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各地政府普遍重視三農工作,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然而,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依然會遇到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在D縣,人口流失、土地資源浪費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發展。本文通過實地調研,提出相應對策,希望對鄉村振興進程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人口流失
1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1]。在全國上下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我國鄉村地域卻存在相對性衰退,姚云云提到農村教育資源缺失,鄉村傳統文化斷裂,產業發展滯后,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成為限制農村發展的主要問題[2]。不僅如此,趙俊亞提到農村面臨著人才和資金缺乏的困境、鄉村公共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困境、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的困境[3]。熊圣言也提到了中西部地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東南沿海區域流動,致使農村生產建設主體缺失,人力資本存量不足,基層干部老齡化,外來人才融入困難,技術供需不對等等問題,阻礙了科學化生產[4]。
D縣是遵義市下轄自治縣,以種養殖業為主,農業人口有21.82萬人,占總人口的62%,各村落分散,因山高坡陡,交通極不方便,農村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
2 鄉村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人口流失嚴重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政府集中規劃修建了移民新村、基礎設施等保障,也進行了農田改造,技術及產業升級,保證農民脫貧致富。然而農村產業鏈單一,收入方式單一且微薄,大量的青壯年外出務工,致使農村出現“空心化”。D縣農村戶籍人口和農村常住人口都有所下降,經計算,2018年和2019年D縣農村人口流出率為42.01%和41.75%,農村人口凈流出率較高,勞動力資源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以農村勞動力資源流失最為突出,農村人口逐漸流向城鎮的事實已無可厚非。大量的青壯年以及中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鄉村振興戰略項目在建設初期就遭遇了用工難等問題,農村常住人口為老人、兒童難以保證農業生產勞動力的有效投入[5]。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以及受益群體是廣大的農民,人口流失隨之而來的是人才流失,在農村空心化背景下,農村缺少了留住人及留住人才的長遠規劃,導致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主體的缺失,農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以及勞動力下降勢必會影響農村的發展進程。
2.2 土地資源浪費現象突出
“十三五”實施綱要中明確表示要嚴格堅持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由于農村人口的大量流出,特別是勞動力的減少,即使在人均耕地有所提高的情況下,農村農田耕地依然出現了大量的荒廢,D縣各類農作物2019年播種面積和2018年相比均出現下滑,導致農作物產量出現下降。
同時,農村自留宅基地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外出務工人員有一定收入后會選擇回鄉新建房屋,同時保留舊的宅基地,建成后大部分人依然會選擇繼續外出務工,造成了越來越多的房屋在這個過程中被閑置。由于沒有合理、統一的規劃,農村自建住房存在混亂的局面,農村宅基地閑置使得土地資源浪費,造成村莊人居環境惡化、基礎設施配套困難、農民農村財產權益難保障等問題[6]。鄉村振興建設項目為保障農民的生活條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興修農田水利、改造民房建筑,出現大量閑置,出現了“良田無人耕,好房無人住”的情況,造成了財政的浪費,限制了農村的高質量的發展。
3 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的建議
3.1 扶持產業發展,引導村民回流
結合當地特色環境以及區位因素,創造工作崗位和人才補貼政策,產業扶持向“高產出,高收入”的目標發展,堅持“先建機制、后建項目”,不斷完善產業發展政策,健全配套制度,確保農民在產業升級發展中受益。對現有產業進行轉型升級,打造特色農業,應用新技術,有效提高農作物產出量,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同時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以及外出務工者回到鄉鎮創業就業,引導人才向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和社會服務等重點領域集聚。
開發鄉村旅游業,充分發揮當地的山水人文資源優勢,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吸引城市人口在節假日到農村度假,支持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推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移民收入新的增長點,讓鄉村成為城市的后花園,吸引更多的人去到鄉村,留在鄉村,增強農村的活力。
3.2 統籌規劃土地,集約開發生產
為避免土地的惡性開發以及閑置和浪費,急需統籌規劃土地,引導村民合理建設,打造富有特色的村落群以及農民新村,并建設好配套設施,讓農民住的舒心。
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村為主體,以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堅持按照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建設,更要加強農村生產配套設施建設,引進農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向農民租賃土地或土地入股等方式,把分散的地塊連結在一起,形成相對集中的規模化基地,集約開發生產,發揮聚集優勢和比較優勢。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壯大村集體經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增強農民發展內生動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4 結論
我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通過產業扶持,引導村民回鄉創業就業,有效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配合政策的精準實施,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收,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民未來的日子將會蒸蒸日上,發展問題也將得到妥善解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 2017-10-28(01).
[2]姚云云,東波,曹雋. 城市化進程中鄉村地域的相對性衰退與振興——基于發展社會學視域的思考[J].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6):682-686.
[3]趙俊亞. 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意義、困境與路徑探析[J]. 農業經濟,2021,(03):93-94.
[4]熊圣言. 人口外流型村莊鄉村振興的困境與出路——以河南省G縣徐村為例[J]. 社會與公益,2020,11(09):27-30.
[5]陳紅軍,王毅.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空心化問題研究——以湖北省農村地區為樣本[J]. 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20,35(06):10-15.
[6]李婷婷,龍花樓,王艷飛. 中國農村宅基地閑置程度及其成因分析[J]. 中國土地科學,2019,33(12):64-71.
作者簡介:冉燾源,男,漢,重慶長壽,1997.10,研究生,
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00)
研究方向:大數據與電子政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