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建設的一項基礎建設,是社會各項事業、行業良好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也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都是較“領先”于交通建設的,交通基礎建設的相對“落后”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當前人們對交通建設有了更新的認識,我國政府部門也加大了對交通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文章通過分析我國交通基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展開研究,以期更好的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關鍵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社會經濟? 發展
在當前社會中,我國整體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還相對比較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所以國家要想大力的發展社會經濟,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是其必然要求和基礎保障。但是國家在進行相關交通運輸發展時不能一味的進行交通投資,否則會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因此在相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要重視交通投資的科學合理性,以及充分考慮該投資的成果實效性。
1、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概述
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投資金額大、施工時間長、收益成效慢等特點,其建設中還涉及能源、土地資源和一些金屬材料的使用。如果在交通建設中過度的進行一些“超前”建設,會導致國家整體建設資源的分配不平衡和“超前”交通建設與社會發展的不匹配的情況產生,從而影響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從我國的交通建設史來看,我國的第一條鐵路建設于1876年,第一條公路建設于1906年,航空航天事業是近些年才取得的重大成績。雖然整體來看我國交通基礎建設在世界中較領先,其發展中的各種問題也漸漸被改善,但是和西方國家較綜合的運輸系統相比較,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例如交通覆蓋面積分布不均,部分地區交通質量不高等,而且在國家基礎建設的投資比例中,交通建設投資也相對較低。
2、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當前,隨著現代化社會建設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的交通基礎設施數量、質量以及相關設備和技術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使得國家經濟受交通建設制約的情況逐漸好轉。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建設等方面。在2016年底,我國高速公路就已經達到其世界第一的總里程數,這也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我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大規模交通運輸體系雛形也在初步形成,但是這并不代表在這個過程中不存在一系列問題。
2.1整體規模不大且具有一定的結構性矛盾
從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上來看,我國的交通運輸網絡密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落后的,特別是在客貨運輸方面上,其具有較明顯的結構性矛盾,并且也使得其它各種交通運輸市場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而且還不能夠很好的提高整體交通運輸效率等。
2.2技術裝備水平不高
缺乏一定合理性的交通運輸結構和缺乏一定技術創新的交通運輸技術、交通運輸設備等,都對我國交通運輸效率的良好提升造成了一定影響,比如,在客運管理、鐵運管理方面的自動化程度不高;各相關通信導航技術的不夠完善;各卸運設備和相關工藝的不夠創新和不夠推廣等方面問題,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通基礎設施進行良好的建設。
2.3缺乏一定空間平衡性
我國的經濟發展并不平衡,中東部和西部差距較大,所以就導致其在交通基礎建設上也存在較大差距,從東部到中部再到西部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呈遞減狀態的,而且由于西部地區長期處于“落后”狀態,嚴重制約了其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整體經濟的穩定前進。
2.4缺乏健全管理體系
當前,我國的交通運輸體系呈現多頭管理模式,其一般按行政區劃分管理機構的管理范圍來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交通運輸體系的不連貫性和其整體的低效性,浪費了相關資源。故此,我國加強交通運輸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合理的體系規劃能夠使得我國交通運輸效率得到良好提升。
3、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3.1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要想富先修路”,社會良好的經濟建設可以通過交通基礎設施來實現。該建設在相關投資、政策支持的基礎上,要確保其建設投入不會影響經濟的發展或者限制經濟的發展,要充分考慮其與社會建設的相匹配程度。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會促進對相關材料資源的使用消耗,增加相關部門的就業情況和收益;增加社會物資生產部門的收入和基層勞動者的收入,國民收入的增加會一定程度上促進各消費行業的收入,從而整體促進國民經濟的提高和社會穩定的發展。
3.2社會經濟對交通基礎建設的影響
在現代化社會的建設中,社會經濟與交通基礎建設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社會經濟需求的增大、各行業門檻距離的縮短是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表象,其能夠很好的促進社會各行業之間的經濟交流情況,但同時,經濟的發展也對社會經濟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濟的發展可以促進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能夠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良好的資金支持和相關設備支持,并且加快其建設相關技術的不斷創新,從而整體提高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
4、結語
綜上,我國當前的社會經濟建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隨著現代化社會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人民大眾也越來越重視社會生產、分配、商品交換和消費之間與交通運輸的關聯程度。大力推進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程度,能夠很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而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又能夠很好的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是相互制約又相輔相成的,要想國家發展整體穩步前進,那么二者之間就必須相互配合,進行整體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秦春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7(01):71-72.
[2]張繼會.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相互作用探析[J].人民論壇,2011,(5).
[3]李文榮.交通運輸條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3,(12).
[4]高小博.交通資源配置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8).
姓名:王秀英(1978.10.05);性別:女;籍貫: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民族:漢族;學歷:專科,畢業于青島理工大學;現有職稱: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經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