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婧
引言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賬戶風險進入常態化管理階段,加強個人賬戶風險管理能夠滿足人們的投資、消費及結算需求,但是我國商業在個人銀行賬戶管理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本文從強化個人賬戶風險常態化管理視角出發,介紹個人銀行賬戶管理的重要性,深層剖析個人賬戶風險頻發的原因,探討完善個人賬戶常態化風險治理的有效途徑。
個人銀行賬戶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維護金融秩序穩定
隨著支付方式的創新發展,個人銀行賬戶管理體系與管理模式與經濟社會的契合度逐步下降,銀行賬戶管理難度加大,難以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要。為了更好的維護金融秩序的穩定,做好個人賬戶風險常態化管理,有助于建立健全銀行賬戶管理機制,更加符合當代經濟社會需要。
二、有助于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銀行業的發展中,隨著一大批銀行的陸續上市,銀行間競爭日益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生存空間。良好的賬戶管理機制,有助于提升銀行的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完善信用體系,提升客戶體驗,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控風險的發生。此外,還幫助銀行在賬戶產品創新發展方面取得優勢,從而實現資金賬戶結算的個性化、多樣化,增加市場競爭力。
三、有助于銀行降低賬戶風險
加強銀行賬戶管理,有助于全面提高銀行賬戶管理的風險防控能力。在制度約束下,規范各類賬戶使用范圍,精準識別風險,有效監控異常經濟行為,進而采取合理的管控措施,促使社會信用提升。
個人銀行賬戶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個人銀行賬戶開設條件輕松
就目前來看,銀行機構對對公賬戶開設較為嚴格,客戶需提供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等,還需法人本人辦理,一套程序下來需要1-2個工作日才能辦好。個人賬戶就相對簡單,僅需本人提供身份證件去銀行辦理即可,期間沒有任何限制,開戶時長較短,還可根據不同需求開設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業務。此外,大部分營業網點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客戶,個人銀行卡開設在自助終端即可辦理。
二、商業銀行將發卡數量作為主要考核條件
部分銀行績效考評體系缺乏科學性和全面性,風險隱患約束不夠,仍舊以發卡數量作為績效考核主要條件,不能從風險的角度反應工作成果,導致基層員工盲目追求數量,忽略質量,沒有依據“宏觀審慎”原則,為績效多開戶,經常采取短期行為來完成考核目的。
三、手機銀行、網絡銀行加大了交易監管難度
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賬戶服務,銀行往往會為客戶開啟手機銀行、網絡銀行等業務。客戶無需進入銀行就可達成交易,而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個人資金可在全國范圍內流動。在使用手機銀行、網絡銀行的過程中,不再提供紙質憑證,為銀行后期監管增加難度。
個人賬戶常態化風險治理路徑
為做好個人賬戶常態化風險治理工作,銀行機構及人民銀行需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強化日常監督,堅持風險防控和賬戶服務兩手抓。
從銀行方面來看,一是建議全面停止銀行開戶數量考核,加強賬戶開立、交易管控、異常檢測等環節的銀行賬戶風險管理,并將其納入考核范圍內,綜合考察賬戶管理水平。二是加強員工業務培訓,督導員工熟練掌握銀行結算賬戶開立業務的內部控制要求和風險防控要點,進一步加大個人結算賬戶管理及基礎業務知識培訓,提升與客戶溝通的技巧。三是在開戶環節做好客戶風險提示和教育工作。遵循“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加強異地戶籍開戶、代理開戶、掛失換卡等業務審核。強化客戶身份識別工作,嚴格把控開戶業務的實質風險。四是及時開展客戶回訪工作,從新開賬戶和存量賬戶出發,及時對客戶進行回訪,確保客戶可聯系,賬戶為本人使用。五是壓實銀行賬戶管理主體責任,切實加強賬戶交易檢測。建議銀行內部優化賬戶風險檢測和異常交易監測系統,對可疑賬戶及時采取提升風險等級、停止業務、加強識別等措施。
從人民銀行來看,第一, 督導銀行機構建立健全賬戶分類分級制度。賬戶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就是將個人銀行賬戶分為一類戶、二類戶、三類戶。同一個人在同一家銀行只能開立一個一類賬戶,在同一家支付機構只能開立一個三類戶。一類戶用于現金存取、大額轉賬、大額消費、購買投資理財產品、公用事業繳費等。二類戶用于個人日常刷卡消費,三類戶用于金額較小頻次較高的交易。建里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制度能夠通過分層、分類地使用賬戶,為個人建立資金防火墻,有效保護個人銀行賬戶資金和信息的安全。對銀行而言,能夠更加直觀地對個人銀行賬戶進行管理,針對不同賬戶,實施風險等級不同的管控措施。
第二,繼續發揮警銀聯防聯控作用,落實完善“三個機制”。建立專班工作機制,聯合公安局積極推動以賬戶質量和風險防范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指標,運用風險識別和攔截機制,壓降存量銀行卡風險。落實買賣賬戶懲戒機制,加大對被懲戒的個人實施暫停其銀行賬戶非柜面業務,并不得為其新開戶的懲戒力度。完善可疑線索移送和反饋機制。加強對可疑人員風險審核把關,建立7*24小時全天候緊急聯絡人機制,做到專人接收,及時反饋、實時處理、快速排查、妥善處置。
第三,為及時遏制風險賬戶新增,進一步壓實銀行機構賬戶管理主體責任,重點針對個人風險賬戶較多的銀行機構及網點,持續通過通報、約談、上門督導、召開會議等方式,開展交叉暗訪、現場暗訪等檢查工作,多管齊下,堅決遏制賬戶風險高發態勢。
第四,督促轄內銀行機構定期對“睡眠卡”進行管理,針對個人長期不動戶、一人多戶等情況進行排查,對銀行來說能加強對個人賬戶的管理,有效減少銀行管理成本,降低“睡眠卡”的潛藏賬戶風險,提升服務水平。對客戶來說,卡片過多,日常管理難度大,如果管理不慎,會造成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同時也不利于有效理財。在清理過程中,銀行應該做好引導,及時提醒客戶定期處理個人名下的銀行賬戶和相關資產,提升風險管理意識,及時注銷睡眠賬戶和長期不需要使用的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