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彥 葉潔
摘? 要:在新時期的中式藝術教育中,各地域少數民族藝術都展現出獨特的一面,百花齊放,少數民族文化在新中式的藝術教育體系中占重要地位。但隨著現代化的城市發展,人們的生存、生活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對于少數民族而言,它所面臨的變革主要是民族文化流失。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藝術教育不能脫離其獨特文化背景,應轉變教育觀念,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黔南地區服飾文化特色水族馬尾繡為例,探討少數民族文化如何在新時期高校藝術教育體系中煥發生機,為新中式藝術教育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發展途徑。
關鍵詞:新中式設計教育;水族馬尾繡;傳承與發展
一、黔南地區水族馬尾繡
馬尾繡作為黔南地區水族服飾特色,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特殊刺繡手法,同時也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針尖上的活化石”的美譽。將馬尾為原料來刺繡。馬尾繡的繡法極獨特,因其工藝精巧且具有立體效果,富有強烈的藝術感而聞名遐邇。水族傳統馬尾繡主要在它的藝術載體、制作工藝、紋樣這三個方面體現其特殊審美與價值。
二、馬尾繡的中式設計特色
水族馬尾繡藝術特色之制作工藝
馬尾繡制作工藝分為六步:取材、固定、填樣、鑲邊、釘銅片、組裝。
根據馬尾的長短粗細,挑選出適合的馬尾辮絲作為芯,對應不同的需求,選取不同的馬尾線。將馬尾線按照紋樣在面料上盤繞,從而形成紋樣的框架。填樣時,水族的女子會按照個人的喜好,用彩色的絲線填補圖案中空余的部分。而鑲邊主要是為了填補線跡之間的空白部分,一般采用金色的絲線,使馬尾繡更加精致華麗。銅具在水族人命心中有驅魔的作用,背帶的馬尾繡上也運用了銅片,一件背帶必須要有銅片才能算作是水族馬尾繡背帶。待所有繡片完成后,按照排列順序裝訂即可完成。
水族馬尾繡設計特色之色彩
馬尾繡風格大多大氣華貴,主要決定于馬尾繡的用色。傳統水族服飾中的馬尾繡,色彩大多清麗華貴,以藍色、綠色,這種冷色調為主,給人以沉穩、莊重大氣、睿智之感。水族男服主要為藍色或藏藍色土布制作而成,女服主要為藍、綠色長衫搭配靛長褲。相對其他民族,水族人民用色含蓄而內斂,長期使用藍綠紫冷調。故在服飾中需要運用到類似紅黃等鮮亮的色彩時,需要相對的降低鮮亮色彩的明度和純度,服飾中鮮亮色彩以中明度中純度為主,拉近色彩層次,與整體馬尾繡的大氣清麗之風適配,以達到舒適和諧的視覺效果。
三、馬尾繡的藝術傳承載體
水族馬尾繡的應用主要分為生活用品和藝術工藝品兩大類。生活用品類包括圍腰、荷包、繡花鞋、背帶等等;藝術工藝品類則主要是各種裝裱精致的馬尾繡繡品。最為典型的馬尾繡藝術品就是背孩帶,需經 52 道手工工序方可完成。背孩帶包括上部、上部兩側、下部三部分。上部以主題圖案為主,通過20多個馬尾繡片組合而成,彩緞作底,以大紅、墨綠絲線繡出幾何形狀為框。上部兩側為背帶手,下部為背帶尾,分布的馬尾繡紋樣與上部主體紋樣契合。展開背孩帶,實則是一塊“T”形布,上附馬尾繡紋樣。上部有兩側帶子,中間主體用于包裹嬰孩。而馬尾繡在普通服裝上的應用是根據不同的服裝類型在不同的部位進行美化,以男服為例,清代嘉慶年間實行的“改土歸流”和“男變女不變,生變死不變”同化政策之后,水族男子服飾與其他民族差異漸小,如今水族男子最為流行的樣式就是在胸前繡龍鳳紋樣,在平時走親訪友和重大節日賽事是都會穿著。
四、馬尾繡在新中式設計教育中的藝術傳承
我國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需要更深入的與民族藝術、地方藝術等進行融合融合。我國各民族擁有各不相同的文化藝術形式,每個民族都擁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魅力,少數民族想要以各自不同的面貌面向未來的世界,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高等院校需要更多的給到少數民族文化的關注,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傳承民族文化,并輔以創造性給少數民族文化帶來新的機遇。
推進地方高等院校與黔南地區水族民族文化產業合作,有效對新中式藝術設計課程進行改革,加強實踐教育。地方藝術院校要加強地方特色文化傳承人與學校的合作,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以達到高等藝術教育的轉型發展的目的,鼓勵學生真正的走到少數民族同胞之中,切身體會少數民族文化。努力培養高素質藝術人才,培養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助力地方文化產業發展。
以馬尾繡藝術教育為例,它能被清晰的感知到,從而引起人們對藝術的共鳴并衍生出各不相同的思考。繼承藝術和認知世界大多都以藝術教育為載體,關鍵還是在人文的素養的培育,這也是藝術教育的真正目的。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更為突出。通常少數民族服飾文化都是通過人的認知系統來潛移默化地實現其特殊的社會功能。它不僅是單一的藝術形式,更是通過參與生產生活而實現其社會價值,在歷史傳承中起這連結民眾的物質與精神的作用。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為解決傳統文化面對現代文名的沖擊的問題,在當代藝術教育中更多的關注到少數民族文化,幫助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與現代的社會生活更緊密的結合。
五、結語
黔南地區水族馬尾繡以刺繡的“活化石”,它以大氣清麗的風格,獨特、睿智的顏色和自然、個性圖案而著稱,并且集中體現其藝術特色與民族特色。但當今社會高速發展,在此背景下,傳統民族文化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和挑戰。提高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中對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關注度和研究深入程度的,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傳統民族文化,以達到使幫助地域傳統文化更好的與現代社會接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曾麗,劉興邦.當代審美語境下的周佳彥-科學與財富內有基金項目水族馬尾繡藝術特色[J].藝術評論,2016(11):144-146.
[2]王衛靜.貴州水族馬尾繡藝術特征及應用探析[J].服飾導刊,2019,8(5):59-63.
[3]丁元.少數民族服飾中的審美元素在現代美術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以貴州地區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5(11):177.
基金項目:該論文系2021-2022年度嘉興學院SRT A1項目成果,項目編號:CD8517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