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遇到一位駕校教練,聊天的時候說到了很多女司機開車技術不行,他給了我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他說,這是因為很多女性沒有運動的經驗。
他說,任何球類,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你要接它,都要做判斷:這個運動的球,將在什么時候到什么地方;運動的你,將在什么時候到什么地方。你會自然而然地知道球會在什么時候拐彎,你又要在什么時候之前拐彎。打得熟了,就會像條件反射一樣。開車也是一樣,對面、身后或旁邊來車,你也在運動,也要同時判斷雙方的運動軌跡,以立刻決策,避免相撞。如果你完全不運動,根本不會打任何球,看到對方車過來,不知所措。你連足球迎面飛來的經歷都沒有,當空來了一個羽毛球,你都不懂如何接,只會眼睜睜地看。那么對你來說,開車就會遭遇各種措手不及。
他的話讓我想了很久。跑步是無輸無贏的,甚至還可能越跑越心平氣和、與世無爭,還有游泳、快走、跳舞……都是自己跟自己玩的運動。但打球,你的注意力、你的視線、你的反應都得跟著球走。其他對抗更明顯的運動,比如拳擊、擊劍、散打、摔跤……這方面的效果就更明顯了。所以我想:對抗性的運動,要判斷“物體運動”的運動,應該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摘自《時文博覽》葉傾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