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曹蓉蓉,雷鈺,劉思邑
基于蒙太奇理論的兒童成長家具設計
王軍,曹蓉蓉,雷鈺,劉思邑
(湖北工業大學 工業設計學院,武漢 430068)
對蒙太奇理論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種兒童成長家具設計的新方法。結合兒童人格培養的特點,分析蒙太奇理論與兒童成長家具的共性,提取蒙太奇敘事和表意的特點,運用蒙太奇思維,以及平行、交叉、隱喻、對比、聲畫、色彩等蒙太奇手法,為兒童成長家具設計尋找新的路徑。蒙太奇理論所包含的蒙太奇思維和蒙太奇敘事手法具有豐富的內涵,能夠為兒童成長家具設計提供新的思路。蒙太奇敘事手法和蒙太奇思維為兒童成長家具設計提供了新的理論框架,通過敘事的手法將兒童成長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記錄下來,并通過對故事行為的總結反思,不斷促進兒童人格的發展,為兒童成長家具設計融入情感因素。蒙太奇理論在兒童成長家具設計中的應用,是跨學科的創新型研究。
敘事;人格;情感;成長;反思
當前關于兒童成長家具設計的研究主要以可持續為重要導向,通過改變功能滿足兒童各年齡段“用”的需求,雖然利用該方法增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但是對功能的過度重視導致產品變得枯燥無味、缺乏情感。兒童產品最終的使用者是兒童而非購買者家長本身[1],設計的目的不僅是銷售,更重要的是滿足用戶的需求,特別是兒童家具,其存在應以幫助兒童健康成長為目標,因此,兒童成長家具設計不僅要滿足兒童的生理需求,而且要關注兒童的心理發展需求。為滿足這一需求,可將故事記錄與兒童成長家具相結合,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對成長故事的反思來完善其人格,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經調查研究發現,蒙太奇理論與情感敘事的兒童成長家具設計存在共通之處,因此,本文將通過對蒙太奇理論的挖掘,找出適合兒童成長家具設計的新方法,補足兒童成長家具缺失的情感要素,幫助兒童培養健全的人格。
蒙太奇一詞由法國建筑學術語“Montage”音譯而來,在建筑學上的意思是裝配、構成,即對各種材料的組裝活動,后來用在電影制作上,有剪輯和組合之意[2],在電影美學界,蒙太奇代表鏡頭的組接。當蒙太奇作為電影拍攝的手段時,有2個主要的功能,即敘事和表意功能[3],稱之為蒙太奇敘事手法。當蒙太奇作為一種思維活動時,被認為是各種藝術所固有的東西[4],稱之為蒙太奇思維。蒙太奇理論內涵見圖1。

圖1 蒙太奇理論內涵
1.1.1 蒙太奇敘事手法
當蒙太奇作為敘事手法時,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功能。
敘事蒙太奇較為常見的手法有平行蒙太奇與交叉蒙太奇。平行蒙太奇指2條及2條以上同時異地或異時異地發生的事件,且故事情節不發生相交;交叉蒙太奇與平行蒙太奇在敘事空間和時間上有異曲同工之處,但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故事情節的交叉性。
表意的手法有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以及垂直蒙太奇3種,表意的目的不是敘事,而是通過對敘事片段藝術化的處理來表現特定的情緒。表現蒙太奇主要有心理、對比、隱喻3種類型。心理蒙太奇指通過鏡頭的組接,展現人物的回憶、幻想、夢境等心理活動,是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常用的一種手法。對比蒙太奇通過具有極大反差的、互成對立的鏡頭,來表現故事的寓意或思想。隱喻蒙太奇運用類比的手法,借用事物A類比概念B,通過觀眾的聯想來理解兩者的關系,可以將隱喻蒙太奇中的類比看作是對符號的巧妙運用。理性蒙太奇最大的貢獻者是愛森斯坦,他主張通過鏡頭沖突產生新的思想,強調電影表現對感官和情緒的沖擊力,因此,愛森斯坦將蒙太奇看作是“表達思想”的手段[5]。理性蒙太奇常利用跳躍感的畫面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效果。垂直蒙太奇是隨著有聲電影與色彩的出現而產生的,因此,又可將垂直蒙太奇看作是聲畫蒙太奇與色彩蒙太奇。
