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邢悅 黃鑫燁 邱瑞敏 于晨
摘? 要:城市文化IP是一座城市獨有的符號,承載了城市的文化元素,展現了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塑造城市文化IP對城市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通過對中國常州和日本熊本的城市文化IP的塑造、優化城市文化IP對策的比較與分析,尋找兩者異同,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文化IP ;常州;熊本
城市文化IP是城市價值提升的創意及其實現過程中資源要素的整合,充分表現出一座城市的內在文化和外在形象,是創新時代下的產物,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號。城市文化與IP結合,形成了獨特而鮮明的形態。透過城市文化IP,人們可以加深對一座城市的認知,進而增強對城市的認同感,提高文化自信。文化賦能城市經濟,較高的文化價值會帶來商業價值,塑造城市文化IP能夠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城市文化IP的內涵和意義
1.1城市文化IP的內涵
城市文化是以城市所具有的突出的或者特別的、物質的或者非物質的文化因子為載體,經過長期積累形成的用以區別其它城市并且被全部或者部分群體所認同的,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精神或城市素質。[1]IP,是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縮寫,意為知識產權,該詞的產生也意味著知識產權有了保障,可依法享有相關的權利。有學者認為,“從IP角度切入城市文化具有其合理性”、“IP概念有助于融合城市文化資源與城市文化資本兩大范疇”。[2]“城市文化的 IP 研究也正為了在文化生產上提供更多的文化因子,用以進行文化產業的再加工。”[3]
城市文化IP是在對城市特有的文化要素進行深挖和提煉基礎上的二次創新,是對文化的再加工;城市文化IP可以是有形的場所,也可以是虛構的藝術形象等,它作為載體承載了文化元素,具有高度辨識度的文化符號,具有鮮明的區域文化特征;城市文化IP被賦予創意,展現出人們對城市創新發展的想法,傳達出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城市文化IP也是對產業IP的升級,實現價值的增值。
1.2塑造城市文化IP的意義
IP形象是對城市文化的具體表達,優秀的IP塑造是一個城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展現,通過創新加工,將區域文化以生動的形象展示與世人面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宣傳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重要手段。
城市文化IP的塑造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通過運營操作,有效傳播城市名片,快速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投資,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拉動消費,推動影視娛樂業的發展,激活當地經濟。
塑造城市文化IP給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動力,也為城市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契機。城市文化IP的塑造打破了城市發展的常規固有模式,給城市注入了活力,帶動城市各方面發展,從而實現城市的高水平發展。同時,城市文化IP的塑造豐富了城市文化內涵,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對城市的認同感、寄托感,更進一步地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
2.中國常州與日本熊本城市文化IP塑造的比較分析
2.1城市景點
常州和熊本都遵循地方特色,深挖旅游資源,注重自然景觀、生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此來激發旅游效應。常州雖然先天旅游資源不足,但是憑借創新進取的精神,作出了開發人造景點的選擇,著重于主題樂園等人工景點的打造及發展。常州的景點利用“旅游+科普”的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旅游界被冠以“主題樂園之都”的稱號,以恐龍為主題的中華恐龍園及周邊恐龍谷溫泉、迪諾水鎮、恐龍城大劇場是常州乃至江蘇省的旅游特色景點,是集休閑、娛樂、參與性表演、知識科普于一體的綜合性主題游樂園;常州環球動漫嬉戲谷樂園則突破傳統,勇于創新,將數字娛樂和高科技完美結合,打造了一個以“動漫藝術,游戲文化”為主題的體驗型主題公園;淹城春秋樂園是以歷史遺址淹城為主體的國內首個以春秋文化為主題的主題樂園,樂園將古老的春秋文化和現代游樂設施融合,形成旅游、休閑、購物、科普等一體的旅游綜合體。除了人造旅游資源以外,常州發揮自己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遠山近湖”的山水資源優勢來促進旅游的發展,天目湖南山竹海、西太湖、竺山湖這些生態旅游景點,以風景優美、生態觀光、水上娛樂、特色湖鮮美食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度假和休閑旅游,同時打造森林公園區、農業歷史文化區、環境保護區,推廣民俗文化,帶動旅游經濟的發展。
