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
摘? 要: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簡稱“三資”)是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容易滋生腐敗的重要領域。管好用好農村集體“三資”,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清產核資;經濟合同
全面加強清產核資清理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合法、不規范合同,是有效規范“村級小微權力”,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切實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合法權益,確保集體資產不流失、農民利益不受損,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動農民群眾持續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基礎。
大理市于 2021年對全市10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144個村(社區)、1173個組,503個自然村及村組所屬企業農村集體所有村(社區)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和經濟合同進行了全面清理。
1主要做法
1.1統一思想,強化組織領導。為確保清產核資暨經濟合清理工作順利開展,由市農業農村局印發了《大理市村(社區)集體清產核資暨經濟合同清理工作方案》、《大理市村(社區)集體清產核資暨經濟合同清理工作手冊》。成立了市清產核資及經濟合同清理工作領導組,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小組均制定了工作方案,同時成立了由黨(工)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村(社區),小組也相關成立了工作機構。
1.2嚴格程序,明確責任。各鄉鎮(街道)嚴格按照《大理市村(社區)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暨清產核資清理工作方案》要求,以2020年12月31日為清產核資基準日。按照“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建立臺賬、審核備案、匯總上報、納入平臺”等九個步驟開展清產核資工作。為確保工作紀律,實行工作承諾制,鄉鎮(街道)與村委會,村委會與村(社區)小組簽訂了1300多份的《清產核資暨經濟合同清理工作承諾書》。清產核資工作結果統一由鄉鎮(街道)主要領導簽字后報市農業農村局。
1.3加強培訓指導,統一標準。市工作組辦公室及掛鉤單位積極深入各鄉鎮(街道)、村、組開展業務指導,幫助指導清產核資經濟合同清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全市組織召開動員部署大會和培訓會4次,培訓300人次,發放清產核資暨經濟合同清理工作手冊300本。
2工作成效
2.1摸清了家底,明晰了債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集體資產總額賬面數60.83億元,核實數58.43億元, 流動負債賬面數10.78億元,核實數6.08億元,長期負債賬面數7.3億元,核實數7.62億元,所有者權益賬面數42.75億元,核實數44.73億元。全市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賬面數3.65億元,核實數3.91億元。共清理經濟合同2814份,收回拖欠租金2029萬元。
2.2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保障村級財務依法依規進行。通過清產核資經濟合同清理促進了各鄉鎮(街道)進一步抓好民主監督管理,財務公開,現金、銀行存款管理,債權債務管理,財務開支審批,資產資源發包出租,建設工程和村報賬員管理等制度,推進了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2.3優化組合村集體資產質量,推進了農村干部廉政建設。通過清產核資工作,把一些不良資產、虛資產通過正常程序進行了核銷,進一步優化了資產組成結構,有利于村集體盤活資產,搞活經濟。提高了村集體三資的透明度,形成了比較有效的監管機制,促進了干部的廉潔自律。進一步提高了村干部經濟責任、廉潔自律、財經法紀意識,促進了基層的廉政建設。
2.4促進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給村民吃了一?!岸ㄐ耐琛薄G瀹a核資經濟合同清理工作結束后,采取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與村務監督委員會,對結果進行張榜公布與確認,把清產核資結果向村民公布,聽取村民的反饋意見,認真查處村民提出的問題,辯明了是非、消除了疑慮,做到了“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促進了公開、倡導了公平,使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向經?;?、規范化、制度化發展。
一是增進了百姓福祉。農村“三資”管理問題由來已久,有的村集體債權債務不實,預借出去的資金無任何憑證,成了死賬、呆賬;有的在資產方面缺乏規范管理,特別對固定資產的登記、使用、處置管理無序;合同簽訂不規范、租金約定不合理;有的長期霸占村集體資產資源,拒付甚至不付租金等。這些問題造成了農村集體“三資”的流失,嚴重侵害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通過農村“三資”整治,切實保障了農村集體權益不受侵害,增進了群眾福祉,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
