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五感”體驗理論的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探析

2022-07-04 03:50:40高小勇趙瑞峰
包裝工程 2022年12期
關鍵詞:色彩兒童設計

高小勇,趙瑞峰

基于“五感”體驗理論的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探析

高小勇1,趙瑞峰2

(1.重慶文理學院,重慶 永川 402160;2.重慶城市科技學院,重慶 永川 402167)

基于“五感”體驗設計理論,探析適用于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需要的家具設計思路,針對當前兒童家具設計中“縮小版成人式家具”的單一設計現狀,提供一種新的設計方向和思路。基于“五感”體驗理論和案例分析,以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特征訴求為依據,通過問卷調查、抽樣實驗和數據分析,探析學齡前兒童感官偏好,厘清設計關鍵。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應通過引入“五感”體驗設計理論,從家具形態構建、材質傾向、色彩偏好、氣息特征、味覺感知轉換等角度出發,形成以五感體驗為目標的設計思路來優化學齡前兒童家具的用戶體驗與益智功能。“五感”感知是人類與外界環境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與媒介,借助基于感官感知啟發、體驗與創造的“五感”體驗理論,可以豐富兒童家具的產品設計理論,拓展設計思路與方法。

“五感”體驗;兒童家具設計;學齡前兒童;感官偏好

自2014年國家首度放開二胎政策,到2021年全面開放三胎生育政策,國內新生兒的出生率大幅度升高,據2020年全國第7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突破14億,當年新增出生人口數達1 200萬人次。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兒童的健康成長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主流熱點,兒童家具的需求與人口增長、成長需求有直接關系,新一輪的嬰兒潮必將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于行業設計者來說,兒童家具的適齡性是不容忽視的關鍵設計要素,當前兒童家具產品普遍存在兒童體驗感差、適應性不足、尺度趨于成人化、缺乏兒童認可度等問題,行業內針對學齡前兒童適用家具的設計研究也較少。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將“五感”體驗設計理論引入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中,從兒童感知視角與感知偏好出發,探討兒童家具產品設計的新思維與新方法,以期設計出更加符合學齡前兒童健康成長需要的家具產品,回應行業與社會發展需求。

1 行業設計現狀

在1978—1992年,國內家具行業已出現兒童家具概念,并產生了第1批獨立的兒童家具品牌,整體產品樣式功能差強人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兒童家具的需求增加,市場也不斷擴大,兒童家具在現在家具設計行業的占比逐年升高。家具設計行業有關兒童家具分類,常用年齡來劃分家具所屬階段:0~1歲稱為嬰兒時期,1~3歲稱為幼童時期,3~5歲稱為小童時期,6~12歲則為中大童時期。國內兒童家具產品市場占比方面,多集中在中大童時期,0~6歲學齡前兒童家具產品所占份額較少。2012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制定了首個兒童家具國家強制標準《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對兒童家具的外觀尺寸、材料屬性、理化性能、結構安全等提出了具體的強制性量化要求,標志著國內兒童家具設計進入了規范化與專業化時期[1]。

伴隨著市場的擴張和行業的快速發展,兒童家具設計擁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兒童家具設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功能分類逐漸細化,著眼于裝飾、材料安全、實用性功能和卡通動漫文化植入等。但當前我國兒童家具市場參差不齊,仍存在一些明顯問題,在兒童家具設計方面,大多數品牌更加關注其家具本身的物理功能、外觀形態及安全性,而以解決兒童的生理需求為出發點,對兒童心理體驗、情趣及認知發展方面的需求回應不足。隨著我國兒童基數的增高,人們對學齡前兒童啟蒙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對于設計者而言,兒童家具產品的設計不能再局限于滿足物理功能和安全性,如何通過理念的提升和轉變,科學地設計出適合兒童心智發育、滿足其審美和智力發展,有效助力兒童健康成長的“感官友好型”家具產品,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2 五感體驗理論