1.1.2 蒙太奇思維
蒙太奇學派認為,蒙太奇思維是普遍存在的,不僅存在于電影領域,在其他文學藝術領域和日常生活中也都有所體現[6]。蒙太奇被看作是選擇和處理現實的方法[6],實際上就是對生活素材選擇處理后的重新組織,是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這種創造新的藝術效果的規律普遍應用于所有藝術領域,產品設計也不例外。
1.2.1 兒童期人格的養成
人格是個體對現實較穩定的態度,以及基于此形成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以生理素質為基礎,形成于社會實踐之中[7]。兒童期是人格培養的關鍵時期。阿德勒指出,兒童在面對成長中的事件時會形成一套適用于自己的規律和方法來指導自己以后的行為,幼兒階段該行為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期總結的經驗會逐漸固定下來,成為影響其成年之后的、穩定的、不易被改變的思維模式,并支配著其他的思想和活動,如果在兒童期就糾正其錯誤的判斷[8],將有助于兒童養成正確的人格。多元智能理論中的自我反省智能強調反思的重要性,即個體在認識、洞察、反省自身的過程中,獲取評價自己動機、情緒、個性等信息的能力,并有目的地利用這些信息去調試自己的生活[9]。人格形成于社會實踐,反思是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分析和總結,因此,可以利用反思的特點來發現社會實踐中的錯誤,并總結經驗,從而促進兒童人格的發展。
由上述條件可知,兒童人格具有可變性和相對穩定性的特點。可變性要求人們重視對成長故事的總結和反思,在成長中不斷完善人格;相對穩定性要求人們要抓住兒童期這個關鍵時期,在兒童人格固定之前就加以指導。在家庭環境中,情感因素對兒童人格養成的影響大于物質條件的滿足[10],因此,關注兒童健康人格的養成,關鍵在于兒童情感的培養。游戲由于其天生的趣味性和教育性[11],在培養兒童健全人格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因此,將反思功能融入兒童成長家具的同時,也應該加入娛樂的環節,以增加兒童參與的積極性,共同促進兒童人格的培養。
1.2.2 兒童成長家具問題分析
“成長性設計”是以滿足兒童產品的基礎功能為前提,將重點放在兒童的成長情況上,以兒童產品為媒介,通過融入某種因素來激發兒童正面積極成長的設計理念[12]。成長性的兒童家具不僅要滿足生理基礎上的使用功能,還要關注兒童心理的發展,在設計中融入能夠促進其情感發展的設計元素。
目前關于成長兒童家具的設計,大多集中于結構、功能等方面。例如Irem設計的“COCOON”嬰兒床(見圖2),同一組產品部件通過不同的組裝方式,在嬰兒期可作為嬰兒床和儲物架使用,幼兒期又可變為玩具和桌椅使用,這種設計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嬰兒床的使用壽命,滿足了兒童期生理變換的需求,但是對兒童心理的關注欠缺,唐納德·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中提出“為人的設計”的口號,因此,兒童家具在滿足兒童基本的生理需求時,也應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幫助兒童培養健全的人格,滿足兒童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的需要。
“在生命初期就留下的深刻印記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處世態度?!卑⒌吕罩鲝垼芯績和烁駮r應將其置于社會環境中,通過觀察兒童對待環境的態度,判斷其人格特點。兒童成長家具作為伴隨兒童童年的物品,是兒童成長的最佳伴侶,利用其與兒童互動性強、使用年限長等特點,如果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那些有意義的、對兒童影響比較大的事件留存在兒童成長家具中,在不同的階段供兒童回憶反思,使其在反思中不斷提升處事能力,將有益于兒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

