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鈺翔 余婷 周志鑫 何繼玲 張婷婷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景觀建設成為綠色城市現代化發展的著力點,優質的生態環境成為評價城市宜居性的主要標準。同時,城市綠色景觀對于提升大眾身心健康、構建城市生態格局等方面有一定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在探究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影響機制的建設要點的基礎上,結合六盤水城市環境現狀,提出通過多層級布局、多功能互補、多分區展示、多指標控制四項基本途徑來增強六盤水城市綠化景觀建設對大眾健康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現代城市;綠色景觀;大眾健康
綠色城市指的是以人與自然維系和諧關系為指向,通過打造生態、宜居、文明的城市滿足新時代國民生活需求,綠色城市與資源高效利用、污染科學控制、生物多樣性、城市合理布局等方面緊密相關,優質環境質量屬于評價綠色城市的主要標準之一。綠色景觀既賞心悅目,又可以凈化空氣,還能為國民休閑娛樂提供空間,對國民健康有益,這使得景觀建設成為綠色城市現代化發展著力點。截止2014年,全國城市綠化覆蓋面積超181.2萬公頃,人均城市公園綠化面積約為13.1平方米,全國綠地率及城區綠化覆蓋率分別為36.29%、40.22%。
地處貴州西南的六盤水市以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著稱,六盤水森林覆蓋率截止2020年超60%,擁有中國野生刺梨之鄉、玉舍國家森林公園、明湖國家濕地公園等生態名片,將綠化與城市美化關聯在一起,繼而助推六盤水生態化發展。因此,對六盤水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影響及良性影響機制進行研究可以為六盤水的城市轉型和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一、現代城市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的影響
1、利于身體健康
相較于以硬質空間、缺乏植被為主的城市景觀,綠色景觀能調動大眾身體鍛煉積極性,尤其可吸引兒童積極跑跳,成人鍛煉時間延長,可在綠色怡人的景觀環境中優化運動體驗,研究表明人們在綠色景觀內低強度運動5分鐘就能明顯調節情緒。在綠色景觀中運動還具有防控疾病的作用,增加成人抗癌活性蛋白、自然殺傷細胞數量與活力,減少腎上腺素分泌。
2、舒緩精神壓力
羅杰·烏爾里希研究指出,接觸綠色景觀能獲得壓力舒緩效應,主要源于人類進化與自然環境的改變密不可分,人對自然的天生“好感”有利于舒緩精神壓力,他強調壓力緩解是潛在的、立即的應激反應,人們只需動用極低的意識活動就能促進機體生理變化,同時可迅速調整機體狀態適應景觀環境,還會根據個人的判斷選擇相對安全、舒適的環境并沉浸其中。基于綠色景觀的心理學研究表明,舒緩精神壓力體現在皮質醇水平、皮膚收縮水平、心率、血壓等方面,亦體現在焦躁程度降低等心理情緒的調節層面上。
3、減輕精神疲勞
有學者指出接觸自然景觀可讓大眾恢復良好精神狀態,因為城市綠色景觀能
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在綠色景觀中恢復主動性,精神系統能得到片刻的休息,精神節奏隨之發生改變,在綠色景觀匱乏的環境中大眾要消耗許多注意力才能完成邏輯性思考任務,這無疑加重了精神負擔。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綠色景觀對大眾注意力自主恢復的作用存在區別,在工作環境中接觸綠色景觀可減少精神疲勞,無論是在綠色景觀中稍作停歇還是觀賞景色均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4、提供生態服務
在良性生態系統內可為大眾提供諸多利于生存與發展的服務。良好的城市綠色景觀對構建良性生態系統具有諸多功能:首先是調節城市溫室效應,減弱高溫危害,喬木林地所具備的調節能力最強,自然濕地保存完好,降溫功效顯著,距離人群密集地區較近,降溫效果得以優化;其次可以有效凈化空氣,解決空氣揚塵、霧霾等污染問題,降低呼吸系統疾病感染幾率,研究表明每公頃花園每年能吸收污染物約為86千克;再次綠地的合理利用增強城市空間的開放性,助游覽類項目設計與推行,滿足大眾親近自然、愉悅身心、休閑娛樂的需求;最后綠色景觀能調節水文環境,降低洪澇災害、徑流污染等現象發生的幾率,建立城市生態安全格局,有效凈化水源,凸顯綠色景觀生態服務價值。
5、提升社會資本