2.1 五感體驗與學齡前兒童教育

五感一詞字面意思為人的五種感受,即眼睛所見、耳朵所聽、嘴巴所品、鼻子所嗅、手指所觸,見圖1。五感體驗是指人體五官感覺所提供的豐富情趣知覺對象物的體驗。早在20世紀初期,蒙氏教育法的創始人瑪利婭·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利用感覺器官受到的刺激來感受未知世界,感官訓練是兒童接受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基礎,利用敏感期原理和感官細分訓練,可以發展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兒童掌握抽象概念。美國學者愛爾絲博士于1969年創立感覺統合理論,闡述了兒童的機體感官感知與腦神經和心理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針對學齡前兒童康復、成長的感通訓練體系。

圖1 五感圖像

人類教育研究的經驗表明,3~6歲的學齡前兒童,處于感官敏感期的關鍵時期,此時期的兒童對周圍環境抱有強烈的學習與吸收能力,并主要通過視覺、觸覺、味覺等感官感知的聚合方式達成,感官敏感期的體驗經歷決定了兒童如何通過認識外部世界構建基本認知結構,對其心智健全發育有著重要的意義,見圖2。同時,有研究表明,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相對發達的城市地區學齡前兒童感官綜合失調癥的發病率呈普遍上升趨勢,這很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而大眾社會往往忽略此問題。由此,此次研究基于五感體驗來探討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理念,在理論與現實2個層面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圖2 基于五感的認知構建原理

2.2 五感體驗理論與設計

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學者默里·沙弗基于人的聽覺感受與環境的關系,提出了聲景觀概念(Soundscape)[2],其本質是研究人、聽覺、聲環境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一種聽覺生態學,并被運用于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對于設計學中五感體驗論的提出帶來了直接的啟發。日本著名設計師原研哉在產品設計領域明確提出了五感體驗設計理論,2004年,他策劃了名為“Haptic——五感的覺醒”的展覽,以五感為主題創造了新的設計概念,尤其強調觸覺感受在產品設計中的重要地位,并通過這個展覽闡述了他的“感官驅動理論”即五感體驗論——通過強化設計中的感官刺激來喚醒人類最基本的感知能力,從而為現代設計開創一種新的方向與思路。預示了未來的產品設計與制造沿著以追求感官體驗為方向發展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2014年的Ted設計專題演講中,韓國設計師李金索(Jinsop Lee)采用分級量化方式,給出了人在不同行為下五官體驗的具體量化坐標圖(見圖3),為基于五感體驗為前提的產品設計進一步提供了方法參考。

圖3 Jinsop Lee的行為五感量化坐標

以上設計實踐與理論研究表明,基于五感體驗論的現代產品設計理念,在設計原理和具體實踐中具有切實明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對此次研究具有豐富的借鑒意義。

3 基于五感體驗的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

從美學上講,美感的核心是審美心理。審美心理產生于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相互作用中,它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想象與情感活動[3]。基于五感體驗論的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要求兒童家具具備喚醒和激發兒童的主觀感受能力,讓兒童感官機能在家具的使用和互動過程中得到多層次的愉悅和滿足,通過創造知覺體驗來刺激兒童的好奇心、促進其興趣及審美心理發展。根據這一定位,以下分別從五感體驗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設計要素出發,結合試驗調查和家居設計流程,驗證設計思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1 視覺體驗與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

視覺是指物體影像刺激人眼所產生的主觀感覺,是五感中最直觀的感知方式。視覺可以幫助人捕捉到物體的形狀、大小、細節、顏色等客觀物理狀態,并產生諸如體積、重量、特征和情緒上的主觀感受,構成視覺形式審美的前提。在視覺感知的過程中,形態與色彩的視覺體驗尤為突出。

