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珍 李嫣 周秋慧
摘? 要:本文以水稻文研究對象,發現加速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應用具有提高水稻品質與產量、增加水稻產業等方面的作用,進而提出應采取精選品種、精選水稻品種、種子處理、集中育秧、改良土壤土質、病蟲害綜合防控等方面的措施,制定水稻綠色高產栽培的科學方案,為高品質水稻的有效供給奠定基礎。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主要技術
1 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簡介
1.1 精選水稻品種
作為水稻的芯片,種子含有水稻生長全部的遺傳特性,是決定水稻的抗病蟲能力、抗倒伏能力以及品質和產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應從多方面著手做好水稻種子的篩選工作:(1)依據水稻種植地的生態環境(光照強度、日照時長、風力與風向、晝夜溫差、有效積溫等),選擇環境適應能力強、抗倒伏能力強、分蘗數量多、品質優良、產量達標的水稻品種進行定植。(2)篩選優質種子,要到當地農村農業局推薦的正規種子站,購買種皮完整、籽粒飽滿、千粒重達標的水稻種子。
1.2 種子處理技術
在水稻種子播種以前,采取合理技術進行預處理是提高水稻出苗率、保證水稻出苗整齊度、降低病蟲害侵染,從而全面提高水稻品質與產量的關鍵。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技術:(1)曬種技術,主要是選擇晴朗、高溫的天氣,對水稻種子進行連續2天—3天左右翻曬催芽,從而有效打破水稻種子休眠,提高發芽率;(2)拌種技術,為有效降低引起水稻惡苗病的串珠鐮孢菌的擴散,可以選用30%噻蟲嗪·丙環唑懸浮種衣劑按照400g—450g/100kg種子的濃度進行拌種或者25%福美雙·百菌清·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按照3000g—5000g/100kg種子的濃度進行拌種[2]。
1.3 集中育秧
及時引入現代化技術進行科學育秧,可以有效提高水稻苗出苗的整齊度,保障苗期的茁壯生長。(1)育苗棚的位置以及面積要合理,推薦選擇地勢平坦、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段進行小型育苗拱棚的搭建,從而有效避免低溫、高濕造成的爛苗、爛根現象。(2)合理規化栽培密度,直播育苗一般推薦畝播種量為1.80kg—2.10kg,播種機播種,畝播種量一般推薦1.60kg—1.75kg。(3)應購置特定的育苗基質或者進行底肥的合理搭配,滿足水稻發芽、出土以及苗期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4)溫濕度控制,水稻苗適宜生長的溫度一般在23℃—29℃之間,如果高于31℃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通風降溫;(5)科學煉苗,水稻苗生長至兩葉一心時,逐漸開始在兩邊小規模通風煉苗,如遇冰雹、霜凍、大雨等惡劣天氣,應及時閉棚保護;(6)依據水稻的品種,選擇3葉—4葉期進行水稻幼苗的移栽。
1.4 土壤土質的優化升級
土壤具有促進水稻根系發育、提供水稻所需營養物質、增加莖稈粗度等方面的作用,是影響水稻抗倒伏能力以及水稻品質與產量的重要因素。在水稻種植以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土壤土質的改良:(1)對栽培地農作物殘差、雜草進行清理,并進行整地作業,為保證水稻的茁壯生長,要確保土壤軟硬適中、平整度在3cm以內,深度在33cm—36cm之間;(2)借助土壤檢測儀進行土壤中可利用有效成分含量、酸堿度、基本結構組成、溫濕度、PH值的精準監測,并依據所栽培的水稻品種,進行腐熟農家肥(畜牧糞便、豆粕等)、有益微生物菌肥(枯草芽孢桿菌、蠟質芽孢桿菌)、腐殖酸、有機質以及大量元素肥料(N、P、K)的科學補充,對土壤土質進行優化升級,創造利于水稻根系深扎、植株健壯生長的基礎環境[3]。
1.5科學移栽
為保證水稻移栽后的茁壯生長,縮短緩苗時間,提升水稻的品質與產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做好水稻幼苗的移栽:(1)土壤沉實3天—4天左右(水深3cm左右,泥漿厚度在5cm—6cm之間),進行水稻苗的移栽;(2)栽培密度要合理,如果栽培過密,不僅容易增加水稻田的隱秘性,從而造成通風不良,濕度增大,為有害生物的發生與擴散創造良好的環境,而且容易導致水稻的莖稈較細,倒伏的幾率增大;而如果水稻栽培密度過疏,則容易造成土地、水資源以及陽光資源的浪費,導致單位面積產量降低,因此應以“最高畝產量”為基本原則,依據水稻品種和嘉興市的氣候特征,選擇合適的栽培密度,一般情況下嘉興市推薦稀播稀植,水稻的畝種植密度控制在1萬蔸以內。
1.6 精準施肥
在河里的時間段,對水稻進行科學施肥,從而滿足各生長階段對于營養物質的需求,是提升水稻的品質和產量的關鍵因素。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在水稻返青期、分蘗期,施用以氮肥為主的均衡型肥料,一般按照10kg/667m2的用量進行施用,為避免水稻徒長,出現貪青晚熟現象,每畝用氮總量不超過14kg;(2)為提高穗數,提高水稻產量,在水稻抽穗前一周左右,及時補充以鉀肥為主的復合型輔料。
1.7 病蟲害的綠色防控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指采用生物、農業、化學等方面的技術,將水稻生態系統內有害生物的技術控制的經濟閾值以內(該類病蟲害對于水稻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低于防治成本)。
2 結語
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糧食作物,對于穩定農業經濟、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地的農業部門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速水稻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為高品質水稻的有效供給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汲紅英 .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J]. 農民致富之 友 ,2019(12):20.
[2] 王吉云 . 淺析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病蟲害防治 [J]. 南方農 業 ,2018,12(17):44-45.
[3] 徐傳 . 水稻栽培技術與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的對策探究 [J]. 湖北農 機化 ,2020(1):55.
作者簡介:吳偉珍(1988.5-),女,漢族,慶元人,學歷:本科,職稱: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探討
李嫣(1984.4-)女,漢族,慶元人,學歷:本科,職稱: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探討
周秋慧(1984.11-)女,漢族,慶元人,學歷:本科,職稱: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