熊本本是以農業為主的城市,但是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景觀、歷史名勝古跡到現代時尚的商業街和溫泉,打造成一個歷史悠久的觀光旅游城市。熊本積極發展文物古跡和具有濃厚特色的生態旅游。熊本城由名將加藤清正建造完成,是安土桃山時代的代表性建筑,是日本重要的歷史名城之一,與大阪城、名古屋城合稱為日本三大名城。熊本城內的建筑遺址被列為日本重要的文化財產,受到良好的保護。熊本另一座公園景點水前寺成趣園是一座桃山樣式回游式庭園,取中國詩人陶淵明的詩《歸去來兮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命名為成趣園,利用細川文化的魅力,營造了獨特的庭院風格。
2.2吉祥物
常州至今為止并沒有設定城市吉祥物,但是2010年于常州舉辦的江蘇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中有著兩個以“龍”為元素設計出的吉祥物,影響度較高。常州素有“龍城”、“蘭陵”之稱,吉祥物運用擬人手法,以“龍”為設計元素,以“蘭陵”諧音命名“蘭蘭”“靈靈”,形成一對快樂向上、和諧吉祥的龍娃娃,承載著對此次省運動會舉辦的紅紅火火、和諧圓滿的祝福。此外,2015年常州花博會的吉祥物“和和”、“美美”以常州市花月季為元素設計的一對精靈形象,充滿江南人文氣息和地域特色。“和和”、“美美”的取名緊扣第八屆花博會“幸福像花兒一樣”的主題理念,也是打造幸福城市、實現現代化之意融為一體。吉祥物多樣化,從各個角度詮釋常州城市形象也成為了常州城市文化IP塑造的一個特點。
熊本熊是全日本乃至世界的大明星,是吉祥物塑造中非常成功的典例。熊本熊這一吉祥物是精心策劃、凝練城市建筑和自然景觀的成果。熊本熊被賦予擬人化性格,成為熊本城市品牌形象的標識。熊本熊的外在形象以全身黑色為主,臉上配著圓形腮紅,提取了熊本主城的“黑”和“火之國”火山中的“紅”。熊本熊經常參加音樂會、美食祭、運動會等線下活動,與居民游客互動。政府經營團隊進行策劃宣傳提高熊本熊的知名度,通過制作表情包,將其作為商標印在交通工具、商品上來強化熊本熊的城市代言人形象。熊本憑借吉祥物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3傳統手工藝
常州和熊本意識到傳統手工藝對一個城市的重要性,都積極保護和傳承本地的手工藝,具有產業振興、傳承文化的作用。常州梳篦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常州梳篦的制作技藝形成于魏晉時期,從材料的選擇到成品篦箕的完成需要經過72道工序,多為手工制造完成。常州梳篦以其歷史悠久、選材嚴格、工藝考究、制作精良而著稱。在蘇南地區有句評價地方風物的諺語:“揚州胭脂蘇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由此可見常州梳篦聲名之盛。隨著社會的發展,梳篦不僅僅作為生活用品存在,漸漸發展成為藝術產品。常州人不斷改進復雜的操作工藝,生產出的梳篦造型別致,集實用、藝術于一體,具有較高工藝美學和經濟價值。為了保護常州梳篦,常州市有關部門建立常州梳篦網站向海內外介紹梳篦的發展情況,建立活態傳承基地等等。梳篦也走向居民,居民們跟隨傳承者一起體驗梳篦的制作工序,人們能夠認識到梳篦技藝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肥后象嵌是日本熊本的傳統手工藝代表。“肥后”是熊本的古稱,“象嵌”是指在金屬、陶瓷等物品的表面雕刻出形狀,然后在雕刻出的凹處鑲入金、銀、貝等材料的一種工藝品裝飾技法。肥后象嵌開始于江戶時代初期,最開始主要應用于武士的刀劍上,其風格有反映武士文化的幽雅雅致美。雖然熊本也有手工藝傳承者不足的時期,但是熊本傳統手工藝館積極培養手工藝傳承人,現在有超過十位象嵌師致力于作品的制作,并且熊本也有專門的體驗館,能夠近距離接觸肥后象嵌。
3. 中國常州與日本熊本優化城市文化IP的對策比較
3.1發掘自身優勢方面
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就是傳統文化,將城市中蘊藏的傳統文化充分挖掘出來,轉化成創意的來源,能夠提升創意的內涵。文化是旅游的內核,深挖景點的文化底蘊和傳統歷史故事,將其內容以人們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推廣,深入本土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常州,因河而生,因河而興,京杭大運河與常州城水相依,人水相親。常州段大運河曾經是京杭大運河最具代表性的河段,但是在七八十年代對大運河的改造中,因各種原因被迫拆除一部分文物。而最近幾年,常州已經意識到運河沿線的旅游資源的重要性,積極打造并發揚“運河名城”文化旅游品牌。另外,充分開發瞿秋白紀念館、張太雷故居、惲代英紀念館、“三杰”紀念館等紅色文化資源,拓展紅色文化內涵。在當今文化競爭的大背景下,優秀傳統文化是打造城市文化符號的重要文化資源,重視城市文化IP的價值,發掘其內容、弘揚其精神,才能打造出屬于城市本身的文化符號。紅色文化作為我國的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城市文化IP的塑造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在宣傳教育的同時,民族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也得到了強化,推動了精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城市文化與城市文化IP塑造互為作用,互相推動,形成獨特的發展之路。
熊本的吉祥物熊本熊成名之后,為加大存在感,熊本熊運營小組多次讓熊本熊出現在市民的視野里,以導游的身份帶領大家游覽縣內風景、挖掘名店美食,去參加鄰縣合作城市的品牌宣傳活動等等。熊本熊運營小組還以熊本熊的身份,在博客上通過“熊本瑣事”來介紹熊本的建筑、美食、自然風景等等,不僅讓更多人對吉祥物加深了解,也讓更多人了解一座城市。
綜上可見,常州和熊本都從發掘自身文化優勢出發來優化城市文化IP,但側重點卻各不相同。常州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古跡旅游,而熊本主要利用熊本熊這一吉祥物成為提升城市形象的成功典范,在此帶動下,推廣歷史文化古跡、風景名勝景點等文化IP。