3.1.1 形態視覺體驗設計

形態是指事物存在的樣貌,或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產品形態是指產品的物質外形及由此帶來的可感知狀態,產品形態主要依賴造型設計來達成[4]。“內心之動,形狀于外”,不同形態的產品設計,傳遞出不同的精神與氣質特征,使用者產生的生理與心理反應也因此不同。對于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而言,家具形態除滿足使用功能需求外,產品的形態特征對于促進兒童的感官體驗,亦會產生特殊的效果[5]。因此,針對學齡前兒童感官體驗發展規律需要,有必要依照形態分類,針對不同特征的形態造型設計帶來的感官與心理影響,做具體的分析與探索,并合理應用到產品設計中,助其健康成長。如意大利設計師法比奧·諾弗布里以幾何形態構建方式設計的3~6歲兒童玩具收納柜,視覺感受透明輕盈又帶有強烈的秩序感,有助于學齡前兒童從心理上接受生活中的秩序與歸納,見圖4。法國平面設計師吉約米特·布維采用擬態化設計的兒童畫桌,以巧妙的組裝和生動的形象提煉,刻意放大了動物形象的形體感,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強化學齡前兒童在使用過程中的趣味性和體驗性,見圖5。

3.1.2 色彩視覺體驗設計

色彩是人眼對光反射的直接反應,自魯道夫·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將色彩心理研究納入視知覺研究范疇以來,色彩心理學在現代產品設計中已被廣泛運用[6]。顏色帶來的聯想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情緒,色彩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如紅、黃、綠、藍、紫等基本色調,與調和色調和無彩色色調相比,對人的心理作用更為強烈,見圖6。實驗表明,綠色可以喚起積極的情緒,如放松和舒適,因為它讓大多數受驗者想起了大自然;綠黃色得到了最不積極的反應,因為它與疾病嘔吐有關,并容易引起厭惡的感覺;白色獲得了大量的正面回應,然后是黑色和灰色。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色彩感知較比成年人更為直接,有著明顯的直覺性、階段性與性別差異,3個月的嬰兒能區分黃色、紅色和藍色,5~8月大的嬰兒可以用顏色來指代物體,3~4歲的兒童可以感知到不同顏色的情感含義,5~6歲的兒童隨著色彩感知與運用能力的增強,有明顯的色彩情感取向。研究還表明,由于性別不同,男孩和女孩的色彩喜愛偏向也呈現明顯的差異性,另外,有學習障礙和多動癥的兒童經常會經歷扭曲的顏色歧視心理。色彩感知體驗對學齡前兒童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階段性色覺能力和色彩辨識能力的提高,對于兒童情緒調節、性格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可幫助其增強自信心,有益于塑造兒童健康人格。因此,在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中,必須要充分考量色彩的影響,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偏好的孩子,有針對性地運用色彩搭配,去達到理想的設計效果。

圖4 Fabio Novembre設計的兒童收納柜

圖5 Guillaumit Bouvet設計的兒童畫桌

圖6 人眼的色彩心理感受效應

3.2 聽覺體驗與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

聽覺來源于人眼無法直觀看到的聲波傳送,是兒童用來探索世界的第一感覺,胎兒時期聽覺系統已經開始發育,與其他感受有著本質的區別。聽覺雖無法如視覺般感受直觀、強烈,卻具有持續性。因兒童聽覺器官的未完善性,分貝過高會造成其發育過程中的噪音性耳病,兒童家具設計過程中應關注家具部件間的摩擦或碰撞產生的聲音[7]。如德國設計師安德烈亞斯·米庫塔為學齡前兒童設計的聲學家具,采用模塊化設計,運用由毛氈和實木支架制成彩色墻壁阻擋噪音,這些隔音單元可以很容易按照兒童意愿自由組合,便于孩子們在喧鬧的空間中搭建一個安靜私密的小空間,用于閱讀或游戲,見圖7。此外,針對特殊兒童(如聽力障礙、情感交流障礙)等群體的聽覺體驗治療,在家居產品中運用交互式設計加入音樂體驗,可以顯著改善兒童的健康,是聽覺體驗在兒童家具設計中的有益嘗試。如奧斯陸大學Rhyme項目組為自閉癥兒童開發的軟裝音樂家具Polly World,擁有3個棉質觸手和1個嵌入式的顯示屏,利用麥克風、攝像頭和觸控設備輸入語言和畫面信號來改變音樂,交互設計集游戲、互動、創造性于一體,通過強化感官體驗鼓勵自閉癥兒童變得更加活躍,見圖8。

