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商業銀行結構差異的形成存在諸多要素的影響,不僅簡簡單單的包括國家現行體制機制的不同,大環境、大背景生態的影響,還包括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集中于銀行資產結構、金融市場發展程度與金融管制等。
其中簡單介紹一下我國和美國兩國商業銀行發展的現狀情況。
我國:商業銀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以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為經營對象,向客戶提供多功能、綜合性服務的金融企業。商業銀行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和金融服務的功能。而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資產高,但資產收益率很低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國的商業銀行基本履行一般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以經營存貸款為要盈利手段。以提供金融服務為基本職能,但是與國外成熟的商業銀行相比我國銀行的業務能力相去甚遠。
因此,我國的商業銀行發展較為欠缺,應注重緊跟國際趨勢,對收入結構進行不斷完善和調整,開展多元化的非利息收入業務尤其是中間業務,拓展服務領域、優化收入結構。同時,國家政府作為國家體制機制的“主導者”,更應該發揮制度上的優勢,從法律法規、行業監管方面為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提供更大和更自由的空間。
美國:美國的商業銀行發展起步較早,自1781年至1836年,美國先后建立了北美銀行、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但三家國民銀行均在執照到期后,因無法續簽執照期限而終結。自此自由銀行的時代一直持續了數十年,美國遭受一連串的經濟危機,最后直至1913年聯邦儲備體系最終成立,形成了美國現如今的聯邦與州的雙重監管體制。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世界格局的變化,由于商業銀行在債券和保險業務上的限制,美國銀行在競爭上處于劣勢,限制了發展。
所以,通過以上信息資料,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中美兩國歷史環境不同。美國早在1913年后出現商業銀行,而中國直至1993年銀行改革方向才正式定位于商業銀行。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要比美國晚幾十年。而在當時,中國正處在金融體制的轉型期,各項業務都不成熟。商業銀行內部剛剛滋生出從單一業務向綜合業務發展的苗頭的時期。
在簡單了解中美兩國商業發展的現狀和部分發展趨勢后,著重對中美兩國商業銀行的差異進行具體分析,大致從規模、數量、盈利模式、監管等四個方面進行總結。
1.中美兩國商業銀行規模方面的差異
在我國,如果以總資產規模來做為市場規模的衡量標準,2018-2020年我國商業銀行的規模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約為209.96萬億元,到了2020年,規模已經達到了265.79萬億元。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的數據,近三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凈利潤水平有所波動,2018年,商業銀行凈利潤18302億元,2019年增長至19932億元,但2020年卻出現了凈利潤下滑,為19392億元,同比下降了2.7%。整體來看,2020年商業銀行凈利潤下滑主要歸因于兩方面,一是持續向實體經濟讓利;二是不良處置和撥備計提力度加大。
在美國,大銀行數量不多。美國商業銀行的組織架構、業務、經營方式與我國的差異較大,完全失去了參照的意義,中美之間對中小銀行難做比較。所以,從規模這一點,我們比較難得出相應的結論。
2.中美兩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方面的差異
傳統信貸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其它業務所產生的利潤占比較小,利差收入就成為其長期盈利模式。
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單一,利息收入是其主要利潤來源,所以一旦監管趨嚴,我國商業銀行總會通過其他渠道(委托貸款、信托基金、理財產品等)變相擴大信貸規模,進而滋生了各種亂象,使銀行承受極大的信用風險。然而,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含金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國大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主要為卡業務、個人理財、私人銀行和結算與清算,以及各大銀行傳統的特色業務,如工商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中國銀行的國際結算業務、農業銀行的結算與清算業務、建設銀行的顧問與咨詢。跟國外同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質量不高。
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財富管理、投行業務、跨國經營、產品與服務創新等能力有所欠缺,成為制約我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向縱深發展的瓶頸。
3.中美兩國商業銀行監管方面的差異
在我國,主要表現為資本充足率不斷提高、經營利潤不斷增加、不良貸款率不斷下降、損失撥備率明顯減少、所有者權益明顯增加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融入國際經濟和市場化不斷深化改革的情況,目前我國的銀行業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尖銳的矛盾和復雜的問題。
在美國,其監管方式主要分為:(1)美國商業銀行的注冊管理。不同類型的商業銀行必須在相應的監管部門登記注冊,貨幣監理署負責聯邦級銀行的登記注冊,州政府則負責為州銀行頒發營業執照。(2)美國商業銀行的現場檢查。美聯儲等聯邦監管部門聯合制定了“統一評級制度”,統一了美國銀行監督檢查的標準。(3)美國商業銀行的非現場監管。美國對商業銀行非現場監管也是集統一性、綜合性、比較性和預測性為一體的系統監管方式
相對美國而言,中國的銀行監管體系尚處于初始階段,許多方面有待發展和完善。學習研究美國的銀行監管體制有利于我們了解世界銀行業經營和管理的先進經驗,加強立法,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監督體系,保障國有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維護我國的金融安全。
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清楚了解到,在目前,美國的根基牢固,幾乎所有金融業務都能夠在商業銀行的業務中體現出來,而中國仍處在各個獨立的金融機構間業務交叉的糾結之中,大部分業務是以銀行代理的形式存在于商業銀行系統中,阻礙了其發展。
我國和美國截然不同的歷史環境和政治背景導致兩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大相徑庭。目前各方面而言我們商業銀行的效率和功能都遠不如美國。但銀行的發展始終是要適應社會經濟的需要。我們也不必盲目的搬套,而是要積極適應市場經濟變化和需要。不同的經濟階段懟商業銀行有著不同的要求。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而最終,商業銀行的發展都是殊途同歸,相信我們國家的商業銀行也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何文虎.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轉型研究———以 城 市 商 業 銀 行 和 村 鎮 銀 行 為 例[J]. 華北金,2013(09).
[2]王嬌.金融改革形勢下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轉型模式研究[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14(01).
[3]馮 曰 欣,姜 白 白,許 驍.新 形 勢 下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轉型研 究[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3(02).
[4]陳民揚.淺談我國社區銀行發展現狀和發展策略[J].商場現代化,2015(28).
作者簡介:李美靜(2001.6.3),女,漢,山東青島,經濟與管理方向。?青島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