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政府審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強審計監督有助于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政府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依法對相關部門展開檢查、審核和監督等活動,具有法定性和強制性的特點。通過開展政府審計工作,有助于綜合協調微觀主體在宏觀調控措施中的經濟活動,促進微觀經濟運行效率的提高,保證宏觀調控中經濟穩定安全運行。政府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免疫系統”,對揭示風險隱患、促進民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廉潔政府等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實現我國經濟健康平穩發展,順應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時代號召,對政府審計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審計人才培養成為重中之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審計環境、審計對象和審計方法也日新月異,政府審計人員不僅要具備審計知識,還要掌握信息技術相關技能,審計機關不僅要搭建學習平臺鼓勵繼續教育,也要創新審計方式,推進信息化審計。
關鍵詞:審計;財務管理;促進作用
引言
在當前歷史階段和特殊的全球疫情背景下,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就需要建立一個清正廉明和高效的“強政府”。政府審計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通過對各級政府財政收支情況、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開展監督、檢查與建議,確保各級政府與國有單位高效使用公共資金,作出符合公共利益的決策,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著“免疫作用”。在政府審計過程中,可以根據審計結果適時地調整資源投入量與比例,使公共資源達到合理化配置。開展政府審計能提高政策執行者的績效意識,使其更多地從公眾利益出發,在執行過程中采取最優化的行動。基于公共受托責任理論和新公共管理理論,政府審計通過糾偏機制和反饋機制促進政府治理效果提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1]。
1審計對財務管理的促進作用
1.1揭示風險隱患,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審計署黨組書記、審計長侯凱在2021年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揭示風險隱患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審計需緊跟國家治理現代化步伐,將審計監督防范機制落實到位,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各級審計機關重要職責,及時發現社會運行中的財政、金融、企業等各類風險隱患,保證經濟體系平穩運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修正草案)》,第一章第一條指出立法目的:為了加強國家的審計監督,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政府審計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國民經濟安全運行離不開高效的政府審計監督。
1.2打造廉潔政府,督促公權力高效運行
國家治理現代化意味著要建立一套高效運行的國家治理體系,在此過程中政府審計發揮著重大作用。政府審計具有“揭示”功能,通過審計手段發現被審計部門可能存在的違規違法和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作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利器,有助于打造廉潔高效的政府。政府審計通過審計監督加強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控與制約,督促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提高社會經濟運行的效率和質量,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打造高效率的公權力運行機制[2]。
1.3關注民生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民生問題是國家治理現代化過程中需要關切的最根本、最關鍵的利益問題,直接決定著社會經濟的穩定與安全,關注民生發展也就成為政府審計工作的重要方向。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政府起著關鍵性的主導作用,需要進一步強化政府的責任與擔當。回顧我國以前年度開展的政府審計工作,審計機關通過開展財政審計、三大攻堅戰相關審計、疫情防控資金和捐贈款物專項審計等工作,有效發揮了保障民生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作用[3]。
2審計完善策略
2.1提高政府審計信息化
政府相關人員需要改變思想,改變對審計的態度。政府審計為了滿足信息的準確性與合理的有效性,需要重點審查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關注政府機構有關部門的盈虧、揭露弄虛作假,貪污腐敗等違法違規現象,積極維護政府的正面聲譽,維護審計問題[4];著力建立和實施政府的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制度,促進政府加強內部管理;加強對重要行業和關鍵環節的監督管理,加強對有關重大決策的界定,重點分析資金使用情況,加大資源利用的權限和責任的監督,健全政府審計制度權力運行;致力于揭示影響政府科學發展的剩余矛盾和高風險,以維護政府和國家經濟安全,促進深化改革,為制度完善做出貢獻;重點關注政府實施國家戰略結構調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施節能減排等重大決策和計劃以及宏觀經濟政策措施,進行深入分析公司經濟活動與國家政策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促進國家政策與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5]。
2.2以科技創新助推審計決策
審計工作的開展會對會計信息進行全方位管理和監督,可以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并對會計工作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審查。這就需推進“科技強審”和數字化審計,運用科技手段精準預判、動態跟蹤、科學調度,全面踐行國家和地方發展策略[6]。通過審計手段創新完善信息采集規則、技術分析流程、質量標準規范,全面推進標準化管理體系;拓寬政府審計的覆蓋面,創新審計模式及審計策略,彌補傳統審計高成本、低效率、滯后性等問題;優化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協調機制,創新審計資源的整合路徑,控制審計項目周期,提高工作效率;運用技術手段將審計監督融入監督體系并形成合力,提高協作效率,不僅要促使監督機制結合、監督路徑融合,而且要強化監督結果運用、推進監督執紀問責[7]。
2.3科學設置決算審計目標
審計工作開展可幫助管理者充分了解情況,如經濟、收支與經營情況等等,確保財務報表、收支預算、數據核算等更為合理。充分發揮審計部門的作用,對財務管理數據深入問題,挖掘財務管理問題所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確保財務管理質量提升[8]。政府部門在預算審計工作過程中,格外需要關注的是預算執行結果。審計工作之后,如果判定預算執行結果是合理真實的,規范政府日常工作內容,促進政府工作部門的管理更加高效。政府的財務管理報告和工作報表,體現到各項費用的支出情況和政府內部交易主要情況,由于所涉及到的相關費用較多,核算起來較為繁瑣,因此就更要求審計人員保持極高的專業度,能夠采用最為科學合理的方式對所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分析核算。財務報告中可以很直觀的體現出各項費用支出是否是合理,同時也能夠為后期政府部門在一些資金的支出方面提高警惕,合理的調配資金,實現科學管理,促進高效的預算審計[9]。
2.4防范數據風險,構建安全保障體系
首先,要對審計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進行良好的培養,建立大數據政府審計的信息保護制度,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傳遞過程進行嚴格的要求。第二,建立良好的信息丟失預警系統,主要對外部數據的盜竊和黑客入侵進行實時的信息維護,保證審計環境的安全性。第三,建立良好的信息系統,使得信息系統的覆蓋范圍拓展,可以進行有關的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的順利實施和開展,在硬件方面對政府審計提供支持[10]。
結語
隨著審計信息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信息數據越來越多,這間接增加了存在不相關或冗余特征等不利問題,所以在政府審計中應用信息理論可以在一些方面提升工作效率,以減少工作量并縮短工作時間。
參考文獻
[1]陳駿.更好發揮審計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國家安全體系[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0,35(01):20-21+24.
[2]高文強.我國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角色分析[J].審計研究,2020(04):35-40.
[3]靳思昌.審計信息公共服務促進公眾參與國家治理研究[J].會計之友,2021(11):144-149.
[4]蔣彭陽,劉玉仙.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的辯證關系與耦合理路[J].領導科學,2020(10):12-15.
[5]李曉冬,張希望.國家審計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應研究[J].財會通訊,2021(11):19-22.
[6]李曉慧.國家審計變革與審計學科建設[J].審計研究,2017(04):9-18.
[7]馬德林,闞爽.新時代國家審計人才需求特征探析———基于國家審計機關招考職位[J].財會通訊,2020(04):156-160.
[8]杜會冉.分析會計審計對財務管理的促進作用[J].商場現代化,2020(22):139-141.
[9]蔡榮.會計審計對財務管理的促進作用探究[J].營銷界,2021(34):146-147.
[10]杜會冉.分析會計審計對財務管理的促進作用[J].商場現代化,2020(22):139-141..
作者簡介:何奕奕(1988.11-),女,壯族,廣西河池人,在職研究生,會計師,主要從事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