圖2 “COCOON”兒童成長嬰兒床
在成長型兒童家具設計中融入記錄成長故事的功能,也可以看作是對現實進行選擇和處理的過程,即對兒童成長過程中具有意義的事件進行挑選和藝術處理,并記錄在兒童成長家具中。由此可見,可將蒙太奇思維及手法融入兒童成長家具設計中。
傳統兒童成長家具設計手法側重于產品的延續性,通過改變組件的拼裝方式進行各種功能的變化[13],過于追求形式的兒童產品忽視了兒童成長過程中情感的需求,使兒童產品變得生硬,且缺乏情感交流?;诿商娴膬和砷L家具設計方法區別于傳統的兒童成長家具設計方法,新方法通過分析蒙太奇理論,可以提取適用于兒童成長家具設計的方法?;诿商嫠季S和敘事手法,將蒙太奇敘事和表意的特點融入兒童成長家具中,賦予兒童成長家具情感要素,強化產品的故事性,使兒童成長家具能夠在兒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共同發揮作用。讓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回想起之前的經歷,通過自我反思以及家長的引導,在兒童階段培養其健全的人格。
好的兒童產品不僅要滿足娛樂性和功能性的需求,還要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不僅要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還要培養其積極應對社會的能力。蒙太奇敘事手法在兒童成長家具上的應用,區別于傳統的兒童家具設計手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2.2.1 蒙太奇理論下兒童成長家具敘事反思結構
蒙太奇是處理電影的手法,也是對現實生活片段藝術性的選擇處理方法。敘事性的兒童成長家具也如同電影一般,以家具為載體,將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事件轉化為具體符號,融入兒童成長家具之中。在敘述成長故事的過程中,展開行為活動時兒童是故事的敘述者,當兒童把故事記錄在成長家具上之后,兒童轉化為被敘者,作為被敘者可以以第二視角觀看故事,同時反思故事行為,好的故事行為可以達到強化行為的目的,不好的故事行為可供兒童反思、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問題?;谠撌址ㄔO計的兒童成長家具,一方面可以記錄兒童的成長歷程,陪伴兒童成長,一方面可以讓兒童在反思故事中不斷完善人格。兒童成長家具敘事結構見圖3。

圖3 兒童成長家具敘事結構
2.2.2 蒙太奇理論下兒童成長家具設計方法
在電影第一符號學中,麥茨用“內涵”和“外延”的概念來研究電影的表達問題。鑒于電影敘事與兒童成長家具敘事的相似性,在闡述蒙太奇理論下的兒童成長家具設計方法時,借用“麥茨電影表達方法”框架,結合蒙太奇理論,對新方法進行論述。新的兒童成長家具設計方法見圖4。
外延為兒童成長家具敘事的第1階段,即完成記錄故事與表述情感的過程。這個階段是故事敘事與表意的初級表現,在平行蒙太奇下,兒童成長的時間與空間具有非連續性,故事的記錄不是連續不斷的,而是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進行單獨記錄。故事記錄具有獨立性,該階段的獨特性可以從顏色、造型大小等方面體現出來。兒童在上一階段總結的經驗會影響下一階段的思維和行動,交叉使各階段的故事產生聯系,產品部件之間也具有關聯性。例如“GroDoor”成長門設計,門洞上的填充物記錄了孩子的身高,以及成長過程中顯著或重要的時刻,記錄的故事是經過挑選的,多個故事的共同存在體現了平行和交叉蒙太奇的特點,共同敘述了孩子在不同時空所經歷的成長事件,見圖5。

圖4 基于蒙太奇理論的兒童成長家具設計方法

圖5 “GroDoor”
記錄故事的同時也是在表述情感,運用隱喻、對比、聲畫、色彩等蒙太奇手法,對產品的情感進行表達。象征符號被運用于電影之中時,巧妙且豐富[14],隱喻利用符號的特性,將故事轉化為具有意義特征的符號,這個符號可以是故事中心的一個小物件,也可以是經過設計后的意義符號。對比利用視覺沖突可以表述情感,其中材質、顏色、造型、形態等都可以作為表現手段,通過強烈的視覺刺激,產生特定的效果。隨著新科技的發展,記錄故事的手段不再局限于紙質媒介,視頻、音頻等電子元件為故事記錄提供了新的參考。在色彩方面,可以通過色彩間的聯系,表達出不同的情感[15]。暖色調給人以積極的情緒,代表喜悅的心情;冷色調給人以憂郁、消極的情緒,可以代表失望或失落的情感,因此,可以借助顏色表達故事中兒童的情緒問題。故事是成長家具設計的核心內容,因此,在設計時可以弱化次要部件的色彩,通過造型及色彩的處理,突出記載故事的部件,使故事性在整個兒童家具設計中更加突出,從而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提高其積極參與的可能性。