圖7 安德烈亞斯·米庫塔設計的兒童聲學家具

圖8 挪威奧斯陸大學Rhyme項目組開發的音樂家具——Polly World

3.3 觸覺體驗與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

觸覺是指人通過皮膚接觸物品所產生的感覺,反射回大腦而產生的生理反應。在五感體驗中,觸覺是兒童最敏感的感官體驗方式,也是兒童感知物體、認識環境,從而提高自我認知的重要手段。發展觸覺感知,可以讓兒童獲得對事物最直接、細膩、真切的體驗,有助于兒童五感體驗整體協調性的發展,在激發好奇心的基礎上建立對事物的深入探尋心理。對于設計者來說,材料的材質屬性是觸感產生的載體,不同的材質屬性可以獲得不同的觸覺體驗,材質選擇不僅關乎著兒童生理安全,同時對于兒童心理感受、價值觀塑造上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比利時家具品牌EcoBirdy設計制作了從廢舊玩具回收塑料制成的學齡兒童家具,通過材料回收、分類、清潔和研磨,廢舊玩具塑料被分離成不同顏色的材質,再擠壓成型,外觀打磨成帶有斑點的兒童桌椅,質地圓潤柔滑的材料特質造就了易于清潔且觸感舒適的“感官友好”型兒童家具,并在家具使用中鼓勵兒童形成綠色環保概念,見圖9。

3.4 嗅覺體驗與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

與視覺、觸覺和聽覺體驗不同,嗅覺體驗是一種化學感知,人的鼻子擁有超過1 000萬個嗅覺細胞,能夠精準識別上萬種氣味。嬰幼兒時期,孩子通過氣味來尋找母體,嗅覺對于嬰幼兒來說,是安全的源泉。氣味被視為一種記憶的符號[8],研究表明,人對氣味的感知具備喚醒記憶的功能,可以引起對特定信息場所的認同,如我們聞到冰糖葫蘆的味道,會回憶起孩童時的成長經歷,聞到清新的空氣,會聯想到樹木森林,進而帶來情緒的鎮靜或振奮等。氣味也可對人的心理感受產生直接的影響,刺鼻的氣味會讓人焦慮不安,沉香的氣味能讓人心曠神怡等。由此可見,“美好”嗅覺感受對人的成長經歷和心理影響不容忽視。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中,從可持續發展和健康安全角度考慮,主要依靠材質的特性來呈現,尤其是對天然木材的合理使用[9]。如德國家具品牌Kipli使用帶有持久木材自然香味的北歐高寒橡木設計的生態兒童家居產品,堅持不對材料進行任何化學加工和漆類表面處理,保持木材原有的天然氣息,營造出一種親和自然的設計風格,見圖10。

3.5 味覺體驗與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

味覺是物品與口腔表面的味覺系統接觸產生的感覺。同嗅覺體驗一樣,味覺體驗也是一種化學體驗。味覺體驗通常與食物聯系在一起,對于食品和食品包裝行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產品設計表達訴求,對于兒童家具設計來說,它是最難融入設計語言的感官體驗。但即便如此,運用視覺替代原理進行抽象設計表達,仍然可以在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中開創一種創新思維。常見的替代表達方式有色彩替代、形態替代,如丹麥FLEXA品牌推出的兒童“棒冰”系列家具,在色彩設計上參考了藍莓、櫻桃與獼猴桃3種水果的顏色,在造型上借鑒了兒童喜歡的“棒冰”形狀,結合北歐風格一貫的低飽和度設計風格,打造了造型圓潤細膩,手感溫潤的兒童家具系列,在充滿食物味覺美好想象的同時,給人寧靜,舒適和別具一格的感受,見圖11。