大眾身心健康受社會資本發展與分配影響,在皮埃爾·布爾迪厄的研究中,社會資本指的是社會網絡內可被分享的資源,通過后續研究此概念得以完善,將規范、信任、網絡等可促成合作的要素納入了社會資本范疇。基于此,新時期城市綠色景觀肩負著團結民眾、構建和諧社會、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責任,社群可在綠色景觀中交際,開放、舒適的綠色空間吸引大眾前往,人們在該空間中進行交流活動,享用相同空間資源,社會紐帶在大眾間悄然生成。
二、現代城市綠色景觀對六盤水大眾健康影響機制的建設要點
1、身心健康
通過對現代城市綠化景觀影響大眾健康的著力點進行分析可知,身心健康在綠化景觀中得以正向發展,無論是空氣凈化(直接影響)還是社群交際(間接影響)均對大眾健康有益。基于此,現代城市綠化景觀對大眾健康影響機制的建設需將身心健康視為要點,側重關注以下幾點:一是了解大眾喜好及對生態文明城市的發展需求,以提升大眾心理安全感、生活舒適度為導向建設綠色景觀,同時保障綠化景觀具備情緒緩解、鍛煉身體等積極作用;二是將城市綠化景觀與大眾聚集密度聯系起來,關注景觀功能覆蓋范圍,保障人均參與社交、鍛煉身體、駐足觀賞等社會資本享用幾率接近,考慮大眾接觸景觀的頻次、時間、強度,確保城市綠化景觀建設具有人本性及均衡性;三是將城市文化建設與綠化景觀建設關聯在一起,例如六盤水將中國紅豆杉之鄉、玉舍國家森林公園、明湖國家濕地公園等景觀打造為城市名片,展現城市綠化成果,使綠化景觀能從精神思想上帶給大眾健康積極影響。
2、生活習慣
現代城市綠色景觀應致力于改變大眾生活習慣,鼓勵大眾走入戶外、親近自然,逐步擺脫對汽車代步的依賴,同時使大眾能更加熱愛自然,自覺參與到城市綠色景觀保護與建設活動中。同時對綠色景觀的欣賞可以使居民對綠色無公害果蔬有更強烈的購買欲,進而促進當地果蔬種植產業轉型升級,減少化學藥劑及有害有毒物質在果蔬栽培中的使用量,有效保護水源、土地及空氣安全,還可引領環境質檢部門高效服務,繼而在大眾生活習慣不斷改變的條件下推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保障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帶來積極影響。
3、社群關系
為使現代城市綠色景觀可以成為和諧社會建設抓手之一,在影響大眾健康機制建設中需從以下幾點著眼優化基于綠色景觀的社群關系:一是將自行車道、步行通道建在城市綠色景觀四周,拉進大眾與綠色景觀的距離,幫助大眾放松身心,舒緩精神壓力;二是以人均社會資本占有率基本持平為導向追加綠色景觀數量,優化綠色景觀空間布局,有助綠色景觀提質增效;三是為大眾提供集體景觀體驗優化條件。
4、關注特殊人群
現代城市綠色景觀發展強調以人為本,這就需要景觀建設因地制宜的同時關注受眾的職業、年齡、性別、收入、成長階段、教育程度等因素,保障景觀具有普適性。任何成長背景的個體對景觀的理解均是積極正面的,尤其要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將失業人士、殘疾人士、災難幸存者、抑郁癥患者、自閉癥等患者視為需要關注的特殊人群,為現代城市綠色景觀建設拓寬思路。針對城市人口流動情況設計綠色景觀,同時需強化綠色景觀緩解身心壓力的功能作用,保障流水線工人、白領、危險工種職業者等群體均能在綠色景觀中有所收獲。
5、加強景觀綜合治理
在現代城市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影響機制建設進程中需樹立科學發展觀,相關景觀不可曇花一現,要與城市融為一體。關注綠色景觀的貢獻率與綜合治理成本之間的關系,若成本遠超出其貢獻率則需考慮改進建設方案,保障景觀電子垃圾污染、農業污染、工業等污染可控且較低,綠色景觀可持續產生凈化空氣、降低噪音、涵養水源、調節溫度等價值,同時與城市規劃建設綜合方案相契合,以免在城市建設中很快被夷為平地,繼而通過綜合規劃設計加強綠色景觀治理,助力城市綠色景觀可持續發展。
三、現代城市綠色景觀對六盤水大眾健康影響機制的建設路徑
1、多層級布局
在研究六盤水城市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影響機制時,需在加強調研,了解當
地社群主要活躍區域,協調綠色景觀與城市規劃、人口聚居區域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以環城綠帶為抓手,風景林地為支點,干道綠化為框架,根據本市生態環境有效運用花草、藤蔓、灌木、喬木等綠植作為搭配,依托城市點、線、面聯動,形成綠色景觀建設發展生態網絡,保障景觀分布地點合理,山城交融、綠環相扣、綠廊導風,形成和諧、健康、穩定、優美的山水格局,彰顯六盤水生態化建設特點與優勢。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層級布局的過程中,還需注重當地人文精神的傳承,將文化傳統視為綠化景觀建設靈感來源,為的是增強大眾的凝聚力及歸屬感,滲透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確保多層級布局與國家指導理念相契合,要讓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具有的良性影響建設經得住時代檢驗。
