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荊
摘 要:近年來,社會進步迅速,我國的各行各業建設的發展也有了改善。對于醫院而言,進行內部審計是運營健康化、實現經營流動性的一種前提條件和約束條件,是一種防范風險的自我控制機制。醫院要想實施風險管理,就要協調好醫院內部審計與醫院財務管理,這兩者是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規避風險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狀況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尚不健全,還處于較為薄弱的階段,主要領導人、分管領導人及主要負責人對內部控制重視度還不夠,這導致在實施內部控制時相應的制度與檢查時不夠深入,仍停留在表面,同時又缺乏完整性不成體系,這就導致醫院審計部門的工作缺乏實質性內容。面對此類情況,只有采取實際而有效的措施才能夠提升醫院內部控制及水平,有效防范和管控內部運營風險,進一步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內部制約機制,達到促進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醫院內部審計;財務管理;分析
引言
近年來,醫院財務管理面臨轉型升級,以此與當下的運營管理實現協同共進。但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有著愈加復雜的特殊境遇,除了要優質,還要提效,最終通過財務維度,助力醫院將成本控制在合理的可控范圍。所以,各大醫院亟須厘清現狀,認清形勢,以構建智慧財務體系為基,全面管控醫院整體的運營走向,方能實現智慧財務體系的理論層面更加豐盈與實踐層面的愈加深入。故本文選取醫院財務管理轉型中的重要一役--智慧財務視域,從轉型可行性、轉型阻礙、優化路徑及具體舉措等方面進行簡要分析,望能對醫院的財務管理提質升級提供一些借鑒。
1內部審計在醫院治理中的作用
公立醫院內部治理的主要關系人是醫院決策層、控制層與執行層,三者的目標并不一致。決策層是醫院的最高管理層,具體執行過程中指的是醫院的黨委會、院長辦公會。醫院決策層傾向于醫院利益最大化。控制層是推動醫院決策層各項決策順利落地的保證,具體執行過程則是醫院的各項議事規則及制度安排,如內部控制領導小組、預算管理委員會等是典型的醫院控制層。因控制層一般不作為醫院的常設實體部門,所以本文中不做過多討論。執行層是醫院各項決策的具體落實層面,可以是各職能部門,也可以是各臨床醫技科室。執行層的目標是希望部門或科室利益不受侵害。決策層與執行層目標不同,并且處于信息不對稱狀態。因此基于委托代理理論,醫院內部需要制定約束機制使各方利益關系相互制衡并達成合約關系。這就是公立醫院內部審計產生的意義所在。國家衛生計生委(原)出臺的《衛生計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咨詢”活動。“咨詢”是內審部門利用其專業知識在單位管理中充當參謀助手的作用。國家審計署第11號令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活動。“建議”是內審部門即要找出問題,還要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問題整改,完善治理。綜合兩者,內部審計主要對內控的建立和執行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并提出改進建議,督促各部門落實內控整改措施和做好自我評價等工作,有效的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有利于醫院建立一套完善、長效、科學的監督體系。
2醫院內部審計與財務管理之間的關系
2.1醫院的內部審計建立在財務管理的基礎之上
與傳統審計不同,現代審計主要是在原有基礎上更加明確了審計過程中應當關注“風險控制”,而非機械性地核查所有賬簿。所謂風險控制就是先對醫院內財務管理內控進行審查分析,進一步明確當前存在何種風險,從而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所以,醫院只有通過加強財務管理,才能夠在審計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財務管理與內部審計是醫院工作的兩條平行線
實際上,財務管理的各項環節中并不包括醫院審計,也可以認為是醫院審計與常規的審計工作并無交集,實際上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醫院審計是一套獨立的體系。對于此種情況而言,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對醫院財務部門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并了解業務開展的狀況,對于醫院日常發生的事項要盡可能完整地進行審計。除此之外,現場內審也是必不可少的。現場內審主要可以針對醫院日常事務,對于從這類事物中發現的問題可以進行現場審查。同時,內審部門應當定期為醫院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相應的分析與出具建設性意見。當然,財務管理也有加強自身監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3醫院財務管理與內部審計是醫院風險管理的重要部分
在醫院的風險管理體系中,財務管理與內部審計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有效的財務管理,可平衡、協調、推動醫院各項醫療管理工作的完善及戰略目標的實現。從一定意義上講,醫院內部審計的目的是減少舞弊情況的發生,推動依法依規辦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止資產流失、促進廉政建設。但內部審計所涉及的范圍更廣,從財務收支審計、重大投資審計、資產審計到合同審計、采購審計、信息系統審計等,從“第三方”角度獨立客觀的進行監督,對風險進行提示,現問題并追蹤落實整改,達到防范風險,合法合規的目的。
