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 要: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基礎在教育。以培養高素質農民為抓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大力推進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砥礪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奮進,加快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才能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關鍵詞:農民教育培訓;高素質;鄉村振興
一、我國農民教育培訓的現狀
當前,穩定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尚未形成,農民教育培訓改革有待深化,教育培訓基礎條件和支撐能力還需要提升,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依然面臨一些困難與挑戰,重物輕人的觀念根深蒂固,鄉村吸引人的載體、發展事業的平臺較少,農村留人難以持久的現象較為普遍,青壯年、后繼者較少,有責任擔當、有市場頭腦、懂生產經營的帶頭人匱乏,管理、銷售、品牌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稀少,人才的現狀不適應發展。黨的十九大以來,站在新征程的起點上,農民教育培訓進入了關鍵期,推動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就要不斷探索求新,把握科學規律,尋求突破,補給農民教育培訓發展短板,開創農民教育培訓新局面。著力壯隊伍、強體系、優政策,農民科技素質提升為農民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對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撐服務更加有力。
二、農民教育培訓的總體考慮
(一)培養綜合性復合型人才,著力培養鄉村振興帶頭人。強化青壯年農民職業教育,同時提升務農農民學歷。使用更豐富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更貼近農民生活和工作,為更多愿意學,能夠學的農民創造有力條件,讓他們就地就近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精準培養農民適應生產組織形式的能力,成為農業行業帶頭人,創新創業帶頭人,品牌創建帶頭人。
(二)拓展農民教育培訓渠道,深化教育培訓內涵。擴大農業職業教育覆蓋面,滿足廣大農民學歷提升需求,量身定制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方案,突出產教融合,實踐育人,滿足農民農時季節性技術需求,切實提高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農民學得會、用得上,讓農業培訓教育更大眾化、普及化。
(三)加強農業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培養領軍人才和全國性師資培訓力量,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切實做到農民教育覆蓋全國,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爭取政府政策支持,把加強農民教育納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統籌里來,加強與涉農高校、農業科研機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以及各類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等社會力量對接,引導發揮各自專長,加快形成各類資源在機構間和區域間協調對接、共建共享、優勢互補、高效協作,進一步強化資源力量整合;同時,改善公益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條件,使其更好地履行農民教育培訓,為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提供基礎保障。
三、農民教育培訓需要大力提升的幾方面
(一)健全完善政策,推動農民教育更加公平普惠。為農民教育做好組織保障、經濟保障、制度保障,讓農民得到實惠。擴大培訓覆蓋面,增加職業教育吸引力。大力宣傳農民參加職業教育國家免學費和助學政策,鼓勵農民多渠道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推動各類證書互認互通,以產業培養人才為導向,出臺更多專享政策和增加扶植力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農科畢業生回歸農業。
(二)強化農業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建設,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培訓質量。加大農民教育培訓場地、設施、師資力量投入,大力建設示范培育基地、農民田間學校,遴選名師納入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師資庫,豐富教材建設、文字教材、音視頻資源和多媒體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資源供給質量,搭建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充分利用云上智農APP為農民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組織農民參加在線學習,加強理論指導,開展咨詢服務、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為農民生產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三)增加農業培訓教育的實用性,探索創新型培訓教學形式。把農業培訓教育融入當地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上來,根據市場需求選產業,依據產業需求開設專業,再通過專業培訓教育,培養一批科技股干、促進產業生產,致富一方農民。通過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和方法的不斷創新,把培訓教學辦到農業企業、辦到農民合作社、辦到田間地頭、辦到產業鏈上,滿足農民多樣化、便捷化學習需求,圍繞產業育人才,產教深度融合,這樣才能贏得老百姓歡迎和政府的認可。
四、農民教育培訓的重點工作
(一)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總體思路
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以辦好農民滿意的培訓教育為目標,提高農民教育培訓質量為核心,以促進農民培訓教育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開展農民職業培訓、職業教育、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積極開展高、中等學歷教育,加強農業培訓教育體系、基地、教師、教學資源和信息化建設,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全面提升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努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二)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新格局
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人,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充分考慮農民群體的特殊性,強化資源力量整合,形成各類資源共建共享、優勢互補,把培訓教育辦到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生產一線,著力培養鄉村振興帶頭人,推進科技成果承接轉化、技術推廣,突出綠色發展、品牌創建、市場營銷、農民增收、風險防控。強化青壯年農民職業教育,學歷提升,鼓勵支持學生學農務農。
(三)推動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
1.????? 著力培養高素質農村實用人才。強化教學標準建設,推進農民教育教學改革,開展職業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認定,提升高素質農民學歷,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布局,培養創業創新、農村集體經濟帶頭人,培養本土化人才。
2.????? 加強師資隊伍教育培訓能力建設。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吸納土專家加入兼職師資退伍,成立名師專家講師團;打造經典教材,鼓勵建設區域教材、特色教材;持續推進農民遠程教育,開展在線學習,開發更多實用的音頻視頻教學資源;做好農民田間學校,樹立典型,加強學校間交流合作。
3.????? 提升農民教育培訓標準化水平,保證質量效果。
加大教育培訓環節標準規范建設,選好教師、用好基地、配好教材,實現培訓目標、內容、課程銜接配套。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教育培訓、科技推廣、信息傳播,為農業科技培訓和農村使用人才培養搭建多元化發展平臺,以農為根、以教為本、特色教學、育才強農。
參考文獻:
[1]黎夢荻, 莫霜, 馬桂林. 桂林市高素質農民培育需求情況調研報告[J]. 廣西農學報, 2021, 36(3):6.
[2]林鉆輝. 鄉村振興背景下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研究[J]. 中國成人教育,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