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忠 王子暄
摘? 要:產業集聚作為新的社會經濟發展思想,適用于多產業發展領域中,為區域經濟健康發展助力。協同發展視域下,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的融合,促進產業發展模式的創新,增強區域經濟與產業集聚協同發展成果。對此,從增強區域產業發展水平、完善區域內基礎設施的建設維度,分析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實踐價值,從協同發展力度不足、協同發展機制不健全、協同發展要素分配不合理三個維度,論述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實踐的問題,從協同發展要素合理配置、協同發展結構合理整合、協同發展環境合理打造三個維度,提出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實踐的目標及實踐策略。
關鍵詞:產業集聚;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在京津冀地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中,為我國多地區域經濟與產業集聚發展提供支撐,實現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的協同發展模式。產業集聚是依據區域產業發展實際模式,大規模的整合區域所有產業結構體系,將產業發展模式進行類別,促進同一產業發展模式及格局的調整,實現產業發展集合化。產業集聚的實踐,為區域經濟快速、科學發展提供保障,新時代背景下,促進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可增強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推助區域產業發展模式走創新發展路徑,從而彰顯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實踐意義。
一、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實踐價值
(一)增強區域產業發展水平
產業集聚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關聯密切,通過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融合,可在兩者相互促進與融合下,增強區域內的產業發展成果。首先,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可依據京津冀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模式為導向,借鑒其發展模式與格局,依據自身區域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整合區域產業發展類型,將這些產業發展模式進行類別,使產業發展為產業集聚模式,通過產業融合的發展,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其次,在協同發展理念中,加強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研究,依據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特性,大力發展區域內的產業模式,諸如工業產業、旅游產業、紡織產業等,實現產業發展的集聚形式,以此實現產業資源的共享,拓寬產業發展格局,促進同類型產業發展的相互促進與相互融合模式。最后,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以跨行發展理念為導向,明確區域產業之間發展的關聯性,推助多行業產業發展模式的融合。例如:旅游產業與餐飲產業、融創產業、體育產業等融合,構建產業集聚模式,并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基點,實現區域多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打造全格局的旅游產業發展鏈條。
(二)加強區域內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
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進程中,可加強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以此為導向,為區域產業集聚的協同實踐提供支撐。產業發展與區域發展建設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他們在相互支撐與促進中,實現雙方共贏的發展趨勢。例如:區域內的港口、公路、機場、郵電、網絡、通訊、電力等等,都可在兩者的協同發展機制中得到發展與建設,為人們出行、生活、游玩、購物都提供基礎設施的保障。可以借鑒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模式,促進鐵路網絡的發展與建設,拉近區域經濟貿易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建設區域產業集聚協同發展平臺,促進資源的共享,協同促進京津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基于此,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以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作為模型,可通過借鑒其發展思想與路徑,推助區域內的產業與基礎設施的大力建設,從而增強區域社會經濟的內在核心競爭力。
二、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實踐問題
(一)協同發展力度不足
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趨勢,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格局的創新提供保障。但從當前區域經濟與產業集聚協同發展實踐情況來看,兩者協同發展力度不足,影響到區域社會經濟質量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產業發展作為產業集聚的主要支撐力度,部分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經營管理規模小,對產業集聚及協同發展理念認知不足,導致自身融入到產業集聚積極性不高,影響到協同發展的具體實踐;另一方面,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進程中,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強政策方針的引領,以京津冀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依據,推助地方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創新。但從當前協同發展實際情況來看,由于缺乏政策的引領,多數產業融入到產業集聚及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不足,影響到區域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
(二)協同發展機制不完善
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進程中,多產業的融合發展,應在政府的引領下,構建相關產業發展融合、協同機制,加強法律法規信息的融入,規制參與到產業集聚中的企業行為舉止,使其根據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模式開展相關的經營管理工作模式。可以說,構建協同發展機制,可規范一些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使其以協同發展為目標,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貢獻自身力量,也借助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思維,推助企業規模、業務模式的不斷拓寬與拓展,從而實現雙贏的社會發展格局。但從當前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現狀看,相關的協同發展機制不健全,影響到產業集聚及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模式。
(三)協同發展要素配置不合理
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資源的配置是要素。在協同發展進程中,資源要素包含資本要素、人力要素、創新要素等,這些都為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助力。從當前協同發展實踐來看,存在協同發展的要素配置不合理的問題。例如:區域內的資本要素分配不均勻,產業在發展中融資渠道狹窄,影響到協同發展的具體實踐;區域內的人力要素不均勻,人才不能夠得到充分的運用,影響到產業協同發展;最后,創新是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有力支撐,而創新資源分配不均勻,影響到產業自身創新發展成果,使產業發展模式處于止步不前的發展情況。
三、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實踐目標
(一)協同發展要素合理配置
