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霞 劉國偉 白增立 陳瑞英 郭秀敏
摘? 要: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的完善為所有人群提供了繼續學習的便利和契機。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資源共享背景下建立終身教育顧問導學機制,在學業、就業、興趣、家庭等方面為學員進行個性化專業設計,可以有效規避終身學習進程中學業型弱勢人群由于專業指導匱乏而形成的學業障礙和退出風險。
關鍵詞:學業型弱勢群體;終身教育;教育顧問;個性化需求
一、引言
2021年3月31日,教育部副部長宋德民在國新辦深入貫徹“十四五”規劃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政府將大力完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此前全國范圍內已有福建省、上海市、河北省、寧波市、太原市頒布并施行了終身教育促進條例,這些旨在健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政策法規,以開放的姿態承擔起服務所有人群終身學習的責任和使命。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體系中,學習不再是特定人群、特定人生階段的任務,而是一個貫穿全民終生的事業,對于存在學習障礙的弱勢人群來講,這意味著學習將不再是一種負擔和奢求。
二、學業型弱勢人群的特征
學業型弱勢人群,是指由于自身學業上的弱勢地位,在學業和心理上都存在挫敗感和自卑感的人群。他們由于能力、學歷、智力甚至是身體等某個方面的原因形成學習障礙,導致教育訴求難以得到很好滿足,學習熱情和動力也差強人意。為滿足這些人群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業余學習成為繼義務教育、普通教育之外彌補學業型弱勢群體群受教育權利的又一途徑。學業型弱勢群體群在業余學習階段,除表現在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等方面的諸多困難外,學業中還凸現出如下特征:
(一)融合教育中學業始終處于劣勢地位
積極推進融合教育是我國學業型弱勢群體教育中采取的基本路徑,但僅靠這一方針還是很難打破學業型弱勢群體融入校園教育的藩籬,無論是在義務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階段。同時由于學業型弱勢群體教育支持系統的匱乏以及普通學校特輔師資專業能力的局限性,學業型弱勢群體在校園教育中基本處于被邊緣化的境遇,學業質量沒有保障。終身教育倡導的是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終身可學,加以專業教育顧問輔導,這種設計可以彌補學業型弱勢人群學習過程中的時間、地域、專業指導受限等一系列難題,為其提供一種真正適宜的學習機會和環境。
(二)學業選擇基本依賴家庭意愿和規劃
學業型弱勢群體學習意愿和學業進程遭遇的障礙,是否得到家庭的支持和扶助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學習過程中由于心理受限,學業弱勢人群家庭成員能否給于人力上的支持、觀念上的重視、經濟和時間的支撐、能力與經驗的指導以及情感上的慰藉等[1],均影響著學業型弱勢群體的學業選擇和堅持。能夠憑借學習謀得一份自食其力、安身立命的工作是學業型弱勢群體及其家庭學業選擇的初衷和動力,因此在學習和專業的傾向上亦是家庭意志的集中體現而非興趣使然。
(三)學業進程高度依賴教輔人員引導和支持
學業型弱勢群體及其家庭在專業的選擇和認可上會高度依賴招生教師的咨詢與交流,在學習進程中則完全依賴教學、教輔人員的引導和支持,所以教學、服務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熱情、服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超越教學業務水平而成為學業型弱勢群體學業進程中的關注焦點,甚至成為學業能否堅持下去的理由,所以傳統校園化的教學模式和專業服務能力缺乏的師資配置會加劇學員的疏離和退出。正由于教學及服務人員工作態度及其服務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體系設計中更要保障教服人員擁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和相應的業務能力以及獲得這些能力的培訓機會。
三、學習資源共享中學業型弱勢群體的個性化需求
據資料統計,教育背景普遍薄弱的學業型弱勢群體獲得個性化幫助的程度與其學業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成正比,為有效破解這種基于專業指導匱乏導致的學業困境,可以嘗試建立教育顧問導學系統進行應對[2]。在導學系統下,學員除獲得專業學習機會和學業指導,更重要的是獲得終身學習規劃及個體的人文關懷。終身教育規劃在全面發掘學業型弱勢人群興趣和專長的基礎上,將整合其優勢資源,在升學、就業、家庭等方面進行趨利避害的設計,其優勢具體表現在:
(一)量身訂制的終身教育規劃可以有效彌補學習能力的不足
由于心理或生理受限,學習能力是學業型弱勢群體非常恐懼的問題。除缺乏自信,一些內容高深、學術性強的課程,對于他們的學習自信、能力也起到了毀滅性打擊。同時年齡因素也是一大障礙,許多人相信智力、記憶力都會隨著年齡增大而大幅衰減,這種觀念也影響著學業型弱勢群體的學習意愿。選擇適合學業型弱勢群體學業基礎的學校、課程、師資、專業就成為教育顧問協會首要考慮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教學方式的選擇也很重要,教學過程是否能夠促進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方式是否構成學業壓力,專業學習小組、地區小組的互動方式是否被學員接受,這些因素都要在個人終身教育規劃中提前預測并跟進調整措施。
(二)個性化終身教育規劃可以激發學業型弱勢群體群的學習熱情
學業型弱勢群體及其家庭始終對國民教育抱有極高希望,期望以此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狀況,但相應的教育階段難以發揮實際作用,導致其學習熱情銳減。從基礎教育到成人教育,分段式培養的各自為戰導致學習能力缺乏的學業型弱勢群體學習目標茫然、學習內容無的放矢,對自己應該學習什么、可以學什么、是否能夠學會、學業是否利于生活的改善毫無概念、亦無力規劃,因此一份契合學業型弱勢群體個人實際的終身學習規劃可以順利解決這些困惑。
(三)職業發展為目標的終身教育規劃可以擯棄枯燥無用的學業內容
終身教育顧問進行導學雖以提升教育人群的整體發展為目標,但教育內容的實用性卻至關重要,尤其對于學業型弱勢人群,學習內容的學術性應該暫時避免做為學業重點。對于某些領域必須技術性結合理論的,也要做到淺顯易懂、簡明扼要,在學業安排上與學業型弱勢群體實際生活和職業發展關聯緊密的內容可優先考慮。比如就業問題,是學業型弱勢人群融入社會、實現個人價值和體現人格尊嚴的重要途徑,更是其融入社會、獲得認同的重要途徑,因此就業就必然是終身教育規劃中的一個重要參照目標和服務導向。而對于大齡人群的終身教育規劃會重點突出中老年階段學習內容,包括理財、養老、家庭子女等等,教育規劃中要盡量杜絕學習內容的枯燥無用和不切實際。
四、學業型弱勢群體個性化導學系統建立的基礎和條件
(一)桑代克學習能力理論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支撐
學習能力是指個人獲得知識技能時心理內部的智力活動,是由知識、智力、學習方法等講多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傳統教育將接受小學至大學的正規學校教育作為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途徑,認為學校教育階段是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最佳時間。相對于校園學習之外的教育形式,則由于學習者的年齡、學習環境、教學方式、學習時間等因素制約,在學習效果上大多持不樂觀態度。鑒于此種擔憂,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在《成人的學習》中,通過自己的實證研究肯定了成人階段的學習潛力,認為成人在20歲之后,學習能力各個方面削弱的程度是比較輕微的,并不會對學習產生較大影響[3]。只要采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完全可以忽略生理原因導致的學習能力削減,桑代克的成人學習理論為終身教育顧問導學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基礎。
(二)科學技術的進步提供了遠距離學習的工具基礎
互聯網、直播、VR等新技術的應用,重構了人類社會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學習亦不再拘泥于地域限制,因而為遠程教育、校園教育的融合和銜接帶來無限可能。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更多的是獲取知識,終身教育顧問導學模式則是引導學員獲得一種終身學習的能力和思維,從而對自身的發展形成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和規劃[4]?,F代科技的進步讓資源的整合、系統的規劃這件事情變得簡單和可能,讓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教育主導者亦能夠快速了解學員的問題,將來的教學涉及就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
(三)終身教育原則政策化為學業型弱勢群體終身學習奠定了制度基礎