3醫院探索財務、審計智能轉型的可行性分析
所謂智慧財務、審計,簡單來說,首先,需將醫院所需信息整理收集,并通過數據處理分析平臺,將數據緊密聯系、有序傳遞,進而積極發揮大數據等不同技術優勢,合理依托移動、傳感設備,突破空間限制,以此合理分配各項資金與核心資源,助力醫院創造更多經濟收益。同時,智能化轉型也是“互聯網+”背景下的改革新方向,是借助科技之力變革的深入實踐與探索之路。所以,梳理我國各大醫院的傳統財務、審計工作模式,探究財務、審計智能化發展趨勢,方能描繪出智能時代下的醫院財務、審計工作效率提升的宏偉藍圖。此外,醫院的智慧財務轉型既要有技術層面的鼎力支撐,又要兼具理論層面的指導支持,最終使醫院智慧財務、審計具有實踐與理論層面的雙重可能。另外,在醫院推進智慧財務、審計,更是有效破除不同部門間信息壁壘的主要通路,據此財務、審計部門可以根據具體業務的需求對數據實現深度挖掘與精細利用,以滿足新信息化時代對醫院管理日益增長的升級需求。同時,智慧財務、審計亦使規范收集醫院最細顆粒度與最高準確度的各項數據成為可能,以此達成醫療衛生體系業務、財務、人力、物資各級平臺的高效融合,并通過政策、標準、數據、流程等的內嵌式管理,真正實現一數多用的無縫連接。以此為基礎,不僅滿足國家及相關部委對醫療衛生體系精益化發展的客觀要求,還是實現自身行業提檔升級的有效路徑,繼而在國衛發〔2020〕27號文的指引下,力求做到明確運營管理重點任務、梳理運營管理細化流程,推進流程進階的標準信息化發展,才能實現醫療衛生體系全行業資源的全流程可控管理構建初衷,繼而有效提升醫療衛生行業總括的運營與風控管理能力。
4優化措施分析
4.1加強風險防范意識
強化相關人員風險意識是開展醫院內部審計與財務風險管理的基礎。為進一步追求更高質量的醫院內部審計與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成效,要求相關人員不斷提高自身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健全科學管理機制。醫院領導層作為醫院內部運營、發展與制度制定的上層管理組織,上行下效,因此需要首先強化醫院領導層風險防范意識的提升,從而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只有醫院領導層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經常過問內部審計工作情況,監督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情況、工作效率及工作成果,緊密圍繞院內現有的內部審計制度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制定相關查缺補漏的優化政策,同時需要重視醫院內部審計部門相關崗位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向審計崗位傳遞風險防范意識,努力提升審計崗位對待風險預判的敏感度,才能夠在整體上加強全院上下的財務管理風險防范意識。領導有方時,督促院內審計工作執行才有力。關于本職崗位人員風險防范意識的提升策略,主要可通過專業培訓渠道獲得理想成效。醫院需注重對審計人員相關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而有利于達到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工作目標。只有始終強調提升相關崗位工作人員的職業認識,不斷培養、鞏固其風險防范意識,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審計部門工作積極性,促進醫院該項管理工作的效能最大化,提升財務風險管理水平。
4.2推動醫院會計信息化實施全面覆蓋進程
醫院的會計信息化主要的落腳點在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但很多醫院在會計信息化實施的過程中,將關鍵點放在了會計管理工作上。因此,在會計信息化實施過程中,要保證醫院內部的會計數據,通過信息技術做到會計信息的可追蹤性,對醫院內部各項資源、成本以及價格能夠實現快速的追蹤,便于相關人員進行檢查核對。所以醫院要借助“互聯網+”中的大數據檢測、云計算等高新科技,對醫院會計信息化做到全面覆蓋,實現醫院會計信息化的統一歸納和管理,有效提升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醫院相關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應該提高對于會計信息化實施的重視,只有充分認識到會計信息化實施對醫院的重要性和影響,才能夠破除與己無關的情緒,積極主動的推動醫院會計信息化建設。因此,醫院領導層和管理人員對于會計信息化實施的重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醫院的領導層和管理人員有權決定在會計信息化建設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的多少。除此之外,還要積極轉變傳統理念,深入了解會計信息化,在開展會計信息化學習的同時還能夠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4.3與最高管理層建立信任
