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剡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成都擘畫的發展藍圖、賦予成都的時代使命,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對成都建設示范區提出明確要求,市第十四次黨代會聚焦這一使命任務作出系列重要部署,吹響了成都奮進新時代、邁步新征程的號角。市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和“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作用,始終堅持市委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履職就跟進到哪里,以提升服務中心工作貢獻率為目標,以提高政協履職實效為抓手,動員全市政協組織、政協參加單位、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干部精準協商、務實建言、廣聚共識,全力助推高質量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
深學細悟,準確把握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內涵實質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成都時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特別指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2022年3月,《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公開發布。4年來,由公園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區”,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和探索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新路徑的肯定支持和殷切期望,標志著公園城市建設從自主探索向國家使命的根本性轉變。
(一)建設示范區是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和全省發展大局的戰略統領。建設示范區是成都擔負的最重要政治任務、肩負的最重大時代使命,同時也是最大的發展機遇。成都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主動肩負國家使命,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從全局謀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錨定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國際門戶樞紐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通道等功能定位,爭取獲得建設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核心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政策支持,主動擔當成渝極核和全省主干責任,加快打造區域經濟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全面增強國家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力、產業支撐力、創新驅動力、開放引領力、文化影響力和美好生活創造力,在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建強成都都市圈中發揮“龍頭”作用,促進全省干支協同和成渝雙核聯動,奮力在高質量發展中當好全省主干、走在全國前列。
(二)建設示范區是中國特色現代化城市發展道路的創新實踐。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是國家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之后的又一新舉措,代表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成都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認可。成都自然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入選聯合國人居署“國際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9個區(市)縣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連續13年位居“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無論是“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特殊景觀、還是悠然自得的人文生活環境,都讓成都的宜居程度享譽全國;同時,作為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21年,已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和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經濟總量逼近2萬億元,具備建設公園城市的經濟實力和資源優勢。成都深刻把握示范區建設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中的重大意義,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建設進行新方向、新模式、新路徑的探索,勇于擔當、先行先試、示范引領,著力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制度成果。
(三)建設示范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示范區建設的重要特征,是實現全社會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支撐。成都持續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公園城市轉型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三個做優做強”,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凸顯核心功能,提升經濟和生態承載力,奠定轉型發展基礎;推動空間、產業、交通、能源“四大結構”調整,提升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能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推動產業轉型,不斷增強產業生態集聚力、產業鏈建構力、高端要素運籌力,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四)建設示范區是創造美好生活的現實路徑。公園城市以增進人民福祉為根本目的,強調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共治中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成都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持續創新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始終保持“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初心,立足成都獨特的自然人文特質和良好的產業人口承載基礎,開展高品質生活城市建設行動,促進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厚植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品牌優勢,在提質“幸福城”中讓人民群眾奔著更好的日子去。
服務大局,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效能
《總體方案》明確了成都探索“兩新”的時代使命,“3個示范區”的發展定位,提出了“4個著力”要求、24條主要任務,將習近平總書記描繪的公園城市美好藍圖轉化為成都實踐的施工圖,《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行動計劃(2021—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進一步細化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安排和工作要求。市政協將在全市中心大局中找位置、強擔當,全力助推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
(一)堅守“講政治”原則,堅決維護核心。政協是政治組織,旗幟鮮明講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市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切實擔負把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以及對人民政協的要求落實下去,把各方面智慧力量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始終把維護核心落實到實際行動上、體現在具體實踐中,發揮“三個重要”作用,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認真組織委員主題讀書班,扎實開展“政協講堂”,宣傳宣講省、市黨代會精神和示范區建設成就,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二)聚焦“抓發展”任務,傾力服務中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民政協履職盡責的重要遵循。市政協牢固樹立質量導向,把市委交辦的工作和市委關心的工作作為建言資政的著力重點,集中精力、集聚資源,深入調研、深度思考,力爭為市委提供更多具有轉化價值的決策參考。緊扣唱好“雙城記”、建強“都市圈”、建好“示范區”,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認真開展協商議政。緊扣“三個做優做強”、“四大結構”調整、產業建圈強鏈、智慧蓉城建設等重點工作,選擇“小切口”開展深度調研。緊扣健全現代產業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等主題,深入開展調研視察,務實提出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推動協商議政成果轉化運用。
(三)追求“惠民生”目標,堅守為民初心。履職為民是人民政協必須堅持的基本理念和價值追求。市政協牢固樹立人民政協為人民的理念,把助推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作為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廣闊舞臺,自覺把履職活動與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緊密聯系起來,組織廣大委員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傾聽民心民愿、反映民情民意、紓解民憂民困,協助黨委政府加快把《總體方案》描繪的美好民生愿景轉化市民的幸福生活實景。鼓勵支持市政協委員以個人名義成立“委員工作室”,拓展委員聯系基層和群眾的渠道,架好“連心橋”、開好“直通車”,及時了解反映民憂民盼。緊扣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民生實事,扎實開展協商式監督,推動民心工程落地落實。持續深化“有事來協商”工作和“助力鞏固脫貧、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獻智出力。
(四)筑牢“保安全”底線,廣泛凝聚人心。共識引領人心,團結匯聚力量。市政協勇擔“匯聚團結奮斗正能量”的重要任務,密切同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聯誼交友,結合常態化聯系走訪委員和正在開展的政企交流工作,傳達上情、了解下情,協調解決生產經營困難問題、聽取意見建議,維護社會穩定發展,廣泛凝聚各界共識。充分發揮大團結大聯合作用,增強政協委員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性和影響力,用好政協平臺載體和話語體系,傳播蓉城愿景、講好成都故事,讓界別群眾在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中實現價值。
精準履職,更好發揮政協協商“專”的特色、“商”的作用
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在廣納群言、廣謀良策、廣聚共識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市政協將加強協商承載能力建設,提升協商精準性、專業性、協同性,“專”出專門協商機構的特色、質量和水平。
一是深化學習領會,提升協商課題精準性。發揚政協善于學習的優良傳統,組織全市政協組織、政協參加單位、政協委員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園城市建設的系列重要論述,系統學習《總體方案》、《行動計劃》,持續深化對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目標任務、路徑抓手和實踐要求的理解把握,為聚焦示范區建設精準有效協商議政打牢思想基礎。
二是發揮智力優勢,提升協商建言專業性。堅持調研于協商之前,把協商建言建立在扎實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更加注重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和專業能力,圍繞協商議題組織委員、學者深度研究,讓專業的人提專業的建議,切實做到致廣大而盡精微、建真言而謀實策,更好發揮政協應用型智庫和參政議政人才庫作用。
三是加強協作聯動,提升協商資源協同性。發揮好政協“直通車”優勢,積極主動爭取全國政協和省政協對成都建設示范區的大力支持。用好成德眉資四市政協聯席會議制度,聚焦重大課題聯合開展專題協商、視察調研、民主監督、聯名提案等履職活動。發揮政協團結各方、聯系廣泛優勢,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助力智慧、知識、技術向此集中,人心、共識、力量向此聚合,助力市委加快把國家戰略意圖轉化為城市發展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