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
摘? 要: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精細農業的關注也呈現上升趨勢。農業機械的推廣能夠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分析在精細農業背景下,小型農業機械推廣使用的必要性,并分析具體推廣發展策略,旨在促進我國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精細農業;小型農業機械;推廣使用;發展
精細農業是區別于以往粗放農田管理農業的一種現代化理念,在以往粗放農田管理里面種,認為土壤、植物特性具有統一性,就要統一施肥管理。在粗放農田管理理念下,不論是貧瘠土壤抑或是肥沃土壤均采用同樣的施肥量,將會導致一定資源的浪費,同時過量的肥料會滲入地下水之中,長此以往,將會造成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因此精細農業發展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必要舉措之一[1]。精細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的投入,機械化是精細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既能夠解決我國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還能夠節本增效,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業現代化發展。
1. 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必要性分析
小型農業機械推廣使用的必要性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是節本增效,提升農業生產率。在傳統的農業生產之中,大多依賴人工來進行深耕、播種、施肥、采收等工作,但是人力勞動效率有限,且部分農作物有其最佳的播種與采收時節,一旦錯過將導致農業生產質量大打折扣。以云南大理稻谷采收為例,地處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區域,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而稻谷采收多在十月中下旬進行采收,若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采收將可能遭遇大雨使得采收稻谷無法順利晾干[2]。二是促進農作物增產。精細化農業背景下,小型農業機械的使用能夠更加科學的栽種并管理農作物,為農作物的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農業機械代替手工勞動力,促使更多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工業、服務業之中,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2. 小型農業機械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2.1地區發展水平不平衡
隨著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我國小型農業機械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效果,然而我國地域廣闊,各個區域之間發展存在不平衡的情況。我國各個區域氣候差異明顯,且機械化推廣程度也存在差異,導致機械化水平參差不齊。同時部分地區受到地理條件限制,也無法順利應用農用機械與農業生產之中。如我國云南地區,土地呈現縱橫起伏的狀態,相對平緩的山區只占總面積 10%,導致部分農用機械無法適用于當地地形條件,導致該地對于農用機械的應用存在一定的阻礙。
2.2推廣力度不足
我國是農業大國,然而農業機械的優勢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其中一個原因是推廣力度不足。在我國部分區域對于農業機械的重視程度不夠,仍然依賴于人工耕種,導致當地農業精細化程度不高。而在我國東部地區如黑龍江等,由于精細化農業機械推廣到位且使用早,深受各個農民的青睞,當地玉米種植條件好,玉米精量播種機能夠有效管控種子播種,避免種子浪費與播種不到位的情況,也吸引了眾多農戶的眼光。
3. 小型農業機械具體推廣發展策略
3.1推動小型農業機械技術發展
受到地形因素的影響,部分小型農機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地形條件。以云南省為例,耕地大多未能連片,成細碎化、零星化分布,同時部分地區機耕道建設落后,導致部分小型農業機械無法深入耕作腹地。因此需要研發符合當地高原地區作業的小型農用機械,并能夠在坡地作業。云南省還有中草藥種植基地,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壟距較窄,此時則需要專門的小型拖拉機才能夠適用窄距種植基地作業需求,充分改良以往拖拉機,幫助其適應枸杞種植、苗圃種植的不同需求,幫助當地農戶實現精細化農業,并提升農業收入[3]。
同時山地地形與平原地形小型農業機械可同步進行發展,農用機械在設計時應當充分了解當地種植區域情況,對于地勢平坦區域則應當研制適用于當地的專業機械。目前我國農業種植活動大多是以家庭為單位,還需要考慮到家庭經濟實力,可能無法購買多個農用機械,此時則應當研發出多功能,適用于當地農戶種植要求的機械,促進小型農業機械深入發展。
3.1深入實行農業機械補貼政策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行農業機械補貼政策十分必要。目前部分農戶不愿意增加農業生產成本,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對于農業機械的補貼力度以及政策支持,提升農業機械使用率。以云南省小型農業機械補貼政策為例,目前實行自主購機補貼、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幾種方式,同時為了簡化群眾辦事流程,可以采用線下申請補貼與線上手機APP申請補貼兩種方式,只要憑借購機發票按照相應的流程申請即可,操作簡單[4]。由此可見云南省小型農業機械補貼政策相對完善,且申請方式簡單,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廣大農戶購買農業機械的欲望與熱情,進而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增長。
3.2大力推廣農業機械
大力推廣農業機械主要從幾個方面來進行:一是目前部分農戶并不了解農用機械對于農業生產的幫助,政府或相關農用機械售賣人員需要大力推廣,必要時可建立示范基地,為農戶展示農用機械的優點。二是多數農戶知識水平有限,對農業機械使用方法一知半解,導致未能達到預期使用效果,因此相關人員在推廣過程中還需要做好技術指導工作,幫助當地農戶掌握正確使用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三是需要完善售后體系,維修與舊機補差價換新等,解決農戶后顧之憂,提升農業機械推廣使用率。
4. 結束語
我國是農業大國,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充分重視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與發展,了解當前小型農業機械應用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機械化,起到節本增效的作用,促進我國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銘. 精細農業背景下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與發展淺析[J]. 新農業,2022(1):72.
[2] 樊彥軍. 精細農業背景下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和發展[J]. 農機使用與維修,2020(7):66.
[3] 劉小君. 精細農業背景下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與發展[J]. 南方農機,2020,51(4):15.
[4] 楊浩偉,劉增,曹玥. 精細農業背景下小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和發展[J]. 農村科學實驗,2020(20):39-40.
[5] 趙勇. 精細農業背景下小型農業機械推廣與發展建議[J]. 農業工程,2019,9(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