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云霞
(寧津縣人民醫院/急診科 山東 德州 253400)
阿爾茨海默癥是老年人群最為常見的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起病隱匿,患者多出現失憶、失能等癥狀,嚴重影響了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據統計,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約5,000萬,而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居全球的1/5[1]。阿爾茨海默癥病程較長,患者要經歷5年到10年甚至更長的病程,因疾病所帶來的人均花費超過1.3萬元,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因此,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在住院治療以及院外恢復期間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部分患者處于中晚期后完全不能自理,故加強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護理尤為重要。基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院外照護的需要,本研究將延續護理用于臨床實踐中,現報道如下。
1.1基線資料
將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90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納入本研究中,患者就診時間為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數字法隨機分組,兩組病例數一致。研究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61~81歲,平均(72.30±2.61)歲;病程1~8年,平均(3.20±1.02)年;平均住院時間(15.10±2.12)日。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59~80歲,平均(71.83±2.57)歲;病程1~8年,平均(3.00±0.99)年;平均住院時間(14.60±2.08)日。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較小(P>0.05),符合開展本研究的條件。
研究已經倫理會審核,入組標準:(1)符合《2018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中診斷標準;(2)年齡在55周歲以上;(3)均在我院接受了治療與護理;(4)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5)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排除標準:(1)精神異常或既往精神病史者;(2)有嚴重器質性病變者;(3)有嚴重高血壓等疾病者;(4)伴惡性腫瘤者;(5)失訪者。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即住院期間對患者實施優質的護理措施,包括:每日監測患者的血壓等生命體征,遵照醫囑提醒患者用藥;對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建立針對性的能滿足一定成就感的日常活動,并與家屬一同協助患者完成,后逐漸由患者獨立完成[3];囑患者清淡飲食,禁忌辛辣食物,油膩食物,血壓或血脂偏高患者囑其避免使用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類食物;臥床患者每隔兩小時協助患者翻身,定時叩擊患者背部,預防肺部感染;告知患者及家屬本病的病因以及護理注意事項,護理期間多關心與理解患者,提升患者治療信息[4];出院時告知患者出院半個月后、三個月后以及半年后門診復診,如有不適立即隨著。
研究組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住院期間護理與對照組一致。延續護理方案如下:①成立延續護理小組。由一名護士長、兩名主管護士、4名護士以及一名副主任醫師組成延續護理小組,其中護士長負責延續護理追蹤、分工等工作,主管護士主要制定與審核護理計劃,護士分管同期3~4名患者,負責執行護理計劃,醫生為護士的及患者院外護理工作提供指導[5]。②在患者出院前三日由護理小組中的責任護士將小組共同制定的居家健康管理手冊發放給患者及照護者,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手冊中的有關內容。并請患者的主要照顧者掃描二維碼進入延續護理微信區,微信群采用實名制管理[6]。出院當日為患者建立延續護理檔案,并請患者或家屬留下電話聯系方式以及地址等信息,囑患者按時復查。③出院后前半個月每周對患者進行一次電話隨訪,后每月對患者進行一次電話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患者用藥情況,康復訓練的方法,以及護理期間出現了問題[7-8]。日常由護士在微信群內推送阿爾茨海默癥用藥、護理等有關知識,及時為患者家屬答疑解惑。每周二晚8點由小組內的醫生在群內集中進行健康教育與答疑,提高患者及家屬院外護健康管理水平。④患者負責的護士在微信群內了解到患者院外恢復情況以及護理需要后調整護理計劃,包括飲食計劃等,經小組討論、主管護士及護士長審核后,再將調整后的飲食指導方案等在微信群內發放給患者家屬,并做好調整后護理方案的隨訪工作[9]。
1.3評估方法
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前以及出院半年后疾病知識與行為認知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疾病知識與認知行為評估參考其他文獻資料自行編制,知識認知量表,共計20個條目,答對記一分,答錯不記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越好。行為認知評分共計10個條目,答對記一分,答錯不記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行為認知越好。
生活質量采用阿爾茨海默病生活質量量表修訂版,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共計13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量表,總分為52分,分數越低,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差。
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通過自制問卷予以調查和評價,分值在0分到100分間,具體標準如下:①滿意:分數≥90分;②不滿意:≥75分,但<90;③不滿意:≤74分。前兩項相加為總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錄入計算機內進行整理,使用SPSS 19.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與計數資料經t、X2檢驗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疾病知識與行為認知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出院前知識疾病與行為認知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出院半年后疾病知識與行為認知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知識疾病與行為認知評分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出院前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出院半年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
2.3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3 護理滿意度
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見病,目前尚無治愈的方法。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失能情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0]。雖然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住院期間接受系統的治療與護理可以緩解癥狀,但在院外還是容易因為照顧不當出現并發癥或者引發嚴重的心理問題[11]。因此,在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護理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患者院外護理的需要。
基于此,本研究中對部分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實施了延續護理,利用微信平臺將護理從院內延伸至院外,每周在微信群內挑選患者或家屬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鍛煉患者的思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同時由護士利用微信群,每日對患者院外恢復情況進行隨訪并及時糾正患者,家屬院外照護期間出現了問題,在不斷改進中提升護理質量與患者院外恢復水平[12]。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出院前知識疾病與行為認知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出院半年后疾病知識與行為認知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出院半年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均<0.05),證實了應用延續護理的優勢。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通過延續護理能夠對院外患者實施持續的科學護理及指導,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對患者的認知缺陷進行糾正和調整,使患者的病情逐漸恢復,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認知功能[13]。此外,延續護理能夠很好地延續院內護理措施,將更加優質、完善、科學的護理服務提供給患者,滿足患者出院后的各項護理需求,只在出院之后還能夠得到科學的照料和指導,不僅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14]。本次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證明延續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延續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認知水平,能夠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更好。