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進程中,資源要素的合理分配是要點,通過資源要素的合理分配,為區域產業集聚協同發展提供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要素取決于資本、勞動、土地、技術等資源的合理運用于分配,以此實現資源的共享模式,為協同經濟發展助力。基于此,在實現協同發展要素合理配置中,首先,建立區域統一的要素市場,以此為基點,實現市場資源的共享模式。例如:立足于產業集聚發展實際情況,根據產業的融資、市場發展的要素,實現多資源模式的分配與共享,拓寬產業融資渠道,使產業在協同發展中得到內在的支撐,從而不斷的拓寬產業發展規模,為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助力。其次,完善市場發展的運行機制,依據我國法律法規,構建一體化、透明性、公平性的市場競爭行為規范,加強該規范制度的傳遞與實行,實現經濟貿易的公平性,使每一個產業在其中都享受相同的市場發展待遇,從而增強產業集聚發展的實踐水平,推助區域內的產業融合發展。6DDB88D4-CD1E-49D2-B34F-4D158227BE69
(二)協同發展結構合理整合
結構是多事物要素組合與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產業集聚就是多產業結構融合的形式,為區域社會經濟增長提供保障,也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針對當前協同發展現狀來看,產業發展結構模式存在不均勻的模式,應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融合下,重視產業發展結構的融合與整合,從而增強產業服務區域社會發展的能力。一方面,大力開展現代化產業發展模式,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模式的變革,促進產業之間相互促進與融合,改善區域基礎設備與設施,使區域產業結構整體素質向高效率層面邁進;另一方面,實現區域內的產業發展模式與格局、配置的優化,促進產業之間相互補充,促進產業的創新發展,提升產業發展效率,從而增強產業集聚整體發展水平,推助產業集聚與區域產業共同發展。
(三)協同發展環境合理打造
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中,重視環境合理的打造,以此為區域發展提供健康、可持續的環境。在區域發展及產業集聚發展進程中,系統中的任何行為與個體都要受到環境的干擾,以此在環境的作用下,進行全面性的發展。依據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模式,以生態環境發展為格局,打造政治環境、制度環境、文化環境、生態環境的社會發展環境,推助產業在其中走創新發展路徑。基于此,產業集聚與區域發展也應重視環境的科學打造,從而推助區域經濟、政治、生態、文化、環境、社會的協同發展。
四、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實踐策略
(一)增強協同發展重視度
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應增強協同發展的重視度,以此為契機,促進產業發展融入到區域建設中。首先,政府加強協同發展的研究,立足于區域建設與發展實際情況,大力推廣產業集聚,促進產業發展融入到其中,打造產業集聚的發展格局。其次,政府加強政策引領,既重視協同發展理念的宣傳,也以政策為引領,促進區域產業融入到協同發展體系中,促進多產業的融合與協同,從而促進協同發展工作的具體實踐。最后,產業發展在政府的引領下,應積極主動融入到產業集聚,認知到產業集聚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融入到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體系中,從而拓寬自身產業發展格局與規模。
(二)構建協同發展管理機制
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構建協同發展管理機制是必要的,既可促進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有機融合,也為企業在市場中全面性發展提供保障。例如:依據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實際情況,以我國法律法規為基點,構建相對應的協同發展管理機制,使參與到其中的企業、產業都遵從管理機制,以此協同共進,增強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水平。
(三)加強網絡協同發展平臺建設
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進程中,重視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以網絡技術的優勢,既升級產業發展格局,也構建網絡的協同發展平臺,促進多產業與企業融入到其中,通過交流與互動,拉近區域產業之間的距離,并實現資源共享,增強產業發展資源的運用力度。一方面,以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導向,根據產業集聚實踐情況,構建網絡協同發展的平臺,吸引多企業融入到其中,實現企業自身資源、經濟發展模式的共享。同時也與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平臺合作,獲取發展建議,從而為自身區域發展與建設助力;另一方面,重視大數據技術、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優化產業發展格局,推助產業發展向現代化方向邁進。
(四)培養全能型人才
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重視全能型人才的培養,包含全能型管理人才、全能型財務人才、全能型人力資源人才等,加強我黨政策思想的引領,使人才為區域經濟與產業集聚協同發展服務,促進協同發展模式的創新化,從而彰顯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實踐的價值。
五、結束語
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實踐,以產業集聚為區域經濟發展趨勢,明確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促進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構建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機制,實現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從而增強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因此,在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進程中,應依據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思維、理念、模式、格局,從提升協同發展認知、構建協同發展管理機制、建設網絡協同發展平臺、培養全能型人才四個維度,推助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有機融合,從而提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實踐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郭偉,曾祥靜,楊碩.區域經濟、人居環境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度時空動態格局與空間溢出效應研究[J].生態經濟,2021,37(09):117-124.
[2]周圩,孫東亮,孫彤.京津冀協同背景下旅游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1(11):164-168.
[3]曾剛,耿成軒,翁旻.京津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J].技術經濟,2021,40(02):56-64.
[4]花家濤.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民族民間體育文化傳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18(10)66-72.
[5]陳永軍.區域民俗體育當代傳承的困境與破圍——以巢湖蝦子燈活動為個案考察[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18(9)75-80.
作者簡介:華明忠(出生年月:1983.03.06),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山東微山,學歷:博士研究生,職稱:工程師,畢業院校:陜西師范大學,畢業專業:國民經濟學,研究方向:產業集聚與區域協同發展,工作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
王子暄(出生年月:1996年7月28日),性別:女,民族:漢族,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中級,畢業院校/畢業專業: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傳播與創新產業,研究方向::產業集聚與區域協同發展,工作單位:山東國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6DDB88D4-CD1E-49D2-B34F-4D158227BE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