2、多功能互補
為使城市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影響機制的建設更具功能性,需從以下幾點切入以實現多功能互補的建設目標:一是建設生態引導型綠色景觀,保障景觀內部綠植多樣,生態環境健康,植物、動物等生態資源兼具;二是建設休閑娛樂型綠色景觀,將娛樂大眾視為主要目標,在綠色景觀中設置游玩項目,如蕩秋千、劃船、垂釣、登山、野餐等,使大眾能在綠色景觀中全情投入,有效緩解疲勞,減輕精神壓力,優化社群關系;三是建設安全防護型綠色景觀,將防風固沙、涵養水源、調節高溫、凈化空氣等視為主要功能,使區域生態更為健康,降低山體滑坡、土地沙化、植被退化等現象發生幾率,為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助力;四是建設文化傳播型綠色景觀,在景觀中滲透人文思想,凸顯傳統文化魅力,將區域文化傳承與保護功能體現在綠色景觀中。
3、多分區展示
以六盤水城市景觀建設為例,根據六盤水總體規劃及城鄉一體化建設要求,
以城市、河流為基本骨架及建設軸線,篩選重要節點劃分若干地段,形成多個特色鮮明的景觀風貌區,從環境藝術、空間開放、建筑形態等角度切入,將六盤水景致與人文思想融合在一起。其中水城河作為重要的城市景觀建設軸線,自2014年起采取通脈、疏浚、清淤、凈水、雨水與污水排放系統完善等舉措,最終將十年前的臭水溝打造成貫穿市中心,具有排澇、防洪、水體景觀建設等功能的休閑廊道,同時以河道為節點劃分景觀風貌區,并在雙橋水庫、六枝河等水體治理工作齊頭并進的大環境下發揮河流分區作用,幫助六盤水實現建筑景觀、綠色景觀、人文景觀和諧統一。
4、多指標控制
近年來,六盤水的城市綠色景觀建設既繼承固有綠地又開闊進取,為的是提
高綠地使用率及覆蓋率,倡導立體綠化、復層種植、屋頂綠化等舉措共同應用,使綠色景觀能隨處可見,同時為綠化景觀過渡延展給予支持,綠色景觀整體更為和諧,完善便民服務設施,便捷布局自行車道、人行道,提高綠色景觀容納程度及可進入性,使綠色景觀得以高效利用。但是為了使多種綠色景觀建設舉措應用更為科學合理,六盤水應根據當地基于綠色景觀的大眾健康影響機制建設切實需求定量、定性設計可控的指標,以免指標描述過于籠統對綠色景觀設計、規劃、功能開發等方面可持續發展弱化指導功能,繼而通過多指標評價助推六盤水綠色景觀有效建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城市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帶來積極影響,如舒緩精神壓力、利于身體健康等。基于此,城市需注重建設綠色景觀,積極踐行對大眾健康能帶來良性影響的機制,將身心健康、生活習慣、社群關系、特殊人群及景觀綜合治理視為該機制發展的要點,在此基礎上做到多層級布局、多功能互補、多分區展示及多指標控制,繼而強化現代城市綠色景觀的功能作用。
參考文獻
[1]馬修·班博瑞,王昕欣.綠色基礎設施城市主義和氣候變化[J].風景園林,2021,28(11):74-88.
[2]胡青青,章馳.基于綠色發展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研究[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1(09):162-163.
[3]霍麗麗.基于生態廊道理念的城市道路綠化探究——以武安市4條環路景觀提升項目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8):121-124.
[4]朱廣杰,韓銳,尹博.“海綿城市”理念下的遺產電廠生態景觀營造[J].建筑經濟,2021,42(S1):456-459.
[5]蔡勁松,劉建新.綠色發展視域下城市文化治理的策略與路徑[J].城市發展研究,2021,28(04):6-9.
作者簡介:夏鈺翔(1999),男,漢族,貴州六盤水人,六盤水師院本科;
周志鑫(1999),男,漢族,貴州貴陽人,六盤水師院本科;
何繼玲(1999),女,漢族,四川瀘州人,六盤水師院本科;
張婷婷(1999),女,漢族,貴州遵義人,六盤水師院本科;
通訊作者:余婷(1987),女,陜西漢中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景觀與建筑理論。
項目:六盤水師范學院2020年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現代城市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影響機制研究(以六盤水為例)(項目編號:lpssydxs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