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卉沁 曹佳穎 于明怡 陳詩琴 王甜



摘? 要: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勢頭洶涌,繁榮的文化創意產業帶動了長三角一體化文旅經濟的發展,為了向全國展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果以及長三角合作的深刻內涵,填補市場長三角區域性數字文創產品的空缺。借助了科技手段以及數字展示平臺,項目組成員完成了長三角數字化導覽圖以及建筑擬人動畫,實現了填補市場缺口,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果傳遞給更多受眾人群,提高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內涵的傳播率,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關鍵詞:長三角一體化;數字文創;上海
一、數字文創研究現狀
不同城市的文創產品都承載了不同的文化底蘊以及精神內涵,優秀的文創產品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打響一座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抓手。數字文創的誕生是以傳統實體文創作為基礎,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借助前沿的數字技術進行創作的一種新型文創產品。
在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文件之中提到,協同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動信息基礎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設高速泛在信息網絡,共同打造數字長三角。加強區域合作聯動。推動長三角中心區一體化發展,帶動長三角其他地區加快發展,引領長江經濟帶開放發展。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數字文創逐漸成為當下熱點,各種類型的城市文創產品層出不窮。科技融合領域出現的一個全新概念“元宇宙”受到追捧,文化科技在經濟轉型關鍵期被賦予重要使命的當下,“科技+文創”融合模式可能孕育的新突破以及潛在風險,十分值得關注和思考。
以上海文創為例,近年來,上海數字文創企業大踏步走向海外,在國際競爭中經風雨、見世面,競爭力迅速提升。2020年,國產自研游戲海外市場營收超過15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30%;其中,上海網絡游戲海外銷售收入超29億美元,增幅超過50%。由此可見,數字文創的營收能力也不容小覷。數字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直接促成了數字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成為文化創意傳播的重要手段,大大提升了擴散的能級。更為重要的是,在數字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的幫助下,文物及文化內容對受眾的信息黏度顯著增強,受眾有更大意愿、更多機會參與內容生產的過程乃至直接產出內容。
數字文創消除了不同方言以及語言的溝通障礙,數字文創配備以普通話為基礎的同時能夠承載不同國家的語言,滿足國內外用戶的需求,借助互聯網以及媒體的力量將長三角的文旅產業推向國際。
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之下,各個城市相繼推出符合其城市形象以及城市文化的文創產品,例如上海于2020年舉辦新華中心新空間“新華文創+”展,宣傳推廣海派文化;安徽推出馬頭墻照片夾宣傳徽州文化。但是長三角地區中的各個省份皆立足于自身城市文化,鮮少有體現長三角區域性的文創產品。
項目組成員通過調研之后發現,如今在互聯網上并不難找到對省份地域的形象設計。但在成員在進一步對這些設計形象資料進行搜集和分析后,發現了這些地域形象的設計都不約而同的陷入了一個設計同質化的怪圈。人們能夠接觸到的設計,大多有著類似的風格,普遍地用當地的大眾特色結合文化背景設計成寫實人物或者傳統文創等,人們已經顯露出審美疲勞的態勢。同時,市面上有關于數字文創的研究內容大多基于單一城市或地區,缺乏區域性整體概念研究。因此,項目組成員基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以上海文創為例,剖析當今市場環境下的數字文創產品特點,并提出長三角區域性合作的發展可能性。同時計劃研究設計具有長三角區域性的數字文創產品,使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內容進一步借助流媒體平臺傳播。
二、數字文創產品的特殊性
2.1數字文創項目研究計劃
