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指出,要以產業建圈強鏈理念變革產業發展方式,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提升現代產業體系區域帶動力和發展競爭力。制造業是立城之本、興市之要,如何面對新形勢、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在建圈強鏈理念指導下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既是任務使命,也是責任擔當。
聚焦優勢鍛造長板?圍繞長板補齊短板
國家賦予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歷史使命,需要成都在常規服務自身、帶動周邊的城市基礎功能上,增加更多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城市特色功能,在產業上,形成高水平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體系的競爭性、特色性支撐。聚焦優勢產業推進建圈強鏈,以長板效應服務國家戰略,彰顯城市特色。
聚焦優勢鍛造長板。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優勢產業領域,發揮、鞏固、提升已有的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和資源優勢,進一步鍛造技術長板、規模長板、體系長板,增強產業競爭力。力爭打造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標志性產業鏈,部分環節形成領跑優勢,爭取贏得參與全球要素配置,把控全球產業分工的主動權。
圍繞長板補齊短板。以產業鏈為核心、以鏈主企業為中心,梳理分析消費電子、汽車整車等重點產品的上下配套、供需關系,開展關鍵環節、重大項目、核心部件的補鏈強鏈延鏈攻堅,推進關鍵產品、關鍵裝備、關鍵工藝的國產化替代,以需求側導向倒逼供給側改革。爭取每年引育補鏈項目300個,重點補齊產業鏈空白薄弱及頭部企業核心供應鏈環節,提升鏈環相扣、集群高效的產業鏈系統能力。
選好鏈主形成引領?圍繞鏈主構建生態
選好鏈主形成引領。成都市經信局會同市投促局、市科技局等市級部門,與區(市)縣、產業聯盟、行業專家一道,專業梳理產業鏈條,前瞻研判產業趨勢,選出具有產業鏈整合力、供應鏈掌控力、創新鏈溢出力的既有鏈主企業和擬引育鏈主企業。目前,共梳理既有鏈主企業38家、擬培育鏈主企業21家、擬招引鏈主企業29家。
圍繞鏈主構建生態。按“一鏈一策”、“一企一案”,推動鏈主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構建協同創新聯合體和穩定配套聯合體,支持更多企業嵌入本地產業生態,提高汽車、消費電子等重點產品本地化配套率,打造以鏈主企業為中心、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提高產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目前,圍繞鏈主企業的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已梳理關鍵配套企業137家。
落實“六個一”機制?系統推進建圈強鏈
科學編制發展規劃。邀請行業頂級專家作為產業首席科學家,邀請賽迪研究院等國家高端智庫參與規劃編制,研判產業趨勢、對接國家戰略、找準發展方向、明確工作重點,以高水平規劃指導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集成電路等產業規劃已完成意見征求,近期將報鏈長審定。軌道交通等產業規劃正征求市級部門及區(市)縣意見。
專業繪制產業圖譜。按照“八個清”的最新要求,牽頭繪制“4圖5表”的產業圖譜體系,包括1個產業鏈總圖譜,1個產業鏈全景圖,1個產業發展路徑圖,1個產業布局圖,1個人才清單,1個產業基金清單,1個重要平臺清單,1個關鍵技術需求清單,1個招商目標企業清單,并將在前期產業圖譜繪制的基礎上動態更新。
精準梳理企業名錄。聚焦產業圖譜的關鍵環節,找出行業前十企業,了解企業戰略規劃、布局動態、投資計劃和影響其投資的核心要素,分析招引可能性,每個環節確定可能引進的3-5家企業,發揮鏈主帶動作用以商招商,鏈接產業基金資本招商,統籌城市資源市場招商,梳理精準的企業目錄,制定精準的招引方案,指導精準招商。1-4月,全市引進先進制造業鏈主和鏈屬企業投資重大項目和高能級項目90個,總投資1809億元。
科學制定專項政策。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針對產業發展特點、成都發展重點、企業訴求焦點,制定專項政策。目前,各專項政策已完成起草,集成電路等專項政策擬上市政府常務會,新型顯示等專項政策已經鏈長審閱上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已報鏈長研究,高端軟件等專項政策正公開征求意見。
培育發展創新平臺。目前,已梳理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8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及其分支機構42個,市級認定的產學研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172個,專業小試中試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41個。同時,積極引導鏈主企業牽頭建設共享型技術平臺,使平臺成為技術攻關的主陣地、公共服務的供給地。
精心策劃品牌會展。將辦好品牌會展作為擴大企業影響力、聚集行業高端資源、促進技術信息交流的重要載體,與國家部委、行業聯盟、國際會展策劃機構進行對接,制定展會計劃。成功舉辦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簽約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9個,累計投資121億元。世界新型顯示大會等正加緊細化會議方案,力爭辦出影響、辦出實效。
持續抓好建圈強鏈?推動制造業更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貫徹《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為引領,落實好“發展彰顯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具體要求,推動建圈強鏈走深走實。
深研產業發展方向。深化產業建圈強鏈理念,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深入研判產業技術動向、市場變化等前沿趨勢,國家振作工業經濟運行、穩增長穩投資等政策趨勢,聚焦優勢鍛長板,提升關鍵核心環節競爭能力,增強行業比較優勢和部分環節絕對優勢。
增強供應鏈穩定性。健全制造業供應鏈服務體系,以供應鏈推動產業鏈重構、價值鏈提升。推進關鍵產品、關鍵裝備、關鍵工藝國產化替代,增強產業鏈韌性。建立成都都市圈企業供需對接平臺,開展“主配”牽手行動,推動供應鏈多元化。建立重點企業、重要產品供應鏈風險監測體系,完善預警處置機制,全力保障供應鏈穩定。
構建產業發展生態。聚焦產業生態建圈,提高產業能級,加速“鏈主企業+公共平臺+中介機構+產投基金+領軍人才”集聚共生,創新技術、信息、能源、服務等要素供給,以生態優勢支撐產業體系能力。
推行智能化生產方式。推廣數字孿生、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實現數字化設計、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綠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建設300個以上聚能協同的“平臺工廠”、高效綠色的“智能工廠”、靈活敏捷的“柔性工廠”、輕量共享的“云端工廠”,支持建設全球“燈塔工廠”。
打響成都智造品牌。圍繞“卡脖子”技術產品、大國重器產品等,以創新驅動打造高端品牌,以質量提升壯大傳統品牌,以市場導向培育新銳品牌,推出200個左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全球美譽度、競爭力強的“成都智造”品牌產品。
推動企業做優做強。大力培育領航企業,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持續壯大中小企業群體,力爭培育千億以上企業3家,百億級企業2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0家,遴選100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高的成都制造知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