,在開展閱讀之前,需要我們對獨立的文章做深入的解讀,分析一組文章的內在聯系,探索組群的意義。
群文閱讀的范圍很廣,在進行閱讀教學中,可以整合單元內容,比如:將《春》《濟南的冬天》《紫藤蘿瀑布》組成群,從中探究修辭手法的靈活使用。將《出師表》《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組群,引導學生探究古代謀士的說話藝術……
群文閱讀還要循序漸進,以文本為基石,課標為指向,關注學生思維的逐步躍遷。第一階段將單元內的課文組群,第二階段跨單元課文組群,第三階段是年級課文組群,第四階段是課外文章與課文組群,課外文章和課文組群更能凸顯群文閱讀的價值。教師是群文閱讀開展的先導,必須率先對文章深入分析,找到文章之間的內在聯系,切不可胡亂組群。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教師要進行有效引導
教師是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主導,首先要正確地認識其本質,準確定位,才能真正發揮其優勢。其次,教師在設計教學目的時,要注意將某一組課文看成一個整體,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延伸性。再次,教師要根據學生各自興趣愛好推薦課外書籍,讓學生自主地閱讀更多的文章資料。
(二)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
群文閱讀教學和其他閱讀教學不一樣,它是引導學生通過對幾篇不同文章的學習來完成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可以用預習單的形式,把課文預習布置到家庭作業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學會自主歸納和總結。
(三)讓教材充分發揮出功能
現在的語文教材大多是以主題組為單元,因此,在選擇文本時要圍繞主題來選擇閱讀教材。其次要多閱讀課標,結合教育熱點、學生思想狀況、學習水平、能力訓練等要素來確定教學內容,有層次、有目的地選擇文章。
三、提升閱讀的實效性
閱讀和寫作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雙翼,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立足文本內容,捕捉文章寫作技巧的精妙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感悟并靈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
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地感受同一文學主題,學會依照例文寫作。在教師有效引導下,很多學生自然而然對一類主題文章、一類寫作方法有較深的認識,也會在多篇文章的表達方法中,對某一類寫作方法,由于“見多”而運用得更熟練、更準確。此時,引導學生抓住時機進行練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群文閱讀,是對傳統閱讀的延伸和有效補充,是閱讀教學的新命題。教師應該準確定位、大膽設計,盡最大可能地為學生營造開放的閱讀環境,培養學生的興趣,把閱讀主動權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