3.2營銷方式創新方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形象需要優化城市IP,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部分。當下處于短視頻迅速發展的時代,通過一則短視頻往往就能收獲大批粉絲和流量。在短視頻APP上發布一條高品質的短視頻宣傳介紹城市亮點、通過鏡頭敘述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風俗,能夠吸引居民及外地游客的關注。在互聯網普及的社會中,線上推廣成為主要方式,但線下活動也是重點推廣的對象。線上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來傳播宣傳,能夠在短時間內擴大受眾范圍,達到廣泛傳播的效果。線下也可以積極舉辦文化藝術活動,擴大國際國內的經濟文化交流。在營銷方式創新方面,雖然兩座城市的投入和推廣力度不同,但著眼角度和方法具有較多的相似之處。
常州通過常州發布、常州本地寶微信公眾號,常州旅游、常州網等微博號對常州進行多方面的宣傳和介紹,從景點、美食、文化等不同角度向人們展示不一樣的常州,是新時代獲取信息的快速渠道。常州將信息與人們共享,信息變得公開化、透明化。常州的公交車、地鐵站里也播放著與常州有關的公益宣傳視頻,在不同的場所讓人們都能了解常州。
熊本網站運營者將熊本熊的日常拍攝成視頻發布在各大網站上,借助電視、廣播、官方博客等多種平臺進行傳播,并且在國內的微博、B站等平臺,也有運營者定期上傳并更新與熊本熊有關的視頻、圖片、表情包等,這一舉動收獲得了眾多人的喜愛,同時也增加了人們的評論與互動,熊本熊的熱度只增不減。
3.3市民參與度方面
通過塑造城市文化IP,可以增強城市獲取資源、配置資源和整合資源的能力。在塑造城市文化IP的過程中,政府發揮了主導作用,號召市民共同參與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通過親切的方言、美麗的景色、特色美食等等讓人們逐漸了解一座城市,了解這個城市,提高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信任度來增強城市文化IP的凝聚力。市民既是城市文化IP的建設者,也是消費者。
常州市積極聽取市民的意見,曾發布尋找市民規劃師的活動,號召市民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建言獻策。政府廣泛吸納建議,讓更多市民參與到規劃工作中來。加強了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策劃熊本熊失蹤事件,在社交平臺上提供線索,召集大家一起尋找熊本熊,促進公眾積極參與,熊本熊找回后通過媒體的爭相報道成功提高熊本的知名度。
4.結語
城市文化IP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區域的文化符號,蘊含著深厚的城市形象、城市精神,不僅對于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市場繁榮具有深遠意義,同時對于城市影響力、城市社會經濟發展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常州和日本熊本在城市文化IP的塑造和優化城市文化IP的對策擬定中,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兩座城市都注重利用城市景點、吉祥物、傳統手工藝塑造典型的城市文化IP,能充分發掘自然景物、人文傳統、歷史遺跡的特點,注重營銷方式的創新,鼓勵市民廣泛參與。同時,兩座城市亦有各自的特色,常州開拓進取,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特色,揚長避短著力打造人造景點資源;熊本十分注重對城市文化IP營銷的投入,市民參與較高,獲得了巨大成功。城市文化IP的塑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斷摸索中慢慢前進,在城市文化急速發展的當今,如何選擇最優化發展模式,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宮天文. 城市文化略論[J]. 科技創新導報,2012(26)
[2]馮雅穎. 基于IP視角的城市文化價值鏈研究[J]. 黑河學院學報,2021(07)
[3]路明.基于文化消費語境下的南京城市文化IP研究[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7(5)
[4]馮月季,李菁.打造國家文化符號:文化自覺視域下中國傳統文化IP的價值構建[J].中國編輯,2019(9)
[5]王林生.文化IP是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動力[J].中國國情國力,2018(11)
[6]陳苑.淺析城市文化IP推廣模式[J].現代營銷,2020(6)
一作簡介:趙邢悅,女(2000.10—),漢族,江蘇揚州人,常州工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日本社會文化
二作簡介:黃鑫燁,女(1999.11—),漢族,江蘇南通人,常州工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
三作簡介:邱瑞敏,女(1999.07—),河南省周口人,常州工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日本社會文化
四作簡介:于晨,女(2000.08—),漢族,江蘇揚州人,常州工學院,本科,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基金課題:2021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日城市文化IP塑造的對比研究——以中國常州和日本熊本為例”(編號:20211105501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