圖9 EcoBirdy基于廢舊玩具回收塑料制作的兒童座椅

圖10 德國Kilpi品牌的生態兒童家具產品

圖11 丹麥FLEXA的“棒冰”系列兒童家具

4 基于五感體驗理論下的學齡前家具設計調研實踐

前文分別針對五感體驗要素與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的映射關系進行了理論與案例分析。在此基礎上,此次研究采用實驗抽樣調查和數據分析,通過對產品設計元素的感官評價,更進一步探析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要領,捕捉設計機會點。

4.1 調研目的、對象與流程方法

以下調研從五感中最直接的視覺感知與觸覺感知出發,以與其有直接關聯的具象體驗——顏色、形狀、材質為例,通過預設框架,選出參與對象,用調查問卷和現場實驗法同時進行,運用數量對比分析法、歸納分類法來得出有效結論,見圖12。

圖12 研究流程圖

實驗對象選擇為3~6歲的學齡前兒童,分別來自重慶市5所幼兒園,共154名參與者完成測試。其中,男生70名,女生84名,男女比例為1∶1.2;實驗按照年齡分為3組進行,第1組3~4歲51名,第2組4~5歲52名,第3組5~6歲51名。實驗樣本為10種常用顏色(見表1)、10種適用于家具的常規幾何圖形和6種兒童家具常規材料。

表1 RGB10種色譜

Tab.1 10 RGB chromatograms

實驗研究在相同的族群文化和性別差異背景下,學齡前兒童對于顏色、形狀、材質的感官偏好為目標,以幫助設計師尋求學齡前兒童家具更精準適應用戶者本身需求的設計點為目的。

4.2 顏色偏好

人們曾試圖解釋出人類對顏色偏好的起源。研究表明,顏色偏好主要是由自然界生物的信號傳播和勞動分工的性別差異導致的。顏色的偏好與人類情感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在兒童家具設計中,顏色體驗對兒童心理有著重要的影響[10]。此次實驗中,色彩描述和分析使用RGB常用色譜,在數據采集推導過程中借用RYB三原色理論,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見圖13。參與兒童從10種已給定的色彩中,按個人喜好選擇3種顏色給沙發上色,數據用于總結分析學齡前兒童的色彩偏好。

在現場測試中,將參與者置于熟悉的教室,隨機排序,讓參與者從中選取喜好前三和不喜歡前三的顏色,實驗結束后,與問卷結合分析出學齡前兒童色彩喜好。

圖13 色彩偏好問卷

4.3 幾何圖形偏好

幾何圖形源于具象事物形態的抽象化提取,人類在探索自然中,幾何形態作為符號或文字形式存在。在兒童視覺體驗中,源于自然形態的幾何圖形有益于學齡前兒童形象聯想、空間思維能力的增強,在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中,抽象幾何形的選擇應用對產品造型設計有重要的意義。此次實驗在資料采集中選用10種適用于兒童家具的幾何圖形,以卡片歸納分類法研究學齡前兒童幾何圖形偏好,見圖14。為避免其他因素干擾,將以線框幾何圖形和黃色木紋幾何圖形2種卡片為實驗用具。參與者置于熟悉的公共空間,為保證兒童心理處放松狀態,從2組隨機排序的10種幾何圖形卡片(20 cm×20 cm)中,選擇出讓參與者從中選取喜歡前三的幾何圖形,實驗結束后,與問卷結合分析出學齡前兒童幾何圖形喜好。

4.4 材質偏好

兒童家具與成人家具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選材方面對于安全與情感化要求較高。除使用者是兒童外,購買者大多為家長,其對家具的選擇有重要的主導作用[11]。根據此特殊特征,數據采集采用問卷法與現場實驗法。其中問卷法主要針對參與對象的家長展開,現場實驗法則針對參與對象本身。

家長問卷主要圍繞監護者對于兒童家具選購方面材料安全意識與材料選擇的偏好進行提問,以二選一的方式進行,從其結果可精準產生針對兒童家具本身材料選擇的區間范疇,見圖15。

