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娜爾?何德爾穆林娜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國教育制度的不斷進步和改革,教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而教材作為中小學教學的主導,其內容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對教材編輯的要求不再只局限于專業知識,對素質修養也有較高的要求。本文則是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對現代中小學教材編輯的素質修養進行綜合分析。
關鍵詞:中小學教材;編輯;素質修養
伴隨信息一體化時代的來臨,中小學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發生了改變,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術涌入了中小學教育中,因此在教材編輯方面也需要同步作出調整。
一、中小學教材編輯素質修養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目前,很多出版社都開始吸收優秀的年輕編輯加入到團隊中,一方面是為了提高中小學教材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障編輯團隊可以與時俱進,令自身可以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同時,對原有編輯的培養培訓也在同步開展,從而加強編輯團隊的素質修養。其中包括新理念、新技術的融入,職業道德和思維意識的嚴格要求,這些是現階段中小學教材編輯素質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部分年輕編輯因為缺少相關的經驗,在實際工作中也會遇到各種問題,因此在選擇人才時,則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定。中小學的教學雖然屬于基礎階段,但卻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并且很大程度上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會初步形成。在此前提下,教材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同樣也是學生學習的重心,教材內容的質量將對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重要決定。而教材的質量很大程度上由編輯的素質修養而定,由此可見中小學教材編輯的重要影響和社會價值。從目前來看,中小學教材編輯隊伍中,年輕編輯比例較高,雖然經驗較少,但也意味著可塑性較強,要保障我國中小學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為社會創造優秀人才,素質修養的要求則不能松懈。
二、中小學教材編輯素質修養的培養
(一)重視編輯道德品行
首先,編德是指編輯的道德、品格。中小學教材是教師教學過程的導向,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載體,以此教材中所蘊含的“德”文化對學生知識體系與思想意識有著直接影響,而突出德育教育,也是近年來中小學教學的新趨勢。在教材內容上,加強中華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對現代社會發展中的社會而言尤為重要。對于多數中小學學生而言,通常不會對教材內容產生質疑,教材中涉及到的品性、道德問題直接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榜樣。由此可見,中小學教材編輯有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只有重視編德,才可以保障教材內容的高質量,也為學生形成良好意識形態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優化編輯思維意識
首先,編識是指編輯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自身的思想觀念、思維意識、政治立場等,對于所有稿件的整理和修訂,都需要編輯擁有正確的、積極的、健康的思想導向,應避免出現扭曲、刪減稿件內容的行為,務必要結合教材、學生的需求和自身的素養進行深入研究。其次,在面對全新的教材時,編輯需要對該課程標準、課程規劃展開全面地了解,如:我國的新課程改革方案。
其次,教材是增加學生知識、培養思維觀念的基本依據,對學生精神層面的影響舉足輕重。同時,不同的編輯在統同一學術、專業領域往往存在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分析問題的重點和所具備的知識結構也有一定的差異,雖然編輯之間可以存在不同的觀點和想法,但因為中小學教材的編制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市場上的商品或一種娛樂文化的產品,也不是供學術討論的論壇,因此編輯在編寫教材時的觀點則需要同國家、黨和政府保持一致性和統一性,從而體現并落實最新的教育教學方針。
(三)完善編輯學習能力
中小學教材的編輯需要基本較豐富、較全面的知識結構,必須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維,發掘并抓住重要信息,保持嚴格嚴謹的治學意識,對新生信息與技術都可以及時地以辯證的方式接納、了解和學習。教育出版并不只是以出版為目標,同時還要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出版則是一種傳輸方式,而非最終目標。
對于中小學教材編輯而言,一方面要掌握較全面的學科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同新課程的動態保持同步,深入研究出臺的新課程標準。同時,對于年級較低的教材編輯,需要對中小學教學和學生有一個深入地了解,并因此還需要學習部分心理學相關的知識,掌握中小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基本特征。在目前信息一體化的環境中,各種數據和信息在快速的更新和傳播,在對這些龐大而復雜的信息在進行篩選和整理時,較容易出現偏差,從而造成負面的效果。
其次,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和出版行業的廣泛應用,中小學教材編輯則需要同步轉變以往的工作觀念和工作方式,把新技術與編輯工作聯系在一起,發揮新技術的功效,提高編輯能力,以創新性思維創造多元化化、數字化的教材綜合體,重視對信息資源庫開發與應用,時刻關注技術的更新與進步。
(四)強化編輯專業能力
第一,團隊合作能力。編輯團隊中會存在觀點矛盾和沖突的問題,但最終目的相同,因此強化編輯的團隊合作能力,則需要以最終目標為核心,調解矛盾與沖突。第二,溝通討論能力。教材質量的高低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在編輯教材的過程中,應定期到教材的實際使用地區進行交流工作,掌握更加具體而真實的師生的需求,收集師生的意見和想法,并在分類整理提交到編輯小組。第三,組織協調能力。中小學教材的編寫有著較強的特殊性,往往難以在定稿時真正達到規定標準,因此為了保障稿件的質量,編輯就需要積極融入到教材編寫的討論中,提出實質性意見,并對編寫過程中出現而存在的問題進行協調處理,以此確保編輯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還應定期組織各類教材的服務活動,為了令教師對編輯的理念和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認知,應同教研部門合作開展先進課評選活動、教材培訓活動等,以此加強彼此的聯系。
三、結語
中小學教材編輯的素質修養包含了多個部分,不單是專業知識,還有工作能力、思維意識、職業道德等綜合素養,而也只有嚴格要求,才可保障教材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最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丁金芳.淺談中小學教材編輯的職業能力及提升策略[J].編輯學刊.2019.01.62-66
[2]唐璐.新時代背景下提升教材編輯專業素養的途徑[J].文化產業.2019.12.33-36
[3]張琴.教材教輔編輯應如何提高自身職業素養[J].傳播力研究.2019.3(19).160
作者簡介:古麗娜爾·何德爾穆林娜,性別:女, 民族:哈薩克族,單位:新疆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