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摘? 要:目的? 分析塞來昔布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快速康復的療效。方法? :選擇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習水縣第二人民醫院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84例重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表法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2例。所有患者均實施芬太尼及曲馬多基礎止痛干預,其中研究組給予塞來昔布止痛、對照組不給予塞來昔布止痛。治療6個月后,比較兩組手術后的曲馬多使用情況、疼痛情況、關節活動情況、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術后1周內,研究組曲馬多使用概率、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術后靜息疼痛評分、活動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而關節被動活動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白細胞介素-6(IL-6)與腫瘤細胞因子-α(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實施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術前與術后服用塞來昔布,能夠發揮超前鎮痛效果,術后的止痛作用也顯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加快患者康復速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塞來昔布;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關節功能;快速康復;鎮痛
中圖分類號:R6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3-0-04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KA)主要用于治療重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但是在手術完成后,患者機體往往需要承受較大疼痛,這不僅給患者生理與心理帶來嚴重應激反應,同時還可能影響手術療效,增加如嘔吐、血壓異常等相關并發癥發生概率[1]。目前國內的TKA手術數量顯著增加,對圍術期內的鎮痛要求也越高,大多數患者在門診就診之時就十分的擔心手術創傷帶來的疼痛感,在客觀上要求臨床能夠為其提供一個有效、安全的鎮痛方案。目前臨床上的鎮痛方式一般可分為口服、靜脈注射、肌內注射、椎管內注射等,但是哪一種鎮痛方式是最有效、安全、經濟的,還是目前臨床需要深入探究的一個問題。臨床實踐可知,手術創傷將有可能誘發人體合成大量的前列腺素,其對外周傷害性感受器極為敏感,而非甾體抗炎藥(NSAID)能夠有效抑制人體周圍神經與脊髓的前列腺素合成,通過這種方式降低手術后患者的痛覺敏感[2]。塞來昔布屬于一種選擇性環氧合酶-2抑制劑,這種藥物具備顯著的術后急性疼痛鎮痛效果,單日用量在1 200 mg之內不會對人體的血小板機能、凝血功能等造成任何影響[3]。本研究主要分析塞來昔布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快速康復的療效,并對2020年1月~2020年12月習水縣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重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展開對比,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習水縣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重癥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開展研究分析工作,以隨機數表法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2例。研究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齡38~78歲,平均年齡(54.36±2.16)歲;患病類型: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患者分別為16例、15例、11例;手術側別:單側、雙側分別為24例、18例;病程6個月~4年,平均病程(2.51±0.46)年。對照組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21例;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54.43±2.22)歲;患病類型: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患者分別為18例、14例、10例;手術側別:單側、雙側分別為25例、17例;病程7個月~5年,平均病程(2.46±0.5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本人、家屬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獲得習水縣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與《骨性關節炎》[4]中的診斷標準相符合;②第一次進行關節置換;③都存在膝關節疼痛、晨僵等表現;④手術之前視覺模擬評分方法(VAS)超過6分;⑤沒有嗎啡等鎮痛藥、磺胺等消炎藥的使用禁忌證與過敏史;⑥最近3個月沒都沒有使用過任何藥物治療。
排除標準:①均存在嚴重臟器疾病者;②存在惡性腫瘤者;③存在精神障礙者、語言溝通障礙者;④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⑤類風濕性關節炎者、消化性潰瘍者;⑥腎功能不全末期者、既往存在腦血管意外病者;⑦新近發生心肌梗死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以相同方法開展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進入到手術室后,對其建立靜脈通路,手術期間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在出現異常時及時予以干預。兩組止痛方法方法如下:
對照組不給予塞來昔布或者其他的非甾體抗炎藥。所有患者在手術后2 d都采取鎮痛泵止痛,選擇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生產企業: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508)0.1 mg,同時采取注射用鹽酸曲馬多(生產企業: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470)鎮痛,肌內注射(不限制次數),如果患者的視覺模擬評分(VAS)>5則增加使用次數。
研究組患者在手術前1 d口服塞來昔布(生產企業: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383,規格:0.2 g×30粒)200 mg/次,2次/d,手術后渡過禁食期開始繼續口服塞來昔布,首次藥物劑量是400 mg,之后改為200 mg/次,連續用藥7 d。術前1 d即開始使用塞來昔布,能夠促使患者機體達到穩態血藥濃度,以便患者術后禁食期的疼痛閾值提高,使患者獲得更穩態的血藥濃度。
1.4? 觀察指標
①疼痛情況: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來檢測,在同一紙條上劃分11個數字(0~10),0代表沒有痛感,10代表有劇烈痛感,分別在術后1 d、3 d、7 d評定患者的患膝靜息疼痛感以及活動疼痛感。
②關節活動度情況:采取量角器測量患者的患膝活動范圍(ROM),測量時患者仰臥在床上,辨別患者的骨性標志(包括股骨大轉子、外側股骨髁及外踝),準確放置量角器測量ROM。注意所有患者的患膝在術前術后的活動度都由同一位參與研究的工作的護士完成。所有患者均使用肢體智能運動訓練治療機(CPM機)開展鍛煉,2次/d。
③比較兩組的曲馬多使用情況、不良反應情況:術后1周內,曲馬多使用率=使用曲馬多的患者例數/總例數×100%;不良反應包括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率=(嘔吐+惡心)例數/總例數×100%。
④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兩組術前與術后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采集患者的外周靜脈血10 mL,離心獲取血清,之后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患者的白細胞介素-6(IL-6)與腫瘤細胞因子-α(TNF-α)。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膝關節術后不同時間段的疼痛VAS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1 d、3 d、7 d的患膝靜息VAS評分、活動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3 d、7 d、14 d關節被動活動度比較