福建、上海等地方終身教育條例的相繼出臺,意味著保障國民學習權利的終身教育理念已成為一項基本教育制度,實踐中已在政策層面予以推進并且深入人心,為學業型弱勢群體搭建一個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的終身教育顧問導學體系也是眾望所歸。同時,中華民族自古就有“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美德傳統,學業型弱勢群體的教育更應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國定政策的支持、傳統文化的熏陶,都為我們嘗試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顧問導學系統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礎和社會氛圍。
五、學業型弱勢群體個性化導學系統建立的路徑
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顧問導學系統嘗試以教育顧問協會為主導,在綜合考量學業型弱勢人群的意愿、能力及其家庭資源基礎上為其提供教育、就業等方面的系統教育規劃,并負責引導其進入適宜的教育支持環節和學習進程,同時對其教育進程中的教育資源包括學校、師資、教學方式、學習效果等進行全程跟蹤、適時調整,其良性運行以學業型弱勢群體的實際訴求為中心、以教育顧問協會的理性指導、學校的密切配合為條件,整個體系包括:學業型弱勢群體→ (教育顧問→ 終身教育顧問協會)→( 學?!處煟?/p>
(一)終身教育顧問協會負責拓展教育資源和學習途徑
終身教育顧問協會在教育主管機關領導下成立,負責遴選終身教育導師和聯絡學校。顧問協會的主要職責,一是負責終身教育導師的遴選和日常監督,二是為學業型弱勢人群提供教育信息服務和路徑選擇,三是對終身教育顧問導學模式國家、地方相關政策的把握、執行和建議。終身教育顧問協會業務的正常開展還將起到如下作用:對學業型弱勢人群教育政策、規則的支持和維護;影響學習者對學校和專業的選擇及課程教師關于教學方式的選擇;通過教育顧問領學、陪讀等形式開展監督、評估實踐活動;通過建立數據信息庫為學習者、學校提供多元化選擇信息報務;加強與業內外學業型弱勢人群教育的交流與研究;開拓多維度的學習途徑,實現學業型弱勢人群教育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的良好發展勢頭。顧問協會在工作開展中的難點主要存在于,如何慎重選擇和理性監督教學支持機構以及發掘和完善學業型弱勢群體的教育資源和信息渠道。
(二)教育顧問負責引導學生的學業發展和教育方向
在個人自薦和社會推薦的基礎上,由顧問協會選擇具有良好師德、豐富教學經驗、嚴謹治學作風、具有專業技術經驗的校內外人員擔任,由學業型弱勢群體及其家庭本著自愿原則進行選聘。終身教育顧問在顧問協會領導下開展咨詢、引導、建議工作,利用其專業知識,按照殘疾學員及其家庭的學習訴求給予有發展前景的教育建議。在獲得顧問協會和殘疾學員認可后形成學員的終身教育規劃,并負責引導學員進入學習進程。終身教育顧問工作難點在于,一要理性引導和回應學業型弱勢群體群的教育訴求,二要以人為本設計和實施教育規劃。
(三)學校和教師負責持續探索、創造個性化的學習機會
學校在顧問協會監督下執行學生的終身教育規劃,但具體由哪所學校、在學生的哪個教育階段來執行、學業選擇和專業方向都將在顧問協會的指導下進行,一所或多所學校在執行教育方案的溝通和銜接、評估將是顧問協會的工作重點。終身教育顧問模式是為學生建立的個性化學習輔助體系,在操作上切忌將校本意愿強加給學生,因此學校的工作難點亦在于給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機會。
參考文獻
[1]別倩倩.高校輔導員針對學業型弱勢群體的教對策育[J].科教導刊,2011(12):171-172.
[2]方儀,何侃.發展我國學業型弱勢群體職業教育的戰略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3(1):107.
[3]李中亮.桑代克成人學習理論及其啟示[J].成人教育,2007(1):29-30.
[4]王曾等.網易公開課對我國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啟示[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4):147-149.
作者簡介:劉福霞(1971-),女,河北唐山人,漢族,碩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西方司法制度、成人教育。
基金項目: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深度學習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資源個性化推薦研究》(SZ202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