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璐
(紅安縣人民醫院 湖北 黃岡 438000)
呼吸機是重癥病房中的常備儀器,通過呼吸機的使用,可幫助重癥患者改善呼吸狀態,優化肺部功能,使得機體血氧濃度符合標準,進一步優化生理狀態表現;但呼吸機的長期使用也會導致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大部分出現在接受機械通氣干預48小時以上的重癥患者中,該病理表現以肺部實質性感染為主,起病急病程進展快,因病致死率較高;基于死在醫療管理階段開展有效地預防護理能力措施,能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或改善相關病情表現,優化患者預后生存質量[1-2]。本次研究基于本院老年重癥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為樣本,分析護理階段開展精細化護理措施的應用價值,詳見下文。
1.1一般資料
于2021年1月到2021年11月期間,收錄本院老年重癥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共計74例,其中開展常規護理干預的37例患者為對照組,一般資料分析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64.74±1.47)歲;開展精細化護理的37例患者為干預組,一般資料分析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64.68±1.37)歲;一般資料分析對比無意義(P>0.05),基本資料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臨床干預階段,重點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數據,定期對手術創口進行清潔換藥,保證患者生理狀態的有效回恢復。
護理組接受精細化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如下:
(1)健康教育:通過護理人員耐心地講解,將疾病的發生原因、治療措施以及霧化吸入的治療效果等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進行宣講,同時指導患者在呼吸方面的深呼吸姿勢,并鼓勵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增強體質,抵御疾病。
(2)環境護理:定期清潔患者病房,對預防進行消毒通風殺菌,定期更換床單被褥,保持室內環境中溫度處于24℃,濕度處于50%%,控制探視人員名額,每日不超過兩人、滯留不超過30min,患者陪護家屬進入病房時,需穿著隔離衣隔離鞋,防止攜帶細菌進入病房,引起手術傷口的惡化感染[3-4]。
(3)營養干預: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使用鼻腸管或鼻胃管備注灌注流質食物,保證機體營養的及時補充與營養狀態平衡,根據患者生理狀態表現調整泵注速度,添加營養物質,改善機體營養狀態,降低胃潴留的情況發生。
(4)心理疏導:由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理影響,患者呼吸功能受限,易出現畏懼、緊張、恐慌等負面情緒,為了使得治療護理措施的有效開展,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同時聯合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鼓勵,幫助患者建立痊愈信心,提升患者霧化吸入治療時的依從性,從而保證治療效果。
(5)日常護理: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溫暖、的恢復環境,從而使得患者在護理恢復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通過日常的飲食、環境等方面的干預,幫助患者提升幸福感,使得患者能夠獲得全面、精細化的護理服務,更好地促進護理服務質量的有效提升[5-6]。
1.3評判標準
護理滿意度:分值區間為0-100分,50分以下為護理不滿意,51-80分為護理滿意,81-100分為護理非常滿意。
治療指標:明確組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等相關數據統一格式后對比數據差異。
肺功能指標:干預前后評價患者肺功能指標(FEV1、FVC、FEV1/FVC),統計數據格式對比差異。
生活質量:采用GQOL-74評分量表,涉及社會功能、生理狀況、情感角色、心理狀態四項,單項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意義
調研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借助SPSS 24.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的格式表示,組間檢驗采用t值;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護理滿意度分析
干預組護理滿意度較之對照組數據分析有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分析(n,%)
2.2治療指標對比
干預組治療指標較之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指標對比
2.3肺功能指標數據對比
干預后肺功能數據中,干預組FEV1、FVC、FEV1/FVC較之對照組有顯著的數據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肺功能指標數據對比
2.4 GQOL-74評分
干預后GQOL-74評分中,干預組四項分值較之對照組有顯著的數據差異,軟件分析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GQOL-74評分
重癥患者在病情高危階段需要建立人工氣道或執行氣管插管操作,來維持機體血氧濃度及相關指標。但由于患者為重癥且年齡較大,在建立人工氣道等操作時,有很大可能性導致機體出現感染癥狀,進一步加重病理表現。在老年重癥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病理干預階段,護理措施的開展能有效改善病情表現優化生活質量及預后生存質量;精細化護理措施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開展更為精細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使得患者生理狀態改善效果顯著,且臨床護理質量進一步提升,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7-8]。針對重癥患者精細化護理措施的開展,需要基于患者認知、病房環境、營養狀態、心理情況等方面開展全面的護理干預,通過調節病房環境,使得患者的休養環境符合相關標準,提升其滿足感與幸福感,有利于生理狀態的康復效率加快;認知措施的開展時的患者,對病情及康復做干預措施的認知進一步加深,有效配合醫生實施相關操作;營養狀態的干預,則保證患者機體營養平衡,為機體康復提供營養,上述措施的開展,均有效完善護理措施的落實,更好地促進臨床護理服務質量的有效提升[9-10]。
數據分析證實:干預組護理滿意度較之對照組數據分析有意義,通過精細化護理措施,開展更為全面的對患者生理狀態進行護理干預,促進其生理狀態有效恢復,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干預組治療指標較之對照組差異顯著,精細化護理措施的開展,有利于患者生理狀態的康復效率加快,使得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顯著縮短;干預后肺功能數據中,干預組FEV1、FVC、FEV1/FVC較之對照組有顯著的數據差異,精細化護理措施的實施,使得患者肺功能狀態得以改善,相關指標有效恢復;干預后GQOL-74評分中,干預組四項分值較之對照組有顯著的數據差異,軟件分析存在統計學意義,信息化措施開展有益于患者預后生活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老年重癥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階段,精細化護理措施的開展,有益于患者生理狀態的改善及肺部功能的恢復,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