本次項目組成員計劃采用數字化交互導覽圖以及建筑擬人化城市形象設計的形式完成此次作品。項目組成員計劃效仿其形式設計長三角區域性數字化平面導覽圖,進一步完善各省市之間的發展關系以及故事講解,配備以不同種的語言導覽,以更加直觀有趣的形式將長三角各個地區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以及一體化發展成果展示給更多人看。因此項目組成員在策劃完成長三角一體化數字平面導覽圖的同時,借助數字軟件完成長三角城市形象設計。
數字文創仍然是以傳統文化內容為核心,借助數字科技以及互聯網平臺能夠快速傳播至各類群體數字文創的極速發展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本底作用實則一直存在并被重視。當前大眾文化最活躍的地帶已經轉移到數字世界,傳統文化可以用通俗的方法獲得通俗的影響力,最佳的平臺就是互聯網。1如今科技迅猛發展,數字媒體相關技術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3D建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使得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化,數字文創市場仍然是“內容為王”。多元化的形式幫助創作者更好的表達其思想內涵,傳播各地區之間的思想文化。長三角文旅產業式相關數字文創誕生的受益者,更多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選擇定制一站式旅行攻略,一次出行走遍長三角地區,推動長三角地區文旅產業一體化發展進程。
因此項目組成員制定了相關計劃,基于國務院政策的基礎之上,融合長三角一體化文化內涵,完成數字導覽圖以及城市建筑卡通形象的設計,同時利用數字動畫的形式,在導覽圖中開放語音講解功能,當用戶點擊導覽圖時能夠出現相關地區的語音以及文字介紹,完成具有區域性的長三角數字文創創作。
2.2數字建筑擬人化
在項目前期階段,項目組成員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通過比較三種不同形式形象設計的優劣,最終決定采用數字擬人化形式,如表一所示。且數字動畫的形式更利于在流媒體上的傳播,同時在年輕人群體之中接受度更高。
表一 三種數字文創形式對比
項目組成員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上海市高校——華東理工大學曾經推出建筑擬人化作品設計,如圖2.1、2.2、2.3所示。項目組成員受到其靈感啟發,在建筑擬人的基礎之上,將其動態化,完成動態圖形設計。計劃尋找長三角地區文化之間的關聯,將傳統文化結合于動圖創作,將動圖時尚化,現代化并提煉概括,打散重構等重塑化。
三、長三角區域性數字文創項目實例
3.1項目具體內容
項目組成員通過互聯網對長三角有關城市進行大范圍的調研,選取各個城市中被大眾所忽略卻富含著城市底蘊的地標作為參考,再利用專業技能使用數字化的平面設計軟件完成基于長三角一體化的城市卡通形象設計,完成15-30組樣本設計。通過當今最流行的數字化方式來完成深入普及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發展潛力以及潛力。
其次,項目組成員同步完成長三角數字交互地圖,利用先前完成的城市形象設計對長三角各個城市作出動態介紹以供參考,增強趣味性。項目組成員以數字化導覽地圖形式繪制了長三角地區各個省市的數字化導覽圖,并做成了交互地圖,實現數字介紹的功能,同時標注各個省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名稱作為參考,合并成為長三角地區數字化導覽套圖。數字化導覽地圖參照了色塊中國地圖的色彩進行繪制,其中有三個主次關系。主界面為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的區域地圖,同時展示了長三角地區的地形地貌。在主界面的設計之中,項目組成員采用了交互的形式,在用戶點擊之前展示被云霧籠罩的長三角地區形象,點擊之后展示清晰地圖,加強交互性與互動感。次界面為長三角地區各個省市的獨立地圖,展示了各個省市具有代表性以及外觀較為獨特的建筑可供用戶選擇,如圖3所示。同時,次界面中的返回按鈕根據了四色圖進行配色設計的同時,外觀也與長三角地區外輪廓相一致。設計為從底色向上延續到長三角輪廓的表層,有鏈接各個地區的意味。各省份是在結構上的低一層分級,長三角整體是上一層分級,也有從低一級返回到高一級的意味。次次界面以吉祥物動畫講解的形式介紹了各大建筑的文化內涵。
吉祥物的設計理念基于《緊扣“一體化”突出“大軌道”推動長三角軌道交通發展邁上新臺階》政策設計。吉祥物參照高鐵列車的前半部分進行設計,身上的鐵路軌道代表著襯托著各個城市連接的那種希望和寓意。我們將軌道背在吉祥物的身上,代表著是各個城市連通的責任背在身上的意愿,旨在讓更多人通過互聯網平臺了解長三角地區的發展現況及一體化發展內涵。
除此之外,在樣本設計的基礎上,項目組成員利用專業技能使用數字化的平面設計軟件,完成基于長三角一體化的城市形象設計,實現最后的MG動畫設計。完成了長三角各個省市的城市形象設計,扁平化的創作以及富有故事動態感的動態圖形更有利于在互聯網平臺進行傳播,為更多的年輕人所接受。
四、項目總結
