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夢川?龔蔭
摘 要:《土官底簿》上、下兩冊記載明代西南六省土官共二百五十七家。該書雖存在錯、別、掉字和記載混亂等問題,但其保存了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間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大量史料,是民族歷史學者的必讀書。
關鍵詞:《土官底簿》;民族史;土官;土司
一、土官與土司
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賜的獨霸一方能世襲的官員或統治者。
土司,是元、明、清時期于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設置的、由當地民族首領充任并世襲的官員。
土官、土司,均是指的邊疆少數民族為官的民族首領或在民族中有聲望的人。在明代以后,《明史》《清史稿》書中專門列有“土司傳”,在地方志書中亦專門列有“土司志”。
二、《土官底簿》的錯訛
《土官底簿》卷上、卷下兩冊,共計七萬一千八百七十七字。《土官底簿》上、下兩冊記載明朝命名土官總計二百五十七家。土官分布在西南六省:云南土官一百四十二家、廣西土官八十一家、四川土官十五家、貴州土官十五家、湖廣土官三家、廣東土官一家。
《土官底簿》書中,錯、別、掉字很多。如云南:《車里宣慰司》之“車里”,錯寫為“車‘黑’”;《云南縣知縣》一文中之“弘治”,別寫為“‘洪’治”;《和曲州元謀縣知縣》一文中之“總兵官”,掉了“官”字。又如廣西:《田州府知府》一文中之“總兵官”,掉了“官”字;《結倫州知州》一文中之“當政官吏”,錯寫為“當‘郎’官吏”;《太平府養和州知州》一文中之“養利州”,錯寫為“養‘和’州”。再如貴州:《鎮遠府同知》一文中之“前元”,別寫為“前‘原’”,等等。大約統計,錯、別、掉字近三十字之多。
《土官底簿》書中,記載甚為混亂。如云南的《廣南府同知》和《宜良縣湯池巡檢司巡檢》兩家土官,記載入了廣西省。廣西省的《平樂府照平堡巡檢習巡檢》記載入了四川省。西南六省,各自的府、州、縣的記載混亂情況也不少,特別是云南省的府、州、縣的記載混亂情況是頗多的。
在《土官底簿》書中,有的土官僅記載有“職稱”而無地址,不知該土官屬何府、州、縣,他所在何地址?如云南有八家僅記載“巡檢”“判官”;四川有兩家僅記載“同知”“判官”;貴州有兩家僅記載“縣丞”“判官”。這些土官,須得撰著者用心思考、花大力氣,才能一一說明。
在《土官底簿》書中,有的土官“名字”很怪。如廣西明嘉靖時新添置的土官中有“床甲巡檢”“怕牙巡檢”“古零巡檢”等六家,貴州有“秦韓偏刀水巡檢司巡檢”“黃沙渡巡檢司巡檢”二家,等等。這些個土官,只有撰著者用心、用力,才能逐一明晰。
總言之,《土官底簿》一書,不足之處不少;但是,其可取之處也多。在明朝洪武初至嘉靖年間這個時間段內,其保存了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量土官資料,這是不容爭議的事實。
三、《土官底簿》的價值
《土官底簿》在《四庫全書》第五百九十九冊《史部》第三百五十冊之第三百三十一頁至四百二十頁。重視傳統文化,作為民族歷史學者對于《土官底簿》一書,是必須閱檢之書。重視文獻典籍,作為民族歷史的研究者,對于《土官底簿》一書,是值得研討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