圖14 20cm×20 cm幾何圖形樣本

圖15 家長問卷

材料的偏好性測試方法以5種不同材質的正方體20×20(cm)為樣本,為避免色彩偏好因素的影響,所有選用材質皆為相同顏色。參與者通過觸摸與把玩,從隨機排序的材質樣本中,選擇出最喜歡的2種材質。實驗結束后,結合選擇數據分析出學齡前兒童材質偏好傾向。

4.5 實驗數據分析及結論

在色彩偏好方面,通過百分比的形式顯示出,學齡前兒童涂色時,對紅(#FF0000)和黃(#FFFF00)使用頻率較高,其次為綠色(#00FF00)和藍(#0000FF)。通過現場實驗色卡挑選結果顯示,兒童對紅色(#FF0000)、黃色(#FFFF00)和藍色(#0000FF)的喜好度更強,對灰色(#BEBEBE)、黑色(#000000)和紫色(#A020F0)的喜好度偏低。同時發現3~6歲兒童中,對性別色彩偏好注意點較低,注重性別色彩偏好更多存在于6歲年齡滿6歲的兒童中,對于參加實驗的學齡前兒童整體數量來說,比例較少可忽略(<0.01)。綜上所述,學齡前兒童色彩更傾向于紅黃藍,見表2。

表2 兒童色彩偏好數據

Tab.2 Data on children's color preferences

注:*偏好占比數據以四舍五入方式,收至小數點后一位。

*年齡階段占比分別按照第1組(3~4歲)、第2組(4~5歲)、第3組(5~6歲)排列,數據以四舍五入方式,收至為整數。

在幾何圖形偏好測試方面,統計數據表明,在問卷選擇上,兒童對四邊形的興趣頻率高于其他,但在訪談問答時,大多數孩子會提到圓形。綜合分析所得,簡單幾何圖形中最受3~6歲兒童歡迎的圖形中,圓形占比17.3%、正方形占比17%、長方形占比16.7%,見圖16。

圖16 幾何圖形偏好

在材質偏好測試方面,通過對家長的問卷調查和兒童的現場觸摸試驗,數據整合后顯示,成年人對家具材料的選取方面更傾向于木材,而兒童更愿意與質地柔軟的材質接觸,見圖17。

此次實驗抽樣調查表明,3~6歲學齡前兒童對顏色、形狀與材質的體驗選擇具有明顯的群體方向性,其中,尤以色彩和形狀體驗偏好更為明確,可作為五感設計中重點關注的創意方向。學齡前兒童對于幾何形狀的偏好表明,簡單形更符合學齡前兒童幾何想象力和階段性邏輯心理發展特征,而復雜型則更適合高年齡階段兒童;對于顏色的偏好受個性與性別特征影響尚不明顯,鮮艷明亮的基礎色彩更容易帶來感官愉悅,符合此階段兒童色彩心理認知。此外,通過實驗發現,學齡前兒童的感官體驗并不局限于某一具體感受,具有“融合體驗”特點[12],如在選擇形狀偏好時,制作測試用幾何形卡片的材料會分散其注意力,數兒童會提出“有沒有其他顏色”或“有沒有其他形狀”之類的問題,并不滿足于實驗提供的測試樣品,顯示出通過一種感受喚起另一種感受的現象,由此判斷出,學齡前兒童對于形狀、顏色、材質等元素的五感體驗并非單一孤立的感受,而是一種綜合體驗,或可稱之為一種聯合感受[13]。

圖17 家具材料偏好

結合上文五感兒童家具設計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五感體驗對學齡前兒童身心發育與認知塑造有著重要影響,為當前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和方向。針對學齡前兒童階段性感官偏好特征,產品的造型、色彩與材質等物理屬性,均可作為“感官化”設計的媒介,通過營造不同的感官體驗來探尋設計點,可以幫助設計師進行創意突破與產品創新。

2)學齡前兒童的五感體驗雖有明確偏向選擇,但并非孤立的感受,具有多感官“聯感”“共感”特征[14],在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開發中,設計師需要充分尊重這一感受規律,在綜合基礎上針對多種感官體驗進行設計元素的靈活運用,提升設計表達效率。