內涵是蒙太奇理論下兒童成長家具設計的第2階段,也是完成人格發展任務的重要階段。內涵在電影表達中是情感的升華部分,在每個影視作品中,都蘊含著影片想要傳達的內涵,這個內涵一般不會直接體現在影片中,而是觀影者對整部影片進行理解和思考后產生的情感。在電影表達中,大部分影片的素材來源于現實,最后表現出來的思想卻高于現實,這正是通過內涵這一過程產生的。內涵在兒童成長家具設計中亦是故事行為情感的升華,表現為對故事行為的反思和強化,兒童成長家具記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兒童的認知水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提升,對前一階段的行為進行反思,有助于提高后一階段兒童人格的發展和完善。為方便兒童對故事進行回顧,應設計能夠易于拆卸或者展示的結構,方便“故事”的“閱讀”,根據兒童認知發展的特性,以及其年齡特點,采取家長干預引導與自我反思的雙重手段,輔助兒童完成成長的任務。
外延和內涵共同構成了蒙太奇理論下的兒童成長家具設計方法,外延是基礎,內涵是對故事意義的進一步深化思考。新方法一方面能夠使兒童成長家具成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最佳玩伴,陪伴兒童始終,另一方面又能夠讓孩子從成長故事的第一視角抽離出來,以觀眾的視角看待自己的故事和行為,以客觀的角度審視自己,通過對行為的思考不斷促進人格的發展。
基于蒙太奇理論的兒童成長記事衣帽架設計方法見圖6。結合敘事與反思的特征,筆者設計了“Growth elf”兒童成長記事衣帽架,敘事時以衣帽架為載體,將故事記錄于枝干處,“擰螺絲”的裝配方式為兒童在使用產品時提供了娛樂功能,在進行反思活動時,底部坐墊可為兒童提供反思場所。
“Growth elf”是為3~12歲兒童設計的成長記事衣帽架,利用蒙太奇思維“打散重組”的特征,將模塊化設計融入產品中,衣帽架枝干由多個基礎模塊構成,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可以根據其身高變化不斷增加模塊,從而提高衣帽架的高度;產品各個部件都采用了“擰螺絲”的方式,可以增加趣味性;底部部件不僅可以當做凳子使用,還可以起到收納其他部件的作用。“Growth elf”主要為3~12歲的兒童提供娛樂、記事、反思等功能,在兒童12歲之后仍可以作為衣帽架使用。

圖6 基于蒙太奇理論的兒童成長記事衣帽架設計方法
蒙太奇是對現實的選擇和處理,在記錄故事時,選擇印象深刻的事件記錄于“Growth elf”成長家具中,可以供兒童反思并總結經驗。利用平行和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對兒童的成長故事進行記錄,每個成長故事都如同電影片段一樣,既具有相對獨立性,又相互關聯。根據時空獨立的特點,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記錄故事,以“漂流瓶”的形式,將故事分別存放于不同的瓶子中,平行地存在于兒童成長家具中。由于前一階段總結下來的經驗會影響下一階段的行為表現,因此,瓶子之間的故事又存在遞進、交叉的關系。在表述情感時,多采用隱喻蒙太奇的方式賦予產品精神內涵。
1)由瓶子可聯想到漂流瓶,漂流瓶最早被當作海上交流的一種手段,后來被人們當作一種寄托情感的載體,故事記錄的目的是傳遞相應的情感內容,因此,采用漂流瓶的形式,將故事裝進瓶子中,能夠引發聯想,以趣味化的形式豐富產品內涵。
2)衣帽架不斷增高,不僅預示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也代表著兒童身體和心理逐漸成熟的過程。運用對比蒙太奇的手法,可以通過材質、顏色來區分產品部件的功能。衣帽架主干部件采用木頭材質,瓶子由透明和不透明的塑料及硅膠(底部)構成,防滑紋理可以豐富細節,木質主干部分與多材質瓶子形成對比,能突出瓶子的記事功能。為表現兒童的情緒,運用色彩蒙太奇的手法,給每個瓶子底部加入代表情緒的情緒貼,黃色代表開心,藍色代表難過,以此來暗示情緒,并通過顏色向父母傳遞情緒,以獲得關注,幫助兒童分析問題。底部坐墊可供兒童休息,為反思行為提供了場所。
