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妹
(寧津縣中醫院 山東 德州 253400)
前言:尿毒癥在臨床上有著較高的出現概率,嚴重威脅著民眾的健康。現階段,臨床上多是通過維持性血液透析對尿毒癥患者進行治療,以期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維持性血液透析對患者的身體有著極大的影響,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心血管系統會出現一些異常,并發癥出現概率較高,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效果有著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當前形勢下,民眾的醫療觀念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這種情況下,如何更好的控制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壓成為醫護人員目前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更好的治療患者的病情,醫護人員應注意研究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過程相關高血壓的因素,并以此為依據改進自身工作,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參與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間實驗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數為160例,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將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間本院就診的16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為實驗對象。研究人員應將自愿參與原則設置為本次實驗開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礎條件。所選患者均接受三個月以上的血液透析[1]。研究人員應將本次實驗中死亡或是中途退出的患者排除在本次實驗之外。兩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基礎信息差異微小,資料可以用于比較(p>0.05)[2]。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常規資料見表1。

表1 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常規資料
1.2方法
在本次實驗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對患者實施持續性血液透析治療。在血液凈化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借助聚礬膜透析器完成患者治療,將透析液的溫度控制在36.0攝氏度左右,并將血液流動量設置為每分鐘500毫升。透析液中應包括Ca2+、Na+、K+,濃度分別為每升1.25毫摩爾至1.5毫摩爾、139毫摩爾、1.5毫摩爾至2.5毫摩爾[3]。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注意對患者的飲食進行規范,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規范患者的飲食。在飲食干預中,醫護人員應提高蛋白質、低鈉、低磷等食物的比重,確保患者能夠攝取足夠的營養,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還應注意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控制,要求患者服用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α-受體阻滯劑等[4]。醫護人員應注意以K/DOQI指南為依據評價所選患者體內的鐵含量,對患者貧血癥狀進行治療和干預。此外,醫護人員應注意記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對于血紅蛋白水平低于每升10克的患者,應采用促紅細胞生成素進行治療[5]。
1.3判斷標準
研究人員在本次實驗中應記錄和比較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血壓變化情況、常規資料、EPO使用劑量、血液透析時間、甲狀旁腺激素、白蛋白、血肌酐、血紅蛋白等信息[6]。
1.4統計學處理
通過計算機軟件SPSS23.0對本次實驗中涉及到的血壓變化情況、常規資料、EPO使用劑量、血液透析時間、甲狀旁腺激素、白蛋白、血肌酐、血紅蛋白等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百分比指代計數資料,標準差(±)指代計量資料,X2及t分別用于對應數據的檢驗。數據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時,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7]。
2.1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過程相關高血壓的因素
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年齡均值分別為(46.2±5.3)歲及(45.9±5.7)歲,兩組年齡數據加以分析,組間差距微小,(p>0.05);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血紅蛋白水平分別為(61.07±8.59)g/L及(62.04±10.11)g/L,兩組患者血肌酐水平分別為(821.34±228.75)μmol/L及(944.39±219.82)μmol/L,兩組患者白蛋白水平分別為(33.61±5.07)g/L及(36.32±5.13)g/L,兩組患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分別為(321.65±156.53)mg/L及(525.39±367.61)mg/L,兩組患者血液透析時間分別為(11.09±5.71)月及(15.62±7.64)月,兩組患者EPO使用劑量分別為(4578.29±2404.06)IU/周及(5844.53±2541.08)IU/周,兩組患者上述幾項數據加以分析,組間差距較大,(p<0.05)。見表2。

表2 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過程相關高血壓的因素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療腎功能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可糾正患者水電解質、酸堿紊亂,減少血液內代謝廢物對身體的影響,但有約80%的患者在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時并發高血壓,容易導致患者心腦血管結構異常,最終因心力衰竭、腦梗死等疾病而死亡。及時發現并干預高血壓控制不良的危險因素,能夠有效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挽救患者生命。
通過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發現,BMI(OR=6.310)、體重變化>5.0%(OR=3.475)、營養不良(OR=3.496)、定期進行透析(OR=2.654)、透析前血鈣水平(OR=21.537)、透析前血磷水平(OR=2.671)、EPO使用量(OR=4.312)是影響高血壓控制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在維持性血液透析過程中會過濾掉患者身體內部分營養物質,若患者本身存在BMI過低或者營養不良等問題,更易引發代謝紊亂,增加高血壓控制難度,在護理干預時需要合理為患者補充營養,糾正營養不良問題。透析期間體重變化過多,可導致大量代謝產物潴留,造成細胞外液總量上升、心排出量增加,不利于高血壓的有效控制,因而,在為患者補充營養的同時需要控制體重增長及水鈉攝入。定期進行透析能夠幫助患者有效、充分地清除代謝廢物、保障體液平衡,反之,若患者未能及時接受透析治療,易導致水鈉潴留和毒素蓄積的問題加重,使高血壓控制難度升高,在護理干預過程中,需重點強調定期進行透析的重要性,叮囑患者按時透析。EPO能夠升高血漿內皮素、前內皮素比值,導致細胞質內鈣離子濃度升高,進而引起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該藥還可導致紅細胞積壓、血管內皮素-1釋放量增加、血液黏度升高,均易加重患者高血壓癥狀,在護理干預時,應嚴格把控患者EPO使用劑量及次數,避免用藥過多影響血壓控制。鈣離子與動脈粥樣硬化存在密切關系,患者血鈣水平過高,易促使血管硬化,加重高血壓癥狀。血磷水平過高易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亢進、室壁舒張異常,均可造成患者血壓升高。因此,在護理干預過程中,需要重點調節患者血鈣、血磷水平,避免高鈣血癥或者高磷血癥影響患者血壓控制情況。
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過程中心血管疾病較為常見,其中高血壓則占據了較高的比重[8]。共計16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參與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間的實驗,目的是研究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過程相關高血壓的因素,以期能夠為改進后續工作帶來一些幫助[9]。分析本次實驗可以得出,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在年齡均值、血紅蛋白水平方面并不存在突出差異,(p>0.05);對照組及實驗組患者在血肌酐、白蛋白、甲狀旁腺激素、血液透析時間、EPO使用劑量方面均表現出了較大的差距,(p<0.05)。實驗結果顯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壓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血肌酐、白蛋白、甲狀旁腺激素、血液透析時間、EPO使用劑量等因素的影響[10]。
本次實驗表明,醫護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明確相關因素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壓的影響,并采取措施加以干預,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壓,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