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琳 陳柏兆 史思偉 齊禹博
摘? 要:隨著北京冬奧會的如期舉行,一座中國小城張家口映入世界人民眼簾。冰雪運動也成為了2021年最受關注的運動項目之一,在張家口城市飛速發展的同時,也為冰雪運動提供了更多的受眾。正是基于此背景,產生了《冬奧會的舉辦對于張家口經濟發展的分析和影響》
關鍵詞:張家口經濟;申辦冬奧;成功脫貧
近幾年來,張家口市經濟增速下滑明顯,由2010年的同比增長14.1%降至2014年的5.2%,低于河北省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張家口市的經濟在河北省的靠后位置。張家口市的產業比重,第二、第三產業占比長期保持在40%左右,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始終低于工業產值占比。此次2022年冬奧會在北京和張家口聯合舉辦,無疑是張家口市經濟發展的機遇。在2012年國家公布的貧困縣名單中,張家口市有近十個貧困縣,經濟低迷。
自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申冬奧成功以來,張家口市緊抓冬奧機遇,推動經濟社會實現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后奧運時代,張家口將依托北京冬奧會留下的豐厚遺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首都“兩區”和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持續釋放冬奧效應,跑出發展“加速度”。
借助冬奧契機,加快推進特色產業和項目發展的縣區并非個例。致力打造京北度假新熱點的赤城縣銘悅鄉居小鎮,已成為周邊短途休閑游的一個熱門景點,預約不斷;尚義縣紅土梁鎮草莓產業園出產的草莓鮮果,被列為供應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指定產品;蔚縣暖泉古鎮的知名度進一步叫響,游客們從各地匯聚至此,回味記憶深處的年味兒……
此次冬奧會的申辦,張家口市憑借自身優勢與北京市聯合舉辦,為自己的經濟發展開辟了一條道路。張家口借助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和全世界特大型城市的優勢,給它帶來了很大的市場,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北京的優勢也變成了張家口的優勢。張家口市的天氣溫度也是得天獨厚的。國際奧組委對舉辦冬奧會有嚴格的氣候規定,并不是越冷越好,甚至要求舉辦地一月平均低溫是比較高的,國內能滿足的地方不多,廣大我國東北地區因為溫度過低而多次申請都卡在溫度這關,而張家口的溫度尤其是一月份平均氣溫是符合要求的,晝夜溫差也符合要求,這也為張家口市能夠成功申辦冬奧會奠定了基礎。其次張家口比北京偏寒,所以雪期時間長一點。張家口風能資源豐富,也借力建起了華北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為北京冬奧會的各個場館輸送了綠色清潔能源;也使得張家口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冬奧會帶給張家口的,還有冰雪產業的快速發展;張家口全市室內滑雪場已經超過20個,能夠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去;促進了張家口地區的旅游業發展。
在舉辦冬奧會的背景下,張家口市針對本市的地域特色來推出多樣化的旅游項目,例如崇禮冰雪博物館、赤城田園康養旅居扶貧示范區、張北草原天路生態旅游區等,積極發展戶外休閑體育業,并利用報紙、電視、廣播,以及互聯網等媒介宣傳、推廣冬奧會,對賽事的具體內容進行介紹,媒介融合手段使冬奧會覆蓋面更廣。另外,通過智慧旅游建設,給游客帶來深刻印象,并吸引游客再次前來,從而促進餐飲產業、康養產業、交通產業等繁榮發展,培育和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
最值得細說的還是崇禮縣,崇禮縣冰雪運動開展得較好,無論是冰雪的設施條件還是冰雪的質量,都達到了國際水準。在崇禮興建了許多的滑雪場地,面積多達300平方公里。崇禮縣現已建成初中高級雪道82條共69公里,多條高級雪道已經獲得了國際雪聯的賽道認證,曾多次舉辦國際雪聯積分賽事。到2020年,崇禮的星級酒店將達到20多家,日接待能力可達到2萬多人次,年可接待游客400萬人次,具備在冬奧會期間提供服務的能力。運動員也長期在崇禮縣進行訓練。崇禮縣在2012年時被國家認定為貧困縣,而現在依托冰雪運動的發展早已成功“摘帽”。張家口辦冬奧會有利于帶動整個中國的冰雪運動、冰雪經濟、冰雪旅游,津京冀一體化張家口是北京天津通往西北的重要關口。奧運會對于城市的發展影響深遠,做為全球頂級賽事,對于舉辦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組織能力等要求極高;通過冬奧會的舉辦,也側面突出了張家口在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
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帶動冰雪運動在我國的普及和興起,更帶動了以冰雪為優勢發展的張家口市。據統計,2020年張家口全市冰雪旅游游客突破650萬人次。2020-2021年雪季接待游客246.2萬人次,同比增長83%,收入20.2億元,同比增長87%。張家口副市長劉海峰介紹,截至2020-2021雪季末,張家口累計承辦國際、國內冰雪賽事活動300多項,參與冰雪運動人次累計突破500萬。在冰雪體育和旅游業的推動下,當地冰雪資源價值陸續被發現,很多企業紛紛入駐,尋機開發。張家口地區已有超過3萬人直接或簡介參與到冰雪產業和旅游業,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未來隨著疫情結束,以及冰雪運動的普及,張家口冰雪經濟必然會迅猛增長。如果沒有冬奧會的加持,張家口這座河北小城可能仍然名不見經傳。這次冬奧會的舉辦,無疑為張家口帶來了發展與轉型的契機,據測算,北京冬奧會能夠為張家口提供40萬個工作崗位,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多年沉寂的張家口此時迎來了爆發,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冬奧會的舉辦,為張家口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會,只要抓住時機,張家口必然會走上快速發展道路。
冬奧后,國內外資本可能會不斷減弱對張家口冰雪產業的關注度,為應對“后奧運時期”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利用張家口賽后場館的旅游價值,提供有利場地支持,應加快打造多元化高端的旅游產品,充分利用冬奧聲勢影響繼續承接、承辦國內外賽事。進一步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給予旅游企業政策支持,幫助企業徹底擺脫疫情創傷,恢復活力,實現旅游產品的升級。要積極推動旅游多產業鏈的發展,從生產到消費注重維持高品質的理念,利用知名運動員推出國際品牌,滿足各個消費群體的旅游需求。冬奧會舉辦的同時,將對張家口的基礎設施、場館利用、生態環境等各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為了實現張家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以場館為依托不斷拓展產業鏈,加強體育文化產業、體育旅游等無形資產的開發與利用,同時注重當地冰雪產業人才的培養和外來高素質人才的引入,更多依靠社會力量,最終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共同發展,為張家口市民和周邊人民創造真正的福祉。
參考文獻:
[1]孫曉波----冬奧光環下的張家口,究竟是怎樣一座城
[2]謝茂松----冬奧會給中國與世界帶來了什么
[3]張家口新聞網
[4]張家口樓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