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嫻
摘? 要:藍綠藻種類較為豐富,在水中繁殖速度十分快,具備較強的生命力,在富營養水中,很容易出現爆發,進而對水中的動植物帶來危害。在淡水池塘中,藍綠藻的爆發因素較為豐富,只依靠單一的方式無法保障藍綠藻的防治工作達標,需要對其帶來的危害和防治技術加以分析,獲得更為可觀的防治效果,保障淡水池塘養殖的蝦蟹得以健康生長。
關鍵詞:淡水池塘;養殖蝦蟹;藍綠藻;藍綠藻危害和防治
引言:在池塘的淡水中,其中涵蓋的藻類型較為豐富,藻和藻之間的消長關系被稱之為藻相。在水體中,若是有益藻較多,占據優勢,則不會對養殖物帶來影響,而若是藍綠藻這種有害藻占據優勢,則會對其生長帶來危害。近些年,伴隨著水污染問題的愈發嚴重,淡水池塘的養殖蝦蟹時常會被藍綠藻所影響,導致出現了大量的蝦蟹死亡問題,因此需要對藍綠藻危害加以研究,掌握應對對策,制定出防治措施,確保養殖環境的生態環境健康。
一、淡水池塘養殖蝦蟹藍綠藻的危害
首先是會對淡水中的有益藻帶來影響。藍綠藻的存在,會與有益藻競爭生存空間,影響其他藻的光合作用,在溫度較高時,大量地聚集在水體表層中,將大多的陽光吸收,隨后在水中大量的滋生,影響了水體中其他有益藻的生長[1]。
其次是會對浮游生物帶來影響。在藍綠藻的繁殖生長階段,會出現大量的有毒代謝物,若是不能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處理,影響浮游生物的生長,甚至會導致浮游生物死亡。
再次是對水產動物帶來影響,在藍綠藻細胞結構的影響下,藍綠藻無法被水產動物吸收,養殖的蝦蟹無法消化,在種間大量的滋生和繁殖,逐步變為當前水體環境中的優勢種群,隨后在水體中動植物的種間競爭中,又出現大量死亡,導致當前水體的生產力逐漸下降,供氧水平不足,養殖蝦蟹也會出現死亡。
最后就是對養殖水質帶來影響。在藍綠藻死亡之后會逐漸分解,分解的過程中將水體中大量的溶解氧消耗,隨后釋出大量的羥胺、硫化氫,在氧氣不足和有毒物質的雙重影響之下,導致養殖水體水質變得越來越差,養殖蝦蟹也會出現大量死亡。
除此之外,對人體也會帶來影響。養殖人員在接觸到藍綠藻之后,可能會出現皮膚瘙癢,若是攝入含有藍綠藻的水,或是在這樣水體中養殖的蝦蟹,會出現過敏、發燒、頭痛等現象,對人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威脅。
二、藍綠藻類的生物綜合防治
藍綠藻的防治可以定期換水,或者使用草木灰法和沸石粉吸附法,這些方式雖然具備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需要在其中投入大量的水資源和能源;也可以使用化學防治方法,如,CuSo4的安全濃度比較小,使用時,藥品的濃度值和水的溫度為反比,但是和水中的酸堿度和鹽含量等是成正比的,因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若是使用有效氯將藍綠藻消滅,因為養殖蝦蟹針對有效氯較為敏感,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導致養殖蝦蟹出現死亡[2]。綜合分析,使用化學生物法和物理法都無法獲得可觀的防治效果,因此,建議使用生物綜合防治手法,具體的防治方法包含以下幾個層面:
一是在蝦蟹正式放養之前,使用CaO等藥物,將整個養殖池塘進行殺毒處理,運用CaO干法,同時在其中撒上一定的草木灰粉;在過濾注水之后,將基肥施足量,同時培育一些天然的餌料,并栽植一些苦草、水花生等,對水體環境帶來會益處,也可以在每年的清明節時期,在水體中投入活螺螄,讓其進行自然的生長和繁殖,將水體中的藍綠藻采食干凈,避免養殖水體中,藍綠水藻變為優勢藻。
二是在水體暫未產生微囊水藻,或者微囊水藻出現程度較淺時,可以在水中放養一定的鳙鳙魚種,避免藍綠藻的大量繁殖,在鳙鳙魚種的放養密度上,大概為每立方米的養殖池塘,投放鳙鳙魚種為40-50g。而若是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微囊藻,此時則可以在其中放養一定的羅非魚,將藍綠藻采食干凈。
三是水體中,水的顏色太濃,水質不好,散發惡臭味,含氮量較高,這是導致出現大面積藍綠藻的重要因素之一[3]。因此在常規化的養殖過程中,需要使用光和滅菌方法,同時使用肥水王這類廢水劑,以保障有益藻得以繁殖,也可以從根源上規避藍綠藻出現的概率。
四是在蝦蟹養殖池塘水體中,殘余的魚餌,蝦蟹的排泄物,以及死去的水中微生物尸體,將會產生有害物,這些有害物的存在,會導致水質愈發惡化。但是將會PSB使用在其中,則可以顯著將其中的有害物質清除干凈,例如NH3等,可以成為水體環境中,有益物質成長的保障,為其提供足夠的養分,將水體養殖環境進行凈化。因此,在水體環境中若是出現了大量的青苔,此時則可以使用PSB菌液,每升投入5-10mg,大概3小時,就可以保障水質恢復到正常,對青苔的大量繁殖進行了有效的抑制,有益藻也可以實現繁殖和增長,使得池水的透明度得以增強。若是藍綠藻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繁殖,此時可以使用活菌生物凈水劑,除了可以將水中參與的魚餌,養殖蝦蟹的排放物進行分解,還可以將藍綠藻中的硝基氮等進行全面吸收,直接將養殖水體中的營養鏈等切斷,讓其無法在水體中生存、繁殖,讓其自然死亡,將水中的藍綠藻消滅干凈。值得探討的是,使用化學防治方法,在將藍綠藻消除3天到5天之后,最好再運用PSB菌液,對水質進行進一步的凈化,保障有益藻實現大量繁殖,為養殖蝦蟹創造出一個更為完善的外部生長環境。
結論:
綜上所述,在蝦蟹的養殖過程中,藍綠藻較為常見,若是在出現藍綠藻之后,處理方式不夠正確,則會為蝦蟹養殖帶來重大經濟損失。近些年來,在蝦蟹養殖中,因為藍綠藻頻頻引發蝦蟹死亡問題,因此,需要掌握藍綠藻的危害,制定出針對性的危害防治措施,以保障防治過程的科學合理性,可以通過生物綜合防治,保障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岳元長.熒光法藍綠藻在線測量儀的技術實現[J].福建電腦,2021,37(10):90-93.
[2]許藍心,田如男.梭魚草化感物質香草酸、肉桂酸對藍綠藻生長的影響[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9,47(11):105-112.
[3]洪國喜,杜明成,鄭建中.太湖無錫水域水質變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人民長江,2019,50(S1):40-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