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渭河楊凌段為例,利用傾斜數字攝影測量、GIS等方法制定了技術方案,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生態空間確權工作,生產了數字線劃圖(DLG)、確定渭河生態區范圍內堤防工程范圍線(含護堤地)、堤防安全保護范圍線、渭河生態區控制紅線、生態區行政管理界線范圍,對渭河生態區保護范圍自然資源地類圖斑進行核查更新。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渭河水生態空間登記數據庫,本文技術方案可以為其他地區生態空間確權工作提供參考,研究成果為渭河楊凌段的生態環境監測和治理提供了數據支持。
Abstract:Taking Yangling section of Wei River as an example,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formulated by using inclined digital photogrammetry, GI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On this basis, the right of ecological space is confirmed, and the digital line drawing (DLG) production is produced to determine the scope line of embankment project (including dike protection land) within the ecological area of Wei River , dike safety protection scope line, Wei River ecological area control red line and ecological area administrative boundary range, and check and update the natural resource land type map within the protection scope of Wei River ecological area. On this basis, the Wei River water ecological space registration database is constructed. The technical scheme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firmation of ecological space rights in other areas,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for the Yangling section of Wei River It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governance.
背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堤出,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建立統一的確權登記系統,堅持資源公有、物權法定,清晰界定全部國土空間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對水流、森林、荒地、灘涂等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逐步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之間的邊界,劃清全民所有、不同層級政府行使所有權的邊界,劃清不同集體所有者的邊界;開展水流和濕地產權確權試點,探索建立水權制度,開展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試點,遵循水生態系統性、整體性原則,分清水資源所有權、使用權及使用量。
王冠軍[1] 梳理了《水流產權確權試點方案》在各試點區的組織實施情況,總結了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試點進展,提煉了推進實施過程中一些經驗和做法,為推進全國水流產權確權相關工作提供參考借鑒。魏永斌[2]根據渭河陜西段實際情況,對其水流產權確權工作的組織情況和試點成果進行分析研究,探討水流產權確權工作機制,梳理總結提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和方法。雷麗萍[3]分析了渭南段渭河生態區建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指出應創新理念,堅持系堅持系統治理與綠色發展,通過打造“四廊兩區”實現渭河生態區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研究區域概況
渭河在陜境內512公里,灌溉著1400多萬畝良田,養育著全省64%的人口,承載著全省65%。的生產總值,是陜西人民的“母親河”。開展渭河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登記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陜西時,作出“加強以渭河、漢江、丹江綜合治理為重點的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指示的具體行動。
渭河楊凌示范區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試點研究范圍為13.1平方公里,與楊凌渭河生態區片區范圍保持一致。即:縱向西起楊扶交界、東至楊武交界,橫向沿渭河河堤路道路紅線北界向北側:楊武界至高研路按城市核心區200米控制;高研路至西環線按濱河路道路紅線南界以南控制;西環線以西按1000米控制。具體范圍如圖1所示:
技術方案
利用先進的三維傾斜攝影技術,形成三維模型,結合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分析,提取重要數據(地類信息、管理界線、行政界線、權屬資料等),制作工作底圖,現場調查核實,完善自然資源信息、權屬調查信息。根據實地情況劃定“四線”,建立完善數據庫,形成圖、表、冊、庫成果。
研究結論
在渭河生態保護區范圍內開展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登記試點工作。具體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控制測量
完成測區范圍內D級GPS控制測量約17點,四等水準測量路線約50公里。
2)1:2000航攝地形圖制作
主要工作內容:航空攝影、航測外業、空三加密、航測內業、數字線劃圖(DLG)生產等。
3)“四線”確定
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文件,確定渭河生態區范圍內堤防工程范圍線(含護堤地)、堤防安全保護范圍線、渭河生態區控制紅線、生態區行政管理界線范圍。
4)界樁、界牌、標示牌測設標示
對已劃定的生態控制紅線上的界樁、界牌、標示牌進行外業測量;對需要劃定的堤防工程范圍線、堤防安全保護范圍線、生態區行政管理界線的界樁、界牌、標示牌用設置虛擬點的方式設定標示。
5)測區范圍內權屬界線確定
在已經劃定的渭河生態區保護范圍內,厘清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邊界。
6)自然資源信息調查登記
以2016年楊凌示范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為基礎,結合灘涂、草地、水流等各類自然資源專項普查或調查成果,對自然資源地類圖斑進行核查更新,渭河生態區保護范圍內自然資源的坐落、空間范圍、面積以及數量、質量等基本信息進行調查、核查,再登記入簿。
7)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劃定
河堤內以行政界線劃分,河堤外沿渭河大堤背河堤腳處劃分,無提防的河段根據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劃分邊界線。
8)渭河水生態空間登記數據庫
建立以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的為基礎的渭河水生態空間登記數據庫,實現渭河水生態空間登記數據庫與不動產登記數據庫相互關聯。
結論:
渭河楊凌示范區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登記成果包括:文字成果、圖件成果、簿冊成果、數據成果、其他成果,具體內容如下:
文字成果:實施方案、技術方案、檢查記錄、解算報告、外業觀測手簿、點之記、檢查報告、工作總結、技術總結、項目驗收檢查意見、通告;培訓記錄、培訓資料等。
圖件成果:D級GPS觀測聯測網圖、四等水準路線圖、工作底圖、楊凌示范區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確權登記“四線”成果圖、楊凌示范區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確權登記單元圖、不動產登記單元圖、水生態功能區建設管制圖、綜合登記單元圖等。
簿冊成果:控制點成果表、自然資源登記簿、地類面積匯總表、渭河生態保護區范圍基本農田面積匯總表、渭河生態空間登記單元用途管制面積匯總表、渭河生態區行政管理界線土地用途分區面積匯總表、渭河生態控制紅線土地利用面積匯總表、渭河堤防安全保護線土地利用面積匯總表、渭河堤防工程范圍線土地利用面積匯總表、渭河生態功能區劃面積匯總表等。數據成果:渭河水生態空間登記數據庫、元數據。其他成果包括反映調查登記過程的文字、照片、視頻、ppt等資料。
參考文獻:
[1]王冠軍、廖四輝、戴向前、劉嘯. 水生態空間確權試點總結與思考[J]. 中國水利, 2020, No.899(17):52-54
[2]魏永斌, 宋志林. 水流產權確權在渭河陜西段的實踐探討[J]. 陜西水利(12)
[3]雷麗萍.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區建設路徑探索——基于渭南段渭河生態區治理實踐[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21,35(02):62-65.
作者:周建忠,1985.4,男,漢,大學專科,地理信息方向,工程師,寶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