蒙太奇思維將影片看作是對現實生活片段的重現,成長記事衣帽架對成長故事碎片的記錄,即是對情緒的表達,也是對兒童生活片段的重現。在記錄故事的過程中,喚起兒童對故事的聯想,引發思考。兒童認知水平低,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對故事的回憶需要借助具體的實物參考,因此,在記錄兒童成長故事時,可將與故事相關的物件置于漂流瓶內,例如與小伙伴發生爭執后弄壞的橡皮、收到的一封道歉信等。漂流瓶內的每一個物件都包含著一定的故事情節,兒童通過分析故事,可以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總結實踐經驗。人格形成于社會實踐中,實踐經驗又作用于后期的實踐活動,兒童成長記事衣帽架通過對故事的記錄,促使兒童對故事行為進行思考,從而促進其人格的發展。心理蒙太奇著重于人物內心情感的表達,可以通過情緒貼的更換來體現兒童對故事的態度及其反思前后的情緒。反思活動結束后,兒童可根據反思結果更換心情貼,換為黃色的開心情緒貼時,代表兒童情緒得到了緩解,意識到了問題出現的原因,明白了以后再遇到類似問題時該以怎樣的態度和行為來處理問題。底部收納盒也可以對故事進行收集,為新故事的記錄創造了空間。為方便兒童閱讀故事,漂流瓶瓶身由2個部分構成,可自由進行拆卸,分開后的敞口形狀為故事收納提供了便利。這一階段兒童通過對故事的反思,來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完成故事的情感升華,在自我糾錯和補充完善中健康成長?!癎rowth elf”兒童成長記事衣帽架見圖7。
蒙太奇理論賦予兒童成長家具記事和反思的功能,不僅能夠記錄兒童成長的過程,還能在娛樂中陪伴兒童,幫助其培養健康的人格。

圖7 設計實踐——“Growth elf”兒童成長記事衣帽架
蒙太奇理論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其表現手法多種多樣,其思維方式也具有很強的包容性,無論蒙太奇身處任何藝術領域,都能很好地發揮其長處。筆者根據兒童成長家具與蒙太奇理論的相似之處,將蒙太奇敘事和表意的特點融入兒童成長家具設計中,并結合“麥茨電影表達方法”,將蒙太奇敘事手法整合到兒童成長家具設計中,為兒童成長家具的情感化發展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蒙太奇理論在兒童成長家具設計中的應用是跨領域的藝術交流,可以讓兒童對自己的經歷有充分的認識,并在不斷的反思與總結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基于蒙太奇理論的兒童成長家具不再是一件冰冷的產品,它像小精靈一樣陪伴兒童成長的整個過程,陪兒童一起長大。
[1] 李翠玉, 張瓊. 基于依戀理論的多功能嬰兒床設計[J]. 包裝工程, 2020, 41(4): 141-146.
LI Cui-yu, ZHANG Qiong. Multi-Functional Crib Design Based on Attachment Theory[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0, 41(4): 141-146.
[2] 馮立, 馮亞兵. 論現代設計中的蒙太奇[J]. 裝飾, 2005(7): 59-60.
FENG Li, FENG Ya-bing. On Montage of Modern Design[J]. Art & Design, 2005(7): 59-60.
[3] 欒之瓏, 師丹青. 多維度下展開的非線性敘事——新媒體時代的體驗性敘事設計[J]. 裝飾, 2017(4): 30-33.
LUAN Zhi-long, SHI Dan-qing. Experience Design during the New Media Time in Relating to Multidimensional Non-Linear Narrative[J]. Art & Design, 2017(4): 30-33.