二是密切了干群關系。開展農村“三資”整治既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重點行業領域整治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更是糾正群眾身邊不正之風、懲治基層“微腐敗”的有力抓手。通過“三資”整治,從源頭上監管“三資”、治理“微腐敗”,維護了農村集體權益,促進了基層和諧穩定,保障了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三是助推鄉村振興夯實了物質基礎。農村集體“三資”是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快推進城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三資”整治,進一步歷練了村組干部,強化了基層組織建設,規范了“三資”管理,盤活了農村資金,提升了農村資產資源價值,壯大和發展了農村集體經濟,激發了農村集體經濟的活力和潛力,夯實了鄉村建設基礎。
四是深化了農村治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規范很大程度上是農村法治思維缺位、主管部門監管不到位、村級自治組織民主監督乏力等多種因素造成的,由此引發的信訪問題和矛盾糾紛,其深層次原因是農村民主法治建設還不夠深入。通過“三資”整治,讓鄉、村干部和村民對農村政策更加熟悉,是一次涉農政策“大培訓”,讓村組干部和當地村民對“三資”管理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認識,深化了基層民主法治,促進了農村村務公開,完善了基層民主監督機制,增強了村民參與“三資”管理的主動性和民主意識。
3清產核資暨經濟合同清理工作發現的問題
3.1全市共清理經濟合同2579份,有問題經濟合同數617份,其中:拖欠租金合同137份,涉及金額6971萬元,賬外賬合同44份,涉及金額175.35萬元,以租代賣性質合同13份,涉及金額202.74萬元。
3.2以租賃形式承租集體土地,將其建蓋為永久性房屋或住宅。目前共清出13份合同,涉及租金202.74萬元。
3.3經濟合同問題表現形式主要以下形式:
3.3.1條款簡單,不明晰面積、四至范圍、未附宗地圖,有的是口頭協議。如:XX鎮XX村委會九組白頭山梨園167畝承租是口頭協議,XX鎮河西自然村XX自然村、XX自然村、XX自然村、XX自然村、XX自然村承租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體林地8423畝,承包費沒有明確,只是對該公司的收益按百分之十二收取,責權不明晰,發包方沒有得到收益。
3.3.2租期長,超過法定年限,租金低,沒有遞增,主要是集中在10多年前簽訂的合同。如: XX鎮XX村委會XX村民小組出租村頭集體荒地約15畝,租期70年,2006年8月1日至2076年7月31日,租金500元/年,總計租金38500元,存在租期過長,租金低的問題。
3.3.3租賃集體土地,用于做經營的大部分不明晰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租期滿后,固定資產的歸屬,有的雖然明晰合同到期后集體要按一定比例支付承租方固定資產投資,但是集體用前期收取的租金也無法支付承租方的投資。如:XX四組的大鳳路南11.1畝土地,1993年第一次租給何某、楊某,租期30年,第一期10年,220元/畝,第二期10年,330元/畝,第三期10年,440元/畝。原承租給何某、楊某,由于第二期沒有按時交交租金、續簽合同,群眾意見大,決定收回,XX四組又在2018年7月14日租給XX建材綜合市場有限公司,租期2016年12月18日至2036年10月17日,前十年租金4551000元。用集體租金收入賠付原承租人何某300萬元、楊某34萬元在場地上建蓋的固定資產價值,致使村集體對11.1畝資源50年永遠無收益。
3.3.4部分債權債務、在建工程、往來款時間跨度較長,形成的原因不清楚,清查起來難度大,對呆賬、死賬現任村組干部大部分不愿意核銷,怕村民誤解。在建工程由于有些資金不到位,工程已完工施工方不結算,無法結轉固定資產。村組固定資產未進行計提折舊。
3.3.5村組干部,報賬員隊伍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鄉鎮農村集體三資辦公室業務工作人員大部分為聘用人員,待遇低、人員變動大、業務不是很熟練、責任心也不強。
4工作建議
4.1加強培訓指導。定期開展全市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培訓會,以點帶面,全面帶動提高全市村集體三資管理水平,為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4.2加強監督管理。嚴格規范財務核算,嚴格原始票據審核,抓本固源,認真把關,嚴防錯賬入賬。進一步落實管好用好農村集體資產的主體責任,強化集體資產監督管理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切實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財務和合同監督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促進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4.3加強成果運用。整理歸檔各類工作檔案,做好清產核資數據與資產年報、財務年報、資產管理和合同等工作銜接,把成果應用到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平臺。
4.4加強跟蹤落實問題清單整改。針對問題清單,要堅持民主程序和問題導向,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分類進行整改。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應當依法解除;違規違紀違法合同視情節輕重追究責任;口頭合同應當按照程序訂立書面合同;條款不完整的合同應當簽訂補充協議、條款不完備的合同應當進行補充完善;程序不規范的應當依法依規完善;存在拖欠的合同要積極催繳,有其他違法情形的要及時予以糾正。做到合同當事人、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詳實清楚,違約責任、爭議解決的方法約定明確,合同按約定條款履行無拖欠,合同訂立程序、約定內容、合同履行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