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不少人被某短視頻平臺上的一句“假如我有一個空氣炸鍋”流行語洗腦。在短視頻出現的多道使用空氣炸鍋烹飪的美食,不僅制作方便而且用油量少。一些人因此“種草”空氣炸鍋,把它奉為減脂烹調“神器”。
然而,近日網上又傳出用空氣炸鍋做的食物會致癌,原因是會產生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是一種致癌物。
“在烹飪的過程中是否會產生致癌物,主要與食材、烹飪溫度以及烹飪時間有關。”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浩表示,無論用什么鍋做飯,只要讓食物過度受熱,都有產生致癌物的可能。
“空氣炸鍋就像一個帶風扇的簡易烤箱。”王浩介紹道,它通過內置的熱管產生熱空氣,而后用風機將高溫空氣吹向四周,使熱空氣在封閉的空間內循環,從而使食物受熱脫水。
丙烯酰胺是淀粉在高溫、低含水量條件下產生的,一般來說,當溫度超過120攝氏度時,就會產生少量丙烯酰胺,當溫度在160到180攝氏度時,其產出量達到高峰。而這個溫度正是烤制食物和油炸食物的合適溫度。此外,含淀粉越多的食材,在高溫下產生的丙烯酰胺也越多。
“不過,大家也不必過分擔心。”王浩說,首先,丙烯酰胺屬于2A類致癌物,它對動物的致癌性有充分證據,其能否導致人體患癌,尚缺乏足夠的實驗性證據。其次,以油炸、燒烤方式烹調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材時,若溫度超過120攝氏度,就有可能產生丙烯酰胺,而且烹調時間越長、食材含水量越少,產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多。而且從量上來對比,空氣炸鍋的加熱效率更高,食物保持在高溫下的時間更短,甚至其產生的丙烯酰胺可能少于其他高溫烹飪方式。
“我們不能拋開劑量來談毒性。”王浩表示,對普通人來說,在日常飲食中不會短時間內大量攝入丙烯酰胺。只要正常食用,根本達不到危險攝入水平。不過,他建議大家在使用空氣炸鍋烹飪含淀粉的食材時,最好提前做一下預處理,比如在炸薯條前,用清水沖洗掉土豆表面的淀粉。同時合理把握烹飪時間,別在高溫下烹飪過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