3)學齡前兒童家具作為一款功能性家居產品,在設計中融入五感體驗理論時,仍需要尊重兒童家具功能需求,如何利用感官化體驗來充分發揮產品功能,以達到學齡前兒童心智開發、行為引導、興趣發展、情感培養等目的,有效兼顧功能訴求和用戶體驗,是設計中需要考量的關鍵因素。

4)基于五感體驗的學齡前兒童家具產品設計,其理念的實踐拓展有賴于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如可持續材料、無定形材料、交互式設計技術等,這需要設計者保持對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的跟蹤和關注,加強產學研交流,以突破傳統材料與技藝的限制。

5)在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中引入五感體驗論,需要進一步長期實踐探索,通過明確感官評價方法、建立科學的兒童家具感官評價系統、細化感官評價指標來引導、評價和完善相關產品的設計開發,以提升行業整體設計水平。

5 結語

五感體驗作為人的五種基本知覺體驗,是人對外部環境產生認知的基本方式。對于處于成長關鍵期的學齡前兒童來說,更為直觀地反映了兒童的原始需求,凡可看、聽、聞、食、觸摸的產品皆為好奇事物,皆是認識世界的“知識點”之一。兒童以自身體驗來了解外界事物,通過強化五感體驗,在感官內驅力的作用下,可以積極引發其好奇心、求知欲和模仿力,是兒童思維認知與智力發展的重要途徑[15]。

兒童家具以實物的形式存在于兒童生活的各個空間,對兒童本身的影響不應小覷,基于五感體驗理論的兒童產品設計,應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同時,人們需要注意五感體驗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多感官、多層次、全方位的綜合“聯感”體驗。如何在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中有效選擇和巧妙運用,給兒童使用者帶來全面的良好感官體驗,讓“感官友好”型兒童家具產品在兒童成長環境中得到全面普及,通過五感設計來引導兒童行為,助其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這些都是行業設計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 黃文泓, 楊傳. 兒童家具裝飾創新應用探索[J]. 藝海, 2012(12): 197-198.

HUANG Wen-hong, YANG Chuan. Exploration on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Children's Furniture Decoration[J]. Art Sea, 2012(12): 197-198.

[2] 葛堅, 卜菁華. 關于城市公園聲景觀及其設計的探討[J]. 建筑學報, 2003(9): 58-60.

GE Jian, BU Jing-hua. Discussion on Urban Park Sound Landscape and Its Design[J].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2003 (9): 58-60.

[3] 許峰, 劉心全. 異曲同工: 漢英通感的形成機制與認知闡釋對比[J].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5): 92-97.

XU Feng, LIU Xin-qua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Synaesthesia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8 (5): 92-97.

[4] 左鐵峰. 產品形態設計的客體論[J]. 長春大學學報, 2021, 31(3): 78-82.

ZUO Tie-feng. Object Theory of Product Form Design[J].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2021, 31 (3): 78-82

[5] 吳茲古力. 五感與視覺語言的關聯性研究[D]. 西安: 西安美術學院, 2012.

WU Zi-guli.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5Senses and the Visual Language[D]. Xi'an: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2012.

[6] 劉宗明, 魏雪琪. 兒童家具扁平化設計研究[J]. 藝術百家, 2016, 32(5): 253-254.

LIU Zong-ming, WEI Xue-qi. Children Furniture's Flattening Design[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2016, 32(5): 253-254.

[7] 黃坤峰, 苗艷鳳. 基于仿生設計的兒童家具設計研究[J]. 美術教育研究, 2020(14): 87-88.

HUANG Kun-feng, MIAO Yan-feng. Research on Children's Furniture Design Based on Bionic Design[J]. Art Education Research, 2020(14): 87-88.

[8] 崔筱, 羅振亞. 現代兒童詩的想象空間建構[J]. 學術交流, 2019(8): 159-167.

