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中物理課堂而言,時常出現學生跟不上老師授課進度、難以理解課堂內容的情況。在導學案制度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進度,以學生的討論代替教師的講解。導學案在課堂上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有利于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要充分利用導學案教學的優點,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預習階段是中學物理課導學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須制訂及設計科學的課程前訓練計劃,以恰當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所設問題的情景,使其身臨其境,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問題的思考與解決中,促進學生的學習。學生通過教師提前創設的學習環境與氛圍,盡快融入到課堂之中,通過導學階段對于問題的理解與把握,可以很快發掘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同時也能夠訓練自身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課程的預習環節。關于課堂的預習與導學環節,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通過導學環節設立的相關問題或者示例,進行問題的引導與解釋,使學生極大程度地開發自己的思維活力,實現自主學習。
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以科學的方式對知識進行預先的了解,同時積極傾聽學生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且對于問題進行分類匯總,在教師教學環節進行問題的解答,提高課前預習導學與課堂講解環節的效率。以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內容為例,筆者在設計導學案時,采取將實驗與知識講解同時進行的模式,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記錄與分析,逐漸發現問題出現的原因與解決問題的關鍵,頗有“撥開云霧見青天”之感,這樣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使其提高物理學習的興趣,并且對于后續難以理解的物理知識也沒有抗拒與厭煩心理,學生發自內心的接受物理學習與知識,不僅有助于教師課堂的教學工作,對于學生今后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更加深層次知識的了解與把握有重大的幫助作用。
雖然教師講課的進度受到影響,但是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時間對需要深入理解的內容進行討論與研究,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將沒有完全吸收的知識全部理解吸收,同時團隊協作共同討論研究問題的方式也可以促進學生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以力的相互作用這一節內容為例,部分學生會將課堂所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相聯系,例如“為什么甲打了乙,甲卻疼”來質疑這門課的內容。為解決學生這樣的疑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驗證自己所學的理論,如通過使用測力計等工具進行力大小的測量與記錄,學生分別結成小組進行實驗測試,增強對于相關定理的理解。
課堂導學模式與導學案設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從而有計劃、針對性地學習相關內容,同時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自己的思路,收獲意想不到的知識與心得。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進行知識的講解與傳授,更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情況,并及時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思考與小組討論,通過自我的思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所學習的知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該適當指導學生,以確保有針對性的學生研究。例如,在進行庫倫定律小節教學時,許多學生難以完全理解較為抽象的物理概念與原理。因此,教師應將庫侖定律與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幫助學生從熟悉的角度進行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解開生活中的疑惑,也能幫助其培養細心觀察生活、善于思考、善于自我學習的能力。事實上,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這樣的方法更加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與自我思考的習慣,不僅利于課堂的教學工作,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民族中學 孟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