研究組在手術后的3 d、7 d、14 d的關節被動活動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曲馬多使用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術后的1周內,研究組患者的曲馬多使用率23.81%低于對照組80.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7.14%低于對照組26.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使用塞來昔布止痛,研究組術后的IL-6與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目前TKA在臨床中主要應用在嚴重膝關節疾病患者的醫治工作中,但在完成手術后,很多患者容易出現疼痛表現,進而對其早期功能鍛煉造成影響,使關節功能恢復時間增加,預后效果不佳。近年來,在TKA圍術期內實施多模式鎮痛與超前鎮痛已經成為臨床發展趨勢,其中多模式鎮痛主要是結合多種具備不同作用機制的鎮痛方式或者鎮痛藥物來發揮協同鎮痛作用,減少使用單鎮痛方式或者鎮痛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減少單一鎮痛藥物的使用劑量[5-7]。超前鎮痛主要是在對人體開展傷害性刺激性操作之前,通過一定措施來防范人體神經中樞發生敏感化,以此有效消除或者減弱傷害性刺激操作對機體造成的刺激、降低機體疼痛感[8-10]。
NSAID可以降低人體免疫應答,使人體外周神經系統的敏感性得到降低,同時對中樞前列腺素合成進行有效抑制,降低突觸前與突觸后神經遞質,脊髓與終極神經末端等釋放過多的中間神經元,以此獲得超前鎮痛效果[11-12]。此外,NSAID還對環氧化酶(COX)進行有效抑制,從而避免花生四烯酸合成過多的前列腺素,以此獲得顯著的鎮痛效果。塞來昔布屬于一種選擇性的NSAID,鎮痛作用顯著[13-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疼痛評分方面,研究組術后不同階段的靜息VAS評分、活動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證實了塞來昔布所具有的超前鎮痛作用顯著。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組患者在術后第3天便已經開始進行持續的被動活動膝關節鍛煉,而此后患者的VAS評分更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顯示塞來昔布相較于阿片類鎮痛藥物,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術后運動痛,這樣能夠幫助患者更早的開展早期運動,促進關節功能盡快康復。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的1周內,研究組曲馬多使用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塞來昔布能夠顯著降低阿片類藥物的用量。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證實了在多模式鎮痛中實施塞來昔布止痛,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胃腸道不良反應。促進炎癥介質的合成與釋放是導致骨性關節炎患者出現疼痛感受的一個重要機制,如果患者存在持續的疼痛,又會導致炎癥反應進一步增強,同時會增加炎癥介質的合成與釋放量[16-17]。在人體中,IL-6和TNF-α都是重要的炎癥介質,其中IL-6是人體中的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不但可以直接介導炎癥反應,損害組織,且具備致痛因子的功能;TNF-α則是炎癥反應中最早發生變化的一種炎癥因子,不但能夠對組織的炎癥性損傷進行直接介導,而且可以在局部招募炎性細胞,放大炎癥反應效果[18-19]。而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的的IL-6與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塞來昔布能夠有效減輕患者機體關節的炎癥反應,以此緩解機體疼痛感,止痛效果更佳。
綜上,在實施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術前與術后服用塞來昔布,能夠發揮超前鎮痛效果,術后的止痛作用也顯著,能減少阿片類鎮痛藥使用劑量,加快患者康復速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郭鵬,段廣斌,董勇勇,等.老年僵硬膝患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20,29(10):774-776
[2]陳飄飄,謝文鵬,呂文學,等.經皮穴位電刺激改善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9,14(6):1586-1589.
[3]王彩云.針對性護理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關節腫脹的影響分析[J].臨床研究,2020,28(10):176-178.
[4]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J].中華骨科雜志,2007,27(10):793-796.
[5]蔡楠楠,王沐,朱法政,等.超前鎮痛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應用研究[J].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2020,3(1):28-31.
[6]易志勇,韓清民,魏合偉,等.六味地黃丸聯合塞來昔布對改善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效果研究[J].吉林中醫藥,2020,40(7):927-929.
[7]吳維強.多模式鎮痛在膝關節置換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青海醫藥雜志,2019,49(7):4-6.
[8]張晨,宋國瑞,劉子歌,等.不同壓力氣壓止血帶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療效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2020,42(4):318-321.
[9]安帥,蘭飛,李征,等.疼痛管理對膝關節單髁置換術后疼痛程度及早期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9,12(5):346-350.
[10]裴海波,張富軍,張浩,等.塞來昔布聯合帕瑞昔布鈉在全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的效果[J].西北藥學雜志,2021,36(4):642-646.
[11]柯巖,劉強,王鍇,等.塞來昔布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恢復的影響[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20,28(11):923-928.
[12]楊曼,劉強,王偉偉.腕踝針結合活血通絡方外敷治療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9,40(4):531-533.
[13]陳玉彬.塞來昔布在髖膝關節置換手術后多模式鎮痛中的臨床價值評價[J].北方藥學,2019,16(11):50-51.
[14]湯玲珺,錢元霞,錢禎.塞來昔布超前鎮痛對人工全髖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療效的系統評價[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9, 19(9):1118-1122.
[15]張泳照,王俊生,趙東風,等.塞來昔布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血壓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34):115-117.
[16]楊寧,胡聯英,賈其余.普瑞巴林聯合塞來昔布預防性鎮痛在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1,36(6): 610-612.
[17]陳飛,劉齊海,李錦云.多模式鎮痛在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福建醫藥雜志,2021,43(2):39-42.
[18]嚴素敏,馮宗權,廖榮宗,等.多模式鎮痛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4):15-18.
[19]夏道林,席前彬,周成林,等.右美托咪定聯合帕瑞昔布鈉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多模式鎮痛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20,43(4):32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