[4] 陳傳文, 余靜貴. 論產品設計中的蒙太奇思維[J].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 37(3): 127-130.
CHEN Chuan-wen, YU Jing-gui. The Montage Thought in Product Design[J]. 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6, 37(3): 127-130.
[5] 秦瑜明, 高鵬宇. 形式主義美學的遺響——蒙太奇美學極致追求與紀錄片先鋒探索間的愛森斯坦[J]. 當代電影, 2018(11): 86-90.
QIN Yu-ming, GAO Peng-yu. Sergei M. Eisenstein: Between Extreme Pursuit of Montage Aesthetics and Vanguard Exploration of Documentary[J]. Contemporary Cinema, 2018(11): 86-90.
[6] 鄧燭非. 蒙太奇原理[M].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19.
DENG Zhu-fei. Montage[M]. Beijing: China Film Press, 2019.
[7] 張繼英. 行為問題學齡兒童的人格特征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性[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 24(10): 1542-1545.
ZHANG Ji-y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of School-Aged Children with Behavior Problems[J].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6, 24(10): 1542-1545.
[8]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兒童人格形成及培養[M]. 張曉晨, 譯. 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 2017.
ALFRED A.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M]. ZHANG Xiao-chen, Translated Shanghai: Shanghai Sanlian Bookstore, 2017.
[9] 韓江敏. 教師引導幼兒反思性學習的現狀研究——基于集體音樂教學活動的視角[D]. 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 2014.
HAN Jiang-min.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Guiding Children's Reflective Learning—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ctive Music Teaching Activities[D]. 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4.
[10] 廖芳芳. 影響兒童人格發展的家庭環境因素研究現狀概述[J]. 教育教學論壇, 2018(28): 105-107.
LIAO Fang-fang.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Factors on 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J].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8(28): 105-107.
[11] 楊麗珠. 中國兒童青少年人格發展與培養研究三十年[J].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5, 31(1): 9-14.
YANG Li-zhu. Thirty-Year Study on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rsonality[J].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2015, 31(1): 9-14.
[12] 張明芳. 淺析兒童玩具中的成長性設計[J]. 工業設計, 2019(11): 56-57.
ZHANG Ming-fang. On the Growth Design of Children's Toys[J]. Industrial Design, 2019(11): 56-57.
[13] 羅碧娟, 晉詩寧. 兒童產品的可成長性設計研究[J]. 包裝工程, 2018, 39(22): 189-193.
LUO Bi-juan, JIN Shi-ning. Growth Design of Children's Products[J].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18, 39(22): 189- 193.
[14] 高鴿. 金基德電影中的象征符號[J]. 世界電影, 2018(5): 187-192.
GAO Ge. Symbols in Jin Jide's Movies[J]. World Cinema, 2018(5): 187-192.
[15] 張旭, 洪纓. 蒙太奇在書籍情感化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 編輯之友, 2018(12): 79-82.
ZHANG Xu, HONG Ying.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ntage in Emotional Design of Books[J]. Editorial Friend, 2018(12): 79-82.
Design of Children's Growth Furniture Based on Montage Theory
WANG Jun, CAO Rong-rong, LEI Yu, LIU Si-yi
(School of Industrial Design,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montage theory,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children's growth furni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alities between montage theory and children's growth furnitur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training, ex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ntage narration and ideology, uses the montage thinking and montage techniques of thinking, parallel, cross, metaphor, contrast, sound and color to find a new path for children's growth furniture designing. The montage thinking and montage narrative techniques contained in the montage theory have rich connotations and can seek new ideas for the design of children's growth furniture. Montage narrative techniques and montage thinking provide a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children's growth furniture. Through narrative techniques, representative events in the process of children's growth are record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is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f the story behaviors, incorporating emotional factors into the design of children's growth furniture. The application of montage theory in the design of children's growth furnitur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narration; personality; emotion; growth; reflection
TB472
A
1001-3563(2022)12-0283-07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12.034
2022–01–15
基于楚文化創意的傳統玩具設計與研究(HBCY1906)
王軍(1970—),男,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產品開發與設計。
曹蓉蓉(1996—),女,碩士生,主攻產品開發與設計。
責任編輯:馬夢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