長期以來,最高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的作用和能力存在誤解,沒有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的價值。最高管理層很大程度上認為內部審計是一種控制功能,而不是在廣泛的戰略和風險相關問題上可以尋求幫助的資源。內部審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得到最高管理層的重視。內部審計要充分發揮職能價值,需要改變和提高最高管理層對內部審計在組織治理中可發揮作用的認識。為了明確和協調內部審計機構與最高管理層的關系,保持內部審計“獨立性”,增強內部審計工作“有效性”,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14年發布的《第2302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與董事會或者最高管理層的關系》規定,內部審計機構應當接受董事會或者最高管理層的領導,保持與董事會或最高管理層的良好關系。良好關系的保持對內審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提高站位,著眼大局。在深刻把握上級重大政策的基礎上,圍繞醫院總體規劃和中心工作,將審計工作放到醫院事業發展的大局中考慮。第二,盡職盡責,保駕護航。醫院內審工作的目標定位是為醫院事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內審人員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要更多關注如何說“是”,不僅幫助最高管理層識別風險,還要提供解決方案。要向最高管理層展示能做什么并為此負責,以此實現內審的工作價值及內部審計地位的提高。第三,依法依規,客觀公正。客觀公正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生命線,是審計工作公信力的基石。堅持用事實和數據說話,使審計結果客觀公正反映事實,并注重防范審計風險。
4.4做到管理手段的與時俱進
做到管理手段的與時俱進,在管理有效性的大前提下,始終保持管理方法的創新性,是爭取更高的院內審計與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的重要策略。第一,內部審計崗位需要不斷完善審計方案,持續探索高效、優質科學的審計信息采集處理對策,并堅決確保財務數據信息的真實性。第二,不斷探索審計工作質量的提高策略,日常工作中積極學習先進管理辦法,勇于嘗試先進的管理技術,并不斷總結新技術的使用經驗,最終選擇契合本單位管理現狀與崗位人員使用習慣的科學管理辦法。但需遵循準確性、真實性、高效性的基本原則。第三,搭建信息化風險管理平臺,醫院內部審計部門可與外界互聯網團隊簽訂合作協議,搭建醫院審計與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基于全新的審計方法,合理運用平臺內部功能,對全院上下財務信息進行高效、全面的覆蓋式監控,提高醫院審計部門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并建立與各部門的財務信息匯總及監督機制,確保全院上下財務監控、審計等各項工作效能的大幅提升。靈活利用大數據技術,全面采集、分析數據共享資源,深入發掘海量價值資料,可以為醫院財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而在構建智慧財務時,不僅要注重質的建設,更要兼顧效的提升,所以,在醫院管理會計工作中,借助數據技術實施精準獲取,可加強電子記賬的精準度與高效性。同時,利用數據技術,將數據分析作為應收賬款、藥品采購、器械管理、衛生服務的重要依據,可大大提升核算管理的科學性與工作效率。另外,為了避免信息孤島出現,智慧財務建設也需與經濟運營中心形成緊密醫聯體,方能為醫院穩定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牢固根基。
結語
綜上所述,醫院的核心部分除了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需求,滿足病患的健康需求外,還有關乎醫院生存發展的內控工作。在“互聯網+”時代下,醫院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快信息化、財務管理與內審工作三者之間的融合發展,對傳統工作模式進行改善調整,不斷提高財務人員與內審人員的專業技能和信息素養,提升兩者的工作水平,并以此推動醫院內控信息化實施和發展。與此同時,醫院還應該注意引進高質量人才,為醫院實施內控信息化提供基礎保障的同時,為醫院的長遠發展做統籌的規劃。
參考文獻
[1]孫學玲.基于風險管理視角的事業單位財務內部審計研究[J].財會學習,2020,15(22):153-154.
[2]李愛莉.新時期醫院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8,24(10):191-192.
[3]孫杰慧.醫改背景下醫院內部審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中國經貿,2017,22(2):150-151.
[4]陳華嬌.基于內審視角的公立醫院財務審計策略研究[J].首席財務官,2019,15(10):7-8.
[5]李力.新時代公立醫院內部審計職能定位研究——基于生物學"特異性免疫"機制的比較分析[J].中國內部審計,2020,24(4):13-18.
[6]李二虎.淺析醫院單位內部審計與財務風險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9,35(16):141-142.
[7]黃堅,胡志新,謝建雄,等.醫院內部審計系統的信息化研究與實現[J].中國數字醫學,2018,13(9):106-108.
[8]陳錦嫦.探討醫院財務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14(24):77-78.
[9]亓軍堂.醫院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中發現的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7,17(A0):17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