CUI Xiao, LUO Zhen-ya. The Construction of Imagination Space in Modern Children's Poetry[J]. Academic Exchange, 2019(8): 159-167.

[9] 王欽, 許柏鳴. 國內現代實木家具用材現狀初探[J]. 家具, 2020, 41(3): 60-64.

WANG Qin, XU Bo-ming.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Status of Modern Solid Wood Furniture Materials Usage in China[J]. Furniture, 2020, 41(3): 60-64.

[10] 戴亞楠. 從家庭到學校,打造360度的美育環境[J]. 幼兒美術, 2020(1): 2-6.

DAI Ya-nan. Create a 360-Degree Aesthetic Education Environment from Family to School[J]. Children's Art, 2020(1): 2-6.

[11] 郝景新, 吳新鳳, 唐志宏等. 定制家具的成組制造模式分析[J]. 林產工業, 2017, 44(8): 51-52.

HAO Jing-xin, WU Xin-feng, TANG Zhi-hong, et al. Group Manufacture Mode Analysis of Customized Furniture[J]. China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2017, 44(8): 51-52.

[12] ANTONENKO J S, EKATERINUSHKINA A V, ZHDANOVA N S. Research Results of Furniture Design Using Color Plastic[J]. 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 1079(2): 022030.

[13] Supradip Das. Development of Design Heuristics for Furniture Design[C]. Design for Tomorrow: Volume 3: Proceedings of ICoRD 2021, Singapore: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 10.1007/978-981-16-0083-8.

[14] TSANG Y P, WU C H, LIN Kuo-yi, et al. Unlocking the Power of Big Data Analytic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 Intelligent Product Design Framework in the Furniture Industry[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22, 62(1): 777-791.

[15] Arif Yusop, Haptic & Senseware: Sensory-Driven Design Future [EB/OL]. (2019-12-22)[2021-11-22]. https://shahrul-arif-yusop.medium.com/sensory-driven-design- future-9773ef1296cb.

Preschool Children's Furniture Design Based on "Five Senses" Experience Theory

GAO Xiao-yong1, ZHAO Rui-feng2

(1.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Yongchuan 402160, China; 2.Chongqing Metropolit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Yongchuan 402167, China)

Based on the "five senses" experience design theor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furniture design ideas suitable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need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provide a design direction and though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ngle design status of "miniature adult furniture" in children's furniture desig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theory of "five senses" and case analysis, the sensory preferenc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were explored and the design key was clarifi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sampling experiment and data analysis,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user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preschool furniture, the "five senses" experience design theory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form a design idea aiming at the five senses exper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urniture form construction, material inclination, color preference, flavor characteristics and taste perception conversion. The "five senses" perception is the basic way and medium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five senses" experience theory based on sensory perception inspiration, experience and creation, the product design theory of children's furniture can be enriched, and th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can be expanded.

five senses experience; children's furniture design; preschool children; sensory preference

TB472

A

1001-3563(2022)12-0174-09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12.020

2022–01–23

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21SKGH221);重慶市教育改革重點項目(212104)

高小勇(1983—),男,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藝術設計。

趙瑞峰(1988—),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藝術、風景園林設計。

責任編輯:陳作

猜你喜歡
色彩兒童設計
瞞天過海——仿生設計萌到家
藝術啟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設計秀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種設計叫而專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神奇的色彩(上)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春天的色彩
環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 03:03:30
色彩當道 俘獲夏日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8:25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結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2:46:58
設計之味
舒適廣告(2008年9期)2008-09-22 10:02: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日韩无码白|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色香蕉影院| 国产一在线| 久久公开视频|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国产一线在线|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国产小视频网站|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黄片在线永久|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成人www|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激情| 亚洲天堂伊人|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999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成一级|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91精品亚洲|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91福利片|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欧美激情网址|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国产白丝av|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亚洲天堂日本| 久久精品91麻豆|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久久无码av三级|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99精品免费在线| 91无码国产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av在线手机播放|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福利在线不卡|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97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成年人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