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平
摘? 要:現當下新課改的持續深入,全國范圍內開始應用新的教材、新的理念,在新形勢之下,高中歷史教學也應當積極的進行改革和發展。本文通過探討高中歷史應用主題式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和途徑,最終能夠給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模式進一步優化和可持續化的發展提供相應的理論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模式;實踐策略
一、主題式教學概述
在教學領域當中的“主題”是指教學的利益或主旨,也是整個教學當中的核心關鍵。主題式教學則是根據現有的教材為基礎,確立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來強化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并圍繞著確定好的主題,重新整合教材當中的各項內容。利用問題探究法、設置情景以及分組合作等多種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建立起完善的知識體系,進而增強自己在面對歷史問題的解決能力。
二、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模式實踐原則
(一)科學性
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必須首先要遵循的就是科學性原則。主要是要符合歷史學業質量要求和新課標當中對于學生在歷史方面學習素養的規范,另外則是要關注教材當中的實質性關聯。高中學習歷史的知識與以往相比要更加深化,在確定主題時,需要把握課程標準的內涵,同時按照不同的主題層次需求來保障學生能夠符合學業標準、教育目標。
(二)前瞻性
個體學習歷史是為了能夠通過過去的歷史來對未來和當下進行服務。因此開展主題式教學就需要遵守前瞻性的原則,需要把握時代和學術前沿。現當下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是遵循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相關的理念和思想,這也和傳統的舊教材有著較大的區別。統編版的教材當中進行吸收了歷史發展的成果,保障課程的內容要符合歷史動態性發展的特性。
(三)有效性
主題式教學判斷其開展是否有效主要是通過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情況和與高考的銜接程度來進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當中明確了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同時要通過這些歷史知識內容不斷的強化自身歷史品格,擁有正確的價值理念、思想態度和情感價值觀;另外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因此在開展主題式教學過程中需要與高考的內容相銜接。
三、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
(一)確定主題和目標
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最為關鍵的一環就是要確定歷史教學的主題。主要分為學科主題、單元主題以及單課主題。學科主題要求學生們在學習歷史之后可以強化對中華民族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對中華民族所繼承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給予認同;單元主題則是需要能夠對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進行明確;單課主題則是要求需要把上述兩種主題進一步細化,保障在課程講學當中提高實質性的效果和質量。
在確定好主題之后則是需要設置具體的教學目標,要充分符合課程標準當中對于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要求。例如《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的目標設置為:學生可以對秦統一的整個過程和措施進行概括,并且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上對秦朝解體和當時秦朝統一國家原因以及意義進行總結等。
(二)開展教學設計
1.圍繞主題進行結構設計
在設置好教學的目標和具體主題后,需要對課程結構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設計。主要是根據教材內容當中的邏輯關系和框架結構進行構建,確保課程當中的不同內容之間的緊密關聯。
2.選擇史料
高中歷史課程的主題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必須要有史料作為依據和支撐,需要通過可靠的史料來逐步引導學生對不同歷史問題產生正確的認知和看法,同時讓學生學會自主整理史料、收集史料以及對史料的真偽和意義進行辨析。例如在講授“十四年抗戰”時,要明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可以通過史料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對這一作用有更加清楚和明確的認識。
3.設置情境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能夠真實的感知歷史,體會歷史在發展過程中所具備的邏輯。教師需要通過創設多維度和多層面的學術情境、學習情境、社會情境以及生活情境等,能夠不斷的增強學生在不同情境之下解決問題和把握問題的能力。例如講述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實性當中,可以將許多學生都納入到真實的社會情景和學習情景當中,讓學生能夠理解直接民主、抽簽選舉和輪番而治為雅典民主所帶來的保障。
4.問題引導
對于歷史的認識和關注并不僅僅是依賴于現有的歷史結論,而是需要調動起歷史知識來解決在認識歷史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需要在以教學內容主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促使學生可以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來積極的參與到歷史學習當中。例如在講解“順乎世界之潮流”時,可以運用問題導向的方式來引起學生思考,可以應用史料來讓展示梁啟超、張之洞的態度變化,并且提問“梁啟超與張之洞之間的矛盾在于什么?”,學生通過問題進行探索,進而再追問“洋務派思想主張”、“中體西用”這些核心是什么,一步步引導學生認識晚清時期人們的思想變革發展歷程。
5.升華主題
高中階段學生學習歷史所面對的各個歷史問題都需要通過深層次的探究,才能夠真正的認識到其中存在的狀態和意義。教師需要設置開放式的教學結果和過程,引導學生進行可持續化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未來社會道路的思考、人生選擇以及整個社會狀態進行理解。這也是針對主題的升華。例如在講述近代科學革命的發展歷程可以通過古希臘科學、現代科學以及中國科學思想對整個科技發展歷程進行介紹,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來引導學生但對于職業方面進行思考,進而能夠對學生未來發展和人生態度等產生較大的幫助。
(五)開展課堂教學及課后反思
在完成教學設計之后,進入到具體的課堂實踐階段。需要教師把控整個教學任務的開展時間,同時要根據教學目標來落實相關的教學設計,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及時關注,要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提出的歷史問題思考狀態、史料分析結果以及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具體的剖析,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和內容。
在主題式教學結束之后,需要根據主題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把握,教師可以采用習題作業布置的方式進行。要求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探究歷史與現實之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在某個時空下選擇合適的時空尺度對歷史史實進行有效的對比、分析、綜合研究以及論述。并通過合適的方法和材料,對一些圖表進行繪制,加以說明。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完成情況來合理化的調整主題式教學當中需要改進的部分。
結論
高中歷史教師在開展主題式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統編教材的認識程度,保障自身的課程設計、目標設置、課程評價方法以及教學結構等符合統編教材當中的核心思想。主題式教學把主題為核心在整個課堂內容中進行貫穿,同時對課本當中零散的、散亂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教師運用創設情境、采用多種史料以及運用問題引導等多種方式來開展教學,在教學過后還對學生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和核心素養進行鞏固,并對學習的狀況進行反饋,加以改進。只有這樣高中歷史教學才能夠符合未來時代的發展趨勢和潮流。
參考文獻
[1]程飛.淺談高中歷史主題化協作探究課堂教學的必要性[J].高考,2022(03):33-35.
[2]劉穎.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學苑教育,2022(01):82-83+86.
[3]儲天虎.例談高中歷史主題化課堂教學——以《外交關系的突破》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1(31):59-60.
本文系三明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2021年度課題《主題式教學在統編高中歷史新教材中應用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批準號:JYKT-2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