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桂芳
摘? 要:糧食的種植與生產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種植情況與人們的生活戚戚相關。因此,我們不得不重視起小麥的種植技術,使其保證我國人民群眾的糧食需求。
關鍵詞:小麥;種植;管理技術
金川縣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大渡河上游。縣境東鄰小金縣,西靠壤塘縣,南與甘孜州丹巴縣接壤,北同馬爾康縣毗連。全縣幅員面積5550.3平方公里,距省會成都市487公里,距州府馬爾康92公里。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小麥的種植面積也有所增加,金川縣小麥種植面積是阿壩州最大和單產最高的糧食作物。全年小麥播種面積為1.2萬畝。全年總產量為2200噸,在小麥的生產過程中,科學種植,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顯得尤為重要。該文針對小麥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闡述。
1、 播前管理
首先選擇適合當地種植條件、抗逆性強、抗病蟲害、高產、優質的小麥品種。金川縣近幾年主要推廣的小麥品種有川麥42、川輻5號、川麥38等;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主要預防黑穗病和地下害蟲。其次是土壤處理。播種前宜將除草劑施于地表;采用機械耕地、耙地,保證土地平整,上虛下實,結構良好;除此之外還要保證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施有機肥30~60 噸/公頃,氮、磷、鉀肥占總肥量的60%。前茬作物收獲前7~15 天及時灌水增墑,提高出苗率。
2、 播種管理
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耕作制度,在最適播期進行播種;種植方式可采用寬窄行,即寬行17 cm、窄行8 cm;膜側種植寬帶60 cm為一壟,壟寬36 cm,壟間距24 cm。播量一般在330~375 kg/hm2,晚播品種要適當增加播種量。為提高出苗率,播種時要保證深度一致,下種均勻。
3、 田間管理
3.1 冬水
越冬前大水灌溉至自然落下,漏水嚴重可適當補灌。切忌冰層蓋苗。
3.2 越冬防護
在越冬期防止牲畜啃吃、侵害幼苗。
3.3 鎮壓保墑
一般12月下旬土壤封凍后及時打碾,彌合裂縫,保溫防凍。次年2月上旬返青前后進行1~2次打碾提墑,促進返青。
3.4 追肥
根據小麥需肥規律分階段多次進行,播種后追肥;長勢較弱的越冬群體需要冬季追肥;返青期群體偏小的麥苗需要春季追肥;拔節前結合灌水追施尿素;孕穗期需追肥,可采用葉面施肥。
3.5 合理排灌
分階段多次進行。未進行壓冬水的小麥,需及時澆返青水;未進行返青水的小麥,拔節期需及時澆水,4月上中旬及小麥孕穗期早灌頭水,適時管好抽穗水、麥黃水。忌大水漫灌,以免出現倒伏或貪青晚熟的現象而導致減產。
3.6 防治病蟲害
小麥常見病害主要有小麥白粉病、條銹病、赤霉病、黑穗病、紋枯病等;常見蟲害有蚜蟲、麥紅蜘蛛、吸漿蟲、黏蟲等。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原則,抑制小麥病蟲草害。盡可能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化學農藥,禁止施用高劇毒、高殘留的農藥。
3.6.1 農業防治。即根據農業生態系統中昆蟲、作物和環境的相互關系,采用合理耕作栽培管理技術使生態系統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而不利于害蟲發生發展,或者直接抑制害蟲的種群數量。簡而言之,即利用農業生產過程中各種管理、栽培措施等防治害蟲的方法。例如,適時播種,有效減輕小麥銹病和紋枯病的發生;適時進行中耕除草,減少自生麥苗;秋播前,減少越夏菌源,減輕小麥銹病和白粉病的發生;合理施肥與灌溉提高抗逆能力等。
3.6.2 物理防治。即不用化學農藥直接殺害或預防病蟲害的發生。物理防治手段包括:根據害蟲的生活習性人為捕捉或者設置障礙防止害蟲蔓延;結合害蟲的一些特性如趨黃性、趨味性、趨光性等,對害蟲進行誘殺。
3.6.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對人無害,無污染,不形成抗性。主要方法是以蟲治蟲,小麥病蟲害種類很多,同時病蟲害的天敵種類也繁多。應對病蟲害,向麥田引進天敵,保護和利用天敵,維持生物物種平衡,達到加強防治小麥蟲害,并保證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目的。
3.6.4 化學防治。盡可能避免使用高劇毒、高殘留的農藥;盡量使用生態化學制劑,如50%辛硫磷乳油拌種,可防治蠐螬、金針蟲。抽穗前,或小麥銹病病發率達5%時,或小麥白粉病病發率達10%時,用2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0 g/hm2對水稀釋后噴霧。小麥蚜蟲發生時,用40% J樂果乳油1 500g/hm2對水稀釋后噴霧。使用生態化學制劑,污染少,對小麥生長無太多影響,是病蟲害防治手段的必然趨勢。
4、后期管理
抽穗到成熟稱為生育后期,包括抽穗、開花、授粉、籽粒形成與灌漿等,是形成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嚴重發生時期,要根據后期的生育特點,進行科學管理。小麥成熟末期進行收獲。
參考文獻:
[1]馬傳湯.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技術及其推廣措施[J].農家參謀,2022(03):28-30.
[2]杜正林.優質強筋小麥高效經濟種植管理技術[J].農家參謀,2021(03):29-30.
[3]馬依熱木·麥麥提力.淺談綠色小麥種植田間管理及技術推廣研究[J].農家參謀,2020(04):72.
[4]沈文鋒.小麥種植及管理技術初探[J].農家參謀,2019(16):99.
[5]許良英.小麥種植田間管理技術推廣[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7):167.
[6]溫戰軍.小麥種植與管理技術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38(20):85.
[7]杜冬梅,郝志國.種植小麥及管理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6(21):109.
[8]王晉.種植小麥及管理技術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2):287.
[9]于海軍.小麥種植與管理技術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35(15):125- 12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