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義澄 金汶靜 喬獻仕 王佳琪
摘? 要:苗族是我國歷史上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是中華文化中重要且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悠久的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有些傳統習俗和生活方式依然保留至今,從中可以窺探到祖先們曾經與自然相協調的生活方式及生產方式,但由于現代化的種種原因,苗族文化在面向現代化中產生了矛盾。
關鍵詞:廣西;苗族;歷史;文旅業;發展
本文主要探討目前廣西省大力發展旅游業的背景下,廣西苗族文旅業卻與現代城市化相互交融中產生的問題。在探討苗族文旅業時發現苗族文化可作為人們親身體驗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同時苗族文化如同中華文化中活化石般的存在,在研究中亦可窺探以前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以及人與自然相互共處的智慧。在“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鄉村振興為背景下,我認為這是廣西苗族文旅業發展的重大機會,故而對廣西苗族文旅業進行研究。
研究歷史以及現狀
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中苗族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苗族文化與自身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緊密相連。例如飲食文化離不開水稻、糯米、魚等農業生產物,便與其自然地理脫不開關系。目前很多傳統的苗族居民會居住在鄉下,例如白云鄉.拱洞鄉.安太鄉.安陲鄉其生產方式和習俗與以前代代相傳,例如養水稻的梯田,從當地的山坡以階梯式開梗,并在水稻田中養魚,魚的排泄物又可以當成水稻的養分,形成一個有利于生態循環的農業圈。而這種依賴于自然的農耕文化也衍生出了很多相關的民族文化。例如每年插秧種地開田,水抽掉一部分然后將田里面的魚來吃,作為一種勞動后的犒勞。同時每年的春節,苗族的一年一度芒篙節,也是相當崇高的節日,每到這一年,村里面的男丁們會戴上面具,穿著用芒篙編織的蓑衣打扮成叫"鴨變"的形象跳著舞,保佑今年的農作物豐收,天氣風調雨順。這是苗族人民在農耕文明中對自然的崇拜,更是一種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因此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節日上與自然緊密聯系。
苗族文化的旅游資源豐富。特色美食方面有酸魚等酸制品.七色糯米飯等。人文方面苗族自古就有對待賓客有攔門酒和打油茶的習俗,還有吹蘆笙.跳花繩.討花帶.走妹.斗馬等活動。苗族文化旅游可以讓游客參與感極強,這也是其旅游優勢,但也因為與自然聯系大的原因,傳統的苗族人民所生活的地方與城市距離較遠,這也就導致了其宣傳力的不足,以及吸收游客的范圍有限,讓苗族文化的旅游資源不容易利用。很多傳統苗族人民生活在鄉下,一般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比如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區,每年都有可能發生大雨洪澇災害,并且縣城中心的交通單一,特別是發生在節假日經常交通堵塞,某些基礎設施老化,縣城周邊地區不發達等問題,導致了融水苗族自治縣的旅游資源受眾范圍小,并且讓一部分游客體驗感不好,還會影響在省外的宣傳力度。
目前,在"十四五旅游發展規劃"下,如何讓苗族文化的旅游資源發揮出應有的文化優勢,也應當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在線旅游網時下熱門購物和旅游線路目的地交通中的可達到讓廣大普通的游客體驗感的極強便捷服務也是苗族文旅旅游線路交通的其中又一大的突出和優勢,因此各地也特別應當更加注重完善目的地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各地主要交通旅游目的地路線交通設施系統規劃的建設,提高各交通旅游主要交通目的地客流及進入該線路通達性條件和交通乘車的便捷性。完善各地主要道路旅游目的地綠道體系。加強對旅游節假日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管制和沿線景區與主要目的地景區及旅游專線道路交通組織、運輸秩序與運輸服務基礎條件建設保障、旅游假日交通主要運輸與目的地高速公路突發擁堵及事故監測預警機制的統一信息集中發布。提升鄉村休閑旅游公共服務網絡信息資源綜合及公共化監管服務水平。而文化消費的促進,則需要以當下流行的產品為載體,以文化內涵為根本,作為一種創新。例如,以苗銀為靈感而生產的銀飾、以苗衣為靈感的高訂時裝的創新,這不僅僅要有創意更要扎根于市場的取向,在獲得市場的認同中也在極大宣傳苗族文化。
廣西作為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這也為苗族文化面對世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會。所以旅游要長期堅持錯位融合健康發展。以興文塑旅、以促旅彰文,完善支持文化發展和與旅游領域融合聯動發展等的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實現文化創意和智慧旅游領域更廣領域范圍、更寬深層次、更高水平全方位融合健康發展,積極統籌推進傳統文化發展和休閑旅游開發與文化其他重點領域全面融合協調互促,不斷有效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內在質量效能和空間綜合效益。其中也要始終持續重點關注廣西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多樣性的整體保護,苗族旅游文化產品終究也與生態自然環境等緊密聯系相連,因此更加要更注重經濟開發戰略與文化環境保護工作間銜接的綜合協調,堅持以綠色與低節碳環保發展新理念,加強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原生態旅游景區資源綜合保護,提高生態資源合理利用效率。
傳統苗族人民的生活多在縣城鄉下,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很有必要將文化與城市有機銜接起來。目前,很多年輕的勞動力,因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未來的發展機會有限等原因,不愿在當地就業。而年輕的勞動力可以成為當地苗族文旅業在文化的創新上和商業化上的發展動力,比如文旅的文創產品、商業宣傳等。因此在吸收先進的管理辦法,提高工作條件,并且要與當地居民有效協商提高居民收益,加強對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要給年輕就業者在家鄉里有就業的意愿。如此反哺苗族的文旅業的同時,年輕人對苗族文化的發展更有利于與新時代的風潮相結合。
結語
苗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歷史及文化習俗中與身邊自然環境友好相處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無不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對于自然和自身的統一協調。苗族文旅業相當于一種文化活化石,在苗族人民偏居一偶的生活環境中無時無刻不散發著它獨特的文化魅力。對于人們來說這不僅是一種文化的體驗,更可以成為現代文明中發展與自然相互矛盾的一種反思。如今,苗族文旅業的創新和發展應當成為一種趨勢,為了讓苗族文化融入當今社會散發出它應有的文化光彩,這既是對這幾千年文化的一種繼承發展,也是為了讓苗族人民能夠共享當今經濟發展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顧文鵠.《“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 《全球價值鏈下廣西旅游產業》.
作者簡介:黃義澄(2022-),男,漢族,廣西柳州人,北海藝術設計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服裝設計
項目名稱:“桂鄉笙歌”文旅研發(項目編號:S202113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