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段秋桃
摘? 要:當人的肌體受到創傷會產生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這種創傷讓人體感到不適,通過創口周遭神經傳感至大腦就是疼痛。心血管外科手術后患者通常會感到疼痛是因為麻醉藥物的作用消失,患者痛感神經逐漸恢復所以感到切口疼痛。術后患者劇烈疼痛會影響疾病的治療和患者休息,護理人員要切實提升自己的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通過術后鎮痛護理工作,確定患者具體疼痛的根源,對術后疼病因素進行準確評估。因為每個不同患者對疼痛忍耐限度和應對心理情緒不一樣,醫護人員就要對每個不同患者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方案[6]。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術后的舒適度,預防并發癥出現。本文將對心血管外科術后疼痛要點的護理進行深入研究,以期提高臨床實踐護理水平,加強疼痛要點護理,完善術后的護理基礎,提升預后效果。
關鍵詞:心血管外科;術后疼痛;護理
1術后疼痛的原因
手術是一種具有創傷性的治療手段,通過心血管外科手術的患者要經歷麻醉、氣管插管和體外循環等輔助治療手段,所以身體會感到嚴重不適感。在手術后會感到疼痛通常是在麻醉藥物作用消失后,在麻醉消失的24h內主要為切口的疼痛,因為手術后身體組織的切口損傷依舊存在,痛感神經逐漸恢復,釋放出大量的疼痛物質。每個人疼痛的程度會因為手術切口部位和手術范圍不同而產生差異,運動會導致切口周邊皮膚張力引起疼痛,比如咳嗽、翻身和抬起四肢等。術后的疼痛程度受手術部位的神經分布、手術性質、牽拉范圍、切口大小、術前精神緊張程度、麻醉位置以及預后護理的影響而各有不同。同時,休養環境和心理情緒也是導致手術后切口疼痛的因素,一個舒適、安靜、整潔的休息環境可以幫助患者提高對疼痛的忍耐程度[2]。通常來講,疼痛忍耐度與患者性別、年齡、心理承受力、身體素質以及文化程度、社會層次、曾經對疼痛的體驗記憶都有關系。例如年長一些的患者對疼痛的忍耐度就高一點,男性患者會比女性患者對疼痛的忍耐度稍弱一點,性格外向的患者面對疼痛時會與醫護人員或主治醫生交流傾訴更多一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通常也能對醫護人員清楚地表達疼痛的程度。心里不安情緒會使患者感覺疼痛加劇,而積極的心理和平穩的情緒可以使疼痛的感覺減輕。
2具體的護理措施
2.1關于心理護理
為了緩解患者在手術前的緊張心理,術前應該向患者說明心血管外科手術的基本操作流程及預期術后效果,同時向家屬及患者普及一些常規的醫療鎮痛常識,使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到術后會出現的疼痛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避免術后產生不必要的糾紛。當患者完成手術,回到病房還要及時告知家屬及患者手術結果和注意事項,緩解患者心理上的擔憂顧慮,面對家屬或患者提出的問題要細致耐心的回答,幫助患者降低恐懼不安的心理[5]。有些患者可能會對疼痛異常敏感,承受疼度弱,對這樣的患者就要加強護理,在病情允許情況下,可以用一些簡單的緩解疼痛的方法減低痛感。同時降低周遭音量,避免患者受到噪音影響,在進行護理操作過程中盡量動作輕柔,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緩解患者心理上的煩躁情緒。除此之外應該尊重患者對疼痛的不同反應,醫護人員需要鼓勵患者勇敢表達,具體疼痛的感受和疼痛部位。通過語言的安慰鼓勵,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指導家屬正確使用非藥物方法減輕患者術后的心理壓力,穩定心理情緒,放松神經,減少切口張力,讓患者最大程度上加強對疼痛的忍耐度。
2.2關于護理評估
手術后對患者要進行細致的觀察,患者術后疼痛時會出現一些列反應,比如身體出汗、血壓升高、呼吸急促、脈搏加快和表情痛苦扭曲等等。當患者的主動對醫護人員傾訴疼痛感覺時要認真傾聽,以便對患者的疼痛值進行準確評估。當患者對于疼痛感實在無法忍受時可以通過藥物來緩解痛感,并且密切觀察用藥后對患者的反應和狀態,掌握患者用藥后是否有不適反應。還可以采取適當的科學疼痛評估手段,例如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于疼痛的評估[3]。這種評估方法在中國臨床實踐中得到廣泛認可,其方法是通過一條長約10cm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不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疼痛,這種方法可以有效評估病人術后疼痛是否減輕或加重、用藥后鎮痛效果如何等。據調查大多數患者術后72h依舊痛感嚴重,這要求醫護人員對患者術后痛感進行科學系統的評估和及時準確的記錄。
2.3關于基礎護理
手術后患者會因為活動牽引切口而感到疼痛,部分患者還有口干舌燥、惡心嘔吐、咽部不適和肌肉酸痛等癥狀反應,肌肉酸痛是因為無法自行翻身可又無法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躺在床上,這時就需要醫護人員定時協助患者變換躺臥姿勢,在幫助患者翻身變換體位時動作要保持輕柔,幫助患者活動手腳,每2h協助翻身,按摩患者酸痛的肌肉。對一系列不適癥狀要做好解釋工作,對插管患者采取口腔護理,禁飲措施,以棉簽沾水溫潤嘴唇減緩口干不適,拔管者可以飲入少量的水止渴,避免患者張嘴呼吸。幫助患者翻身時要注意呼吸機的調整,不要碰到插管。幫助患者吸痰時動作要輕、穩、快,減少儀器對咽部刺激。術后不要過早進食飲水,防止嗆咳。觀察患者如果出現惡心嘔吐現象,將患者頭部輕輕偏向一側,安撫情緒讓其放松,調整呼吸,嚴重者遵醫囑使用止吐藥物[1]。對疼痛超過1級患者,遵醫囑使用鎮痛、安眠類藥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不必要的費用,不要在患者床邊催繳費用,避免患者產生不良清緒。無論面對患者還是家屬都要動作輕、走路輕、談話輕。這樣做不僅對患者表示尊重更可以避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對一些表現出躁動不安、痛苦呻吟的患者要準確判斷原因并予及時處理。加強觀察巡視,及時換藥以減少儀器報警提示產生的噪音[4]。
結論
對于心血管外科術后患者來說疼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反應,心血管外科術后一定會伴隨痛感,難免會為患者帶來負面情緒,所以在實踐護理中要通過實施疼痛要點護理幫助患者平穩度過治療后的恢復期,改善患者的消極情緒。醫護人員要正確引導患者先對術后疼痛有一定了解,幫助患者掌握緩解疼痛的方法,配合治療,降低痛感程度。醫護人員的后期護理同樣重要,醫護人員要不斷的提升自身實踐經驗和臨床護理理論知識,完善術后對痛點要點護理操作流程,確定引起患者疼痛的原因,再對疼痛原因進行準確評估,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提升患者恢復期的舒適度,主動預防并發癥的出現,提升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1]呂仁仙.全身麻醉患者術后惡心嘔吐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浙江創傷外科,2002,7(2):84.
[2]馮祖蓮.硬膜外麻醉患者低血壓的預防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7):1326.
[3]張春華,徐麗華.疼痛評估與護理[J].繼續醫學教育,2006,20,(29):41-44
[4]王素霞,噪聲對健康的影響[J].現代養生,2006,5(1):51-52.
[5]楊秀麗.綜合護理干預對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影響的臨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8(18):582-583
[6]肖順美.綜合護理對外科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414(18):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