項目組成員通過一年的項目實踐完成了城市卡通形象設計以及數字化導覽圖設計,同時針對項目后期的繼續工作展開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在對本項目的期望中主要有以下三點:1、畫風好看;2、增強趣味性;3、增加互動以及相關文化內涵元素。
因此,項目組成員計劃在未來基于本次項研究的基礎上搭建三維立體游戲APP,通過劇情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有關政策,將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融入社區的概念之中,通過劇情的推動以及高交互性的游戲,讓玩家對于長三江一體化不僅是簡單的耳聞,而是了解到更深層的建設之中。項目組成員將會將相關政策貫穿至本次研究項目之中,以交通為主線展開游戲內容。將以社區的概念作為游戲基礎設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之中的每一個城市將會作為獨幢建筑存在于社區之中。通過社區成員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模擬長三角一體化的交通發展歷程,通過劇情以及相關支線任務來模擬長三角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醫療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游戲的形式更容易被當代人接受且更愿意主動輸入蘊含在游戲內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內涵。
五、針對長三角區域性數字文創研究總結
從產業層面觀之,文化產業是典型的內容產業,文化創意內容是這個產業及其產品的內核,同時也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在博物館行業應用數字技術開發數字產品的過程中,文化創意的內容生產及傳播亦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既延續和強化了文化傳承與教化的歷史使命,又生成了新的價值,建構了歷史文化與新時代的緊密關系2。在新冠病毒肆虐的特殊時期,無接觸式的線上旅游以及相關數字文創以及傳統實體文創在數字平臺上的售賣維持了基本創收。通過數字文創更好地去展現長三角各個地區之間地風貌,加強宣傳力度,打造便捷式游覽以及一站式游覽。
數字文創的誕生是對全新的數字技術以及人們新時代背景下新觀念的應用結構,數字文創使得文化和技術進一步融合,相互賦能成就,探索z時代下的傳統文化發展之路。未來仍需考慮的是如何控制研發成本以及最終呈現效果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更好地展示出其想表達地傳統文化內容而不是囿于形式進行創作。脫離實體承載的數字文創內容要長久的存在就必然要有被社會大眾需求或依賴的接觸條件,而這個接觸條件即是各種功能的服務。3因此,數字文創仍然需要注重其用戶體驗問題。
總結來說,數字文創下一步應該值得我們考慮的不僅是形式更是內容。數字化的文創形式是設計師表達內容的推手。如何更好的借助數字媒體技術表達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內涵以及展示一體化發展成果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項目組成員在未來會進一步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內容以及相關政策的調研,了解各個省市獨有的傳統文化以及省市合作間的相關故事,并將其運用至作品之中,加以不同種語言說明,利用互聯網平臺,可以更好的展示長三角各個地區的傳統文化,不僅將長三角一體化的成果展示給國人看,更是能夠推陳出新走向國際。
參考文獻
[1]陳興芃.數字文創的趨勢與蛻變[J].產城,2020(06):78-79.
[2]陳璐.技術、產品與價值:數字文創在我國博物館行業中的應用及發展研究[J].教育傳媒研究,2022(02):57-59.DOI:10.19400/j.cnki.cn10-1407/g 2.2022.02.012.
[3]萬堯嘉.基于服務設計意識下的數字文創產品創作研究[J].設計,2021,34(07):8-10
作者簡介:
邵卉沁(2002.2),女 漢族 上海人 學歷:本科? 職稱學生? 從事數字媒體藝術(中韓合作)
曹佳穎(2002.2),女 漢族 上海人 學歷:本科? 職稱:學生 從事數字媒體藝術(中韓合作)
于明怡(2001.12),女 漢族 上海人 學歷:本科 職稱:學生 從事數字媒體藝術(中韓合作)
陳詩琴(2001.9),女 漢族 上海人 學歷:本科 職稱:學生 從事數字媒體藝術(中韓合作)
王甜(2002.3),女 漢族 上海人 學歷:本科? 職稱:學生 從事數字媒體藝術(中韓合作)
基金資助: 本文為2020年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基于長三角一體化的城市建筑卡通設計研究》(項目編號:cx211100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