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加布
摘? 要:青稞是我國西藏自治區的重要農作物之一,在西藏地區有非常大的種植面積,同時種植的人數也非常多。西藏地區位于高原環境,因此與我國其他省份的種植方法和技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本文針對西藏地區的青稞種子種植管理技術和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加以闡述。
關鍵詞:西藏青稞種子;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研究
引言
青稞是禾本科草本植物,我國西北、西南各省份的種植面積都非常大。青稞適宜生長在高原環境中,青稞種子喜愛較為涼爽的環境,具有自身耐寒性強、生長期短,高產早熟等特點,青稞是中國西藏地區居民的主要糧食、燃料和牲畜飼料,而且也是啤酒、醫藥和保健品生產的原料,為西藏地區的種植人員帶來非常高的經濟效益。
一、西藏青稞種子的田間管理
(一)選擇合適的青稞種子
選擇質量好的優質種子是進行種植的第一步工作,若種植青稞種子的品質不佳就會影響到產量和質量,因此在種植前要結合種植地區的環境、土壤條件、天氣等相關因素選擇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種類。西藏地區面積非常大,但由于位于高原因此通常都比較寒冷、降水量比較少,目前我區市場上常見的青稞種子品種有喜馬拉22、藏青2000等,都是品質非常高的青稞品種,這幾種優質青稞種子都是屬于春季晚熟品種,單株的穗粒數量多、重量大,非常適合在高原地區種植。種植人員在選擇種植的種子時要盡量選擇飽滿、體積大的種子進行種植,一般干癟的種子產量都比較低。種植人員可以和規模比較大的種子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以此來確保青稞種子的整體質量。
(二)種子播種技術
選擇完青稞種子后需要進行相應的精選包衣處理后,可以進行播種工作。西藏地區由于位于高原,因此生長環境相對較為惡劣,青稞種子的生活情況往往比較差,因此種植人員需要嚴格把控種植前的準備工作和播種工作。通常青稞種子的播種時間在3月份到5月份之間,最適宜的種植溫度是10攝氏度左右,在最適合的溫度環境中種植能夠有效提高青稞種子的成活率和高產率。種植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把控好青稞種子的種植密度和播種深度,通常青稞種子的種植密度在每平方米500株到510株左右即可,而當種植環境的土壤相對比較貧瘠時,種植密度需要適當減少,保持在每平方米400株左右即可。播種深度也需要嚴格把控,通常青稞種子的播種深度控制在10cm左右時,青稞種子的生長情況最好[1]。
(三)施肥技術
肥料是青稞種子生長的主要營養來源,種植人員要控制好施肥的頻率、周期和施肥量。肥料能夠補充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所需的各類微量元素,但由于種植青稞種子的品種、土壤環境都不同,因此種植人員在施肥時要結合青稞種子的生長情況和環境進行分析,目前我國種植青稞種子的種植人員常用的肥料是有機肥搭配鉀肥、氮肥和磷肥,能有效補充青稞種子生長中所需的營養物質,促進青稞種子生長。施肥的數量也要和種植地區的土壤環境相結合,若種植土壤的肥力較強,施加的肥料數量盡可能減少,保持在每畝施尿素8-10公斤、施磷肥7.5-9公斤、施鉀肥3-5公斤作底肥或青稞專用混合肥每畝施20-25公斤,的比例需要精確把控。在青稞種子生長一段時間后,種植人員還需要根據青稞種子的實際生長情況進行追肥,追肥的主要肥料是尿素,盡量減少追肥的數量,如果青稞種子的生長情況非常良好則不需要進行追肥。若青稞種子的長勢較差,則需要施加少量的尿素,施加的用量控制在每畝6-7.5公斤左右即可[2]。
二、西藏青稞種子的病蟲草害防治技術
(一)青稞黑穗病及防治技術
青稞黑穗病的產生原因是由于青稞種子自身質量不佳,在播種生長前內部已經存在真菌感染現象,在青稞種子的幼苗期會影響幼苗的正常生長,導致青稞幼苗出現難以正常抽穗的現象。青稞黑穗病的主要病癥是青稞幼苗的表面出現黑色的粉末,一般青稞黑穗病主要出現在青稞幼苗的抽穗期。青稞黑穗病的傳染性非常強,因此需要種植人員加強重視程度,定期檢查并確保青稞黑穗病不會大面積傳染。青稞黑穗病的主要產生原因是青稞種子的自身質量不足,因此在種植前種植人員需要嚴格對種植的種子進行審查和檢測,防止出現攜帶病菌的種子沒有及時發現而正常種植的情況,進而影響其他健康的青稞種子。青稞黑穗病的治療方法主要依靠藥物治療,通常我區種植人員選用的藥物都是80ml的撲力猛或亮猛,在播種前使用撲力猛或亮猛進行拌種工作,能夠有效減少種子攜帶病菌的幾率,提高種子的成活率[3]。其他紡織方法為在感病穗子抽出其黑粉末前,拔除病株,將其燒毀或深埋。
(二)青稞條斑病及防治技術
青稞條斑病的病癥主要是青稞葉片上出現黃色的條紋或斑點,死隨著病情的加重條紋斑點的顏色會逐漸加深,由黃色逐漸變為深褐色,最終導致青稞的葉片受到損害,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進而導致青稞死亡。青稞條斑病的產生原因非常多,在種植期間種植人員如果沒有進行良好的施肥、澆水等措施,都有可能引發青稞條斑病,因此針對青稞條斑病的防治措施需要種植人員提高重視度,在青稞種子播種前就要進行青稞條斑病的預防處理措施,選擇青稞種子時盡量選擇品質好、質量大、顆粒飽滿的種子加以種植。在播種前將青稞種子進行充分暴曬,減少攜帶病菌的幾率。青稞種子可以使用適量的化學試劑加以浸泡,能夠提高種子的自身抗病性。通常種植人員使用的試劑為生石灰和清水攪拌制成。由于青稞條斑病的傳染性比較強,因此種植人員發現患有青稞條斑病的植株時要盡快拔除并及時焚燒清理[4]。
結束語;青稞種植是西藏大部分農業種植人員的主要經濟作物,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對青稞種子種植的田間管理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加以研究,確保青稞種子的種植質量和成活率,為當地的農業種植人員提供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索朗曲珍.西藏青稞種子田間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21,39(11):39-40.
[2]康珠.青稞病蟲害防治策略[J].鄉村科技,2019(32):104-105.
[3]解曉霞.青稞常見病蟲害的發病規律與防治方法[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32):40.
[4]陳海周.高原無公害青稞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