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外英 趙云麗
摘? 要:心血管外科通常涉及到很多種疾病類別,其中所涉及的心肺就是非常重要的人體臟器,體外循環手術所治療的患者病情大多異常復雜,這項手術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對醫護人員的專業醫護知識和技術水平都有很高要求,需要醫護人員不斷學習專業技能,提高專業知識水平。依靠平時積累的工作經驗,完善更新體外循環手術專科護理體系,切實有效的提升體外循環手術患者術前術后的護理質量。通過開展階段化、科學化、規范化醫療教學培訓,提高專科手術醫護人員專業素質和實踐經驗能力。
關鍵詞: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護理
1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專科護理的重要性
體外循環也被稱作心肺轉流(cardiopulmonarybypass,CPB),體外循環手術要先將人體內的靜脈血通過導管引出到身體外,經過一系列循環再回到體內。目的是讓血液不用經過心肺去進行全身的循環和氣體交換。由于CPB是一種機械性的,非生理性循環,所以這項治療手段本身對患者身體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會產生一定影響,而全方位的護理對于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患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醫護人員具有耐心和細心,工作穩扎穩打、業務水平高、應急能力強、專業技術硬、頭腦思維敏捷等綜合素質。
2.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專科護理的提升對策
2.1對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患者的基礎護理
對于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患者的基礎性護理大概可以分為術前護理和術后護理,手術前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良好溝通,并且詳細講解關于手術的醫療知識,介紹手術前后都應該注意的事項和手術經過,說清楚術后在身體上留置的各種插管的原因和作用。手術前一段時間應該告誡患者戒煙戒酒,進行配合手術過程的深呼吸訓練。注意防護,避免患者受涼,預防呼吸道一類的感染。觀察患者皮膚和口腔如果有感染現象應該及時與主治醫生溝通處理。對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或心功能不全患者要減少其活動量,飲食清淡。配合主治醫生使用降低心臟負荷一類的藥物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用藥效果。
術后患者轉入ICU進行監護后,連接呼吸機,對患者進行輔助式呼吸。檢查氣管和插管是否固定,聽診患者雙肺呼吸音是否正常。密切測量血壓,監測心電監護和Sp02,檢查患者導尿管和尿袋。固定起搏器和導線,整理各輸液管以及輸液泵,檢查輸液部位是否存在液體滲漏、紅腫過敏等現象。根據病情,檢查并且及時調整輸液、輸血速度。密切關注患者的意識狀態和瞳孔是否有異常[1]。了解患者在手術中的狀態,與手術麻醉師和在手術室內的護士進行交班,交換信息。掌握患者在手術中血管活性藥物的劑量、藥物濃度和液體輸入速度。記錄患者各時間段的身體各項數據。部分要用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的患者應該根據實際血壓及循環情況,按主治醫生要求及時調整藥物劑量,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患者在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結束后會逐漸恢復意識,患者清醒后要告知患者所在的地點,所處的時間和手術已經順利完成等信息,使患者放心。密切觀察患者各項體標,如果患者出現失眠等狀態要以患者的手術后的基本情況按醫囑應用鎮靜藥物。術后的病情狀況要告知患者,如果患者精神狀態良好,可以安排家屬探視。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對患者進行康復期的指導,告知患者及家屬按照醫生要求,合理飲食,戒煙戒酒,每天適當運動的重要性,叮囑患者出院后要定時定期到院進行復診。
2.2針對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
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患者術前術后的情緒是否穩定對整個手術過程和術后恢復都有一定影響,這就使得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護理變的十分必要。按照傳統的護理模式,醫護人員似乎只重視檢測患者術前術后的生命體征和各種儀器數據,忽略了患者在手術時期的心理狀態,導致護理的最終效果不是很理想,沒辦法滿足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整體的預期[2]。近年來臨床實踐工作漸漸認可了心理護理對患者術后康復期的重要性,因此對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是很有必要的。體外循環手術是臨床心外科中一種常用的治療手段,可是很多患者因為長時間受疾病折磨,在接受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治療之后,加上不清楚這項手術治療具體療程,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容易存在心理壓抑、不安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而影響了手術治療效果以及術后恢復進度。一次體外循環手術是住院患者和其家屬生活之中的大事,一般來講患者在手術前都會出現不一樣的心理應激反應,尤其是愈發接近手術日期的時候,患者的不安全情緒會越來越嚴重,這種不安的情緒主要表現為緊張、抑郁、煩悶、焦慮等等。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情緒會加快患者心跳,血壓升高,這顯然不利于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尤其是對心外科手術患者,甚至會直接影響到預后效果。護理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患者的心理首先要減緩患者焦慮不安、抑郁情緒。在安撫患者不安情緒時要注意語氣,耐心講解,著重宣傳相關的疾病醫療知識,增加患者手術成功的治療信心。除此之外,告知家屬在探視患者時多鼓勵患者,不要談論會加重患者負面情緒的事情。醫院方面也要組織開展關于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護理培訓課程,醫護人員參加關于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患者護理的討論以及心臟外科的相關學術講座,在工作之余也不斷地加強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嚴謹的、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作風為患者打造良好舒心的康復環境[3]。
結論
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是一種很復雜的手術,在該手術過程中要求醫護人員不僅要掌握一定專業知識,還要強化專業技能。在患者進行手術之前主動與醫生進行積極溝通,充分了解不同患者在手術中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在護理中,總結臨床護理的實際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護理能力,準備好術前一切儀器與物品。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醫護人員和主治醫生溝通的手術治療方案要及時對患者和家屬講明,以便患者知道怎樣去全力配合醫生治療。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所涉及的問題有很多,若是操作不當有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手術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全面提升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質量,才能有效提高心血管外科體外循環手術的成功率。打造護理模式的全程化和持續化,增強醫護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和理念,讓患者在手術治療后,因為全方位的護理而加速健康恢復的時間,同時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保證優質的護理服務可以避免醫患之間發生矛盾,做到以上還需切實加強醫務人員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完善護理模式,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拓寬服務患者范圍。
參考文獻
[1]寧鳳蘭,周偉英圍手術期心理護理對心臟病體外循環術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4,7(5):467-469.
[2]張玉梅,范春蘭,韓萌萌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6):137-138.
[3]白美麗,張圓圓.體外循環術后ICU患者